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定位的不确定性,导致辅导员工作的本位职能发生异化,由此产生了辅导员专业化发展路径的不明晰。从主体间性的哲学意蕴出发,理解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的本质属性,提出在主体间性视域下辅导员职业角色的重塑,丰富和发展角色的教育功能,提升工作能力和成效。  相似文献   

2.
高校辅导员角色在高校现实教育工作中处于尴尬境地,具有"回归性"、"不确定性"、"无边界性"的特点,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加强工作的反思与创新,增强工作的体验性,借助"微型叙事"促进自身成长与提高。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高校学生辅导员的角色差距与角色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辅导员如何加强角色意识,正确定位,切实发挥辅导员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从辅导员自身建设这一层面,分析了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在现实工作中存在的角色差距,并就如何扮演好辅导员角色提出了意见与看法。  相似文献   

4.
高校辅导员角色指建立在高校辅导员职业基础上的职业角色。本文从角色愿景、角色认同两个维度,分析了高校辅导员角色愿景的构成要素、分类和现实体系;辅导员角色认同的要素、分类和影响因素,明确了两个概念的内涵,对正确理解辅导员角色愿景和角色认同的内涵,进一步分析高校辅导员制度现实困境的表现和成因,以及寻求转变辅导员角色困境、提升辅导员角色积极认同的对策等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校辅导员的现实角色定位的复合性尽管可以暂时性地应对高校教育现实,但其权宜性也会阻碍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进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所列的职业分类体系相比对,辅导员职业角色具有结构的复杂性和职责的繁重性。重新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角色进行定位势在必行。通过调研发现,高校辅导员的角色扮演存在"实然角色"与"应然角色"的错位、提供的服务与学生的实际需要不完全对应等问题,而对辅导员的角色期待则集中于辅导员对学生发展的辅导咨询上,"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这一"重叠共识"的体现和实现者,正是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实质性内核。通过将高校其他人员的职业责任"零余"部分进行"加总"的途径确立辅导员的职业责任,是与职业发展的历史相悖的职业角色形成路径,也是辅导员职业责任过重以及角色困境的根源。依据关于角色期待的"重叠共识"和"减法"逻辑减去辅导员的管理、服务职责,确立"辅导咨询本位",是辅导员职业角色的应然定位和职业发展取向。"辅导咨询本位"的辅导员将通过其辅助性、建构性功能服务于学生发展,其职业责任主要在于社会认知与适应的引领,学生人生观念与社会行为的指导以及学生心理的关怀三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高校辅导员主体成长是指辅导员主体的角色认知、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成熟,是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本文从高校辅导员角色自我觉知的实现、高校辅导员心理成长的实现以及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实现三个方面对高校辅导员主体成长规划展开研究,并进而提出具体的举措从而实现高校辅导员主体成长规划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目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应然与实然间存在现实结合不到理论,理论改变不了现实的矛盾。主体间性指导下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大学辅导员明确其工作职责,坚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主体地位,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有机结合,坚持教育既要紧跟形势,贴近生活现实,又要有中心、有主旨、有重点,不娱乐化。在教育过程中构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受教育者的理解,培养受教育者的理性。  相似文献   

8.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高校辅导员作为和谐校园建设的中坚力量肩负着重要使命。如何提升高校辅导员素质,发挥他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理论武装、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多重角色功能,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之一。本文就如何加强高校辅导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能力为着力点,探索建立一条以和谐发展为核心,以校园文化为纽带,以高校辅导员为骨干力量的新型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中的特殊作用,这是应对多元文化交流交融的客观需要、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实呼唤、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本质要求、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驱动高校领导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高校辅导员三个主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运行机制和高校辅导员生涯发展机制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机制,实现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融合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高校辅导员角色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日益突显,充分利用其在此项工作中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本文摒弃对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扮演的教育主体角色,从思想政治教育和载体的定义出发,挖掘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新角色、新功能。  相似文献   

11.
作为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的应然状态,主体间性有效地解决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诸多问题。但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变迁,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变化,面临着诸多的现实挑战,特别是在以微博为高校主要信息平台的微博时代。文章从微博时代下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实挑战出发,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德育主体间性是指德育活动中的交互主体性。德育活动的过程是主体间交互影响达成共识、互识的过程,从主体性转向主体间性是对德育活动认识的进步。德育主体间的差异和大学教育的价值缺失都要求高校德育主体间保持适度的张力,高校德育主体间张力的结构由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理性与感性等维度组成。  相似文献   

13.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经历了从政治辅导员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角色的转变过程中,出现了从管理者向教育者、从事务型向专业型转变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的基本向度为:面向生活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空间向度;面向心灵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微观向度;面向未来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时间向度。  相似文献   

14.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经历了从政治辅导员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角色的转变过程中,出现了从管理者向教育者、从事务型向专业型转变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的基本向度为:面向生活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空间向度;面向心灵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微观向度;面向未来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时间向度。  相似文献   

15.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路人和指导者。随着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辅导员职业特性正越发显现。在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过程中,要坚持职业目标政治性,不能偏离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要求;尊重职业身份双重性,贯彻落实教育部"双线晋升"政策;通过细化分工等方式,不断改善职业内容的无边界性、职责的综合性特点。辅导员要认识到职业活动的基层性,不能脱离学生空谈思想政治教育;要扮演好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角色,把握角色的权利、职责和义务;要不断掌握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增强与职业对象间成长互动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主体间性是高校教育的内在必然属性,信息素养教育是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的客观求。传统“主体-客体”模式把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造成其主体地位丧失。主体间性视角下将学生从传统“主体-客体”模式中解放出来,恢复其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信息化教育的今天,主体间性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深刻反思的结果,也是社会发展、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贯彻主体间性思想,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应坚持人本准则、主体间性准则、指导性准则、全面发展准则。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较低的现状,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本文就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对高职院校辅导员提出的要求展开论述,同时对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高校女性辅导员因有自己的性别特质、心理特点,且承担着更多的婚姻家庭责任,在辅导员这一角色扮演中,有着自身特有的角色冲突。其中角色内冲突主要表现为女性辅导员的自身角色局限性与辅导员的角色要求之间的冲突以及女性辅导员的自身发展与辅导员职责之间的冲突;而角色间冲突主要表现在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间的冲突。女性辅导员的角色冲突容易引发职业倦怠,对辅导员队伍稳定及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易产生负面影响。针对角色冲突问题,可从高校和女性辅导员自身两个层面人手采取相应的调适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校中普遍出现了80后辅导员遇上90后大学生的现象。面对80后与90后狭路相逢的新情况,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如何对高校辅导员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提升辅导员的素质,做好两个群体间的互动交流,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时代特色,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20.
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高校政治辅导员的工作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挑战.要确保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而有效的开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对高校政治辅导员进行科学而准确的角色定位.本文从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以及如何从宏观角色、微观角色两方面进行定位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