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训练主题】传说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一次应邀到一个富翁家给他母亲的寿辰绘画题诗。他挥毫画了一幅《蟠桃献寿图》后,接着题诗,笫一句便是:“这个婆娘不是人。”刚写完,满座皆惊,富翁也十分愤怒。唐伯虎接着写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这下四座宾客转惊为喜,富翁也转怒为乐。唐伯虎又写出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这下大家又惊得发呆,富翁一家更是怒气冲天,这时唐伯虎第四句脱笔而出:“偷得蟠桃献母亲。”这时满座宾客赞叹不已,富翁也顿时对诗画赞不绝口。  相似文献   

2.
《新作文》2006,(2)
1故事播讲站唐伯虎祝寿大家对于明代文人唐伯虎也许并不陌生。一次,唐伯虎应邀出席一家财主婆八十寿宴。当轮到唐伯虎致祝寿辞时,他劈头盖脑一边手指宴会,一边口吟道:“这个婆娘不是人!”引得在座者个个目瞪口呆。于是,他趁势口锋一转:“九天仙女下凡尘。”主客们顿时化忧为喜。不待情绪安定,唐伯虎又爆出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儿孙和祝寿者们无不惊讶,怒目而视。不料,诗人妙语回天,“偷得蟠桃寿至亲。”顿时,众人开怀大笑,掌声轰然。从第一句开始诗人就设置悬念,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直到末句,才完全解开悬念。你是否能从中受到一些有…  相似文献   

3.
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了第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写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众人由吃惊转为喝彩;写了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在座的由喝彩转为惊怒;写完最后一句“偷得寿桃献至亲”,大家无不拍手叫好。这短短四句、二十八个字的祝寿诗,  相似文献   

4.
大家可能都知道明代大文人唐伯虎,相传他曾经写过一首极有趣味的祝寿诗。一天,邻居富翁为母亲过生日,请唐伯虎题诗祝寿。他稍作思索,提笔写道“这个婆娘不是人”,正当人们满怀疑虑的时候.只见他笔下生花“九天仙女下凡尘”,大家转怒为喜。一看第三句“生下儿子是个贼”,富翁正要发作,第四句出来了:“偷得蟠桃奉慈亲。”二十八个字的祝寿诗,一波三折,让人忽惊忽喜,妙不可言。这主要得益于“抑”和“扬”手法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5.
祝枝山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与唐伯虎是好朋友。有一天,他去拜访唐伯虎。不料,他进了庭院,却被这位好友挡在了房门外。祝枝山不解其意,故作生气地说:“唐寅,老兄我前来造访,你如此无礼,究竟为什么?”唐伯虎笑着说:“老兄息怒,小弟我有诗谜一首请你猜。猜对了,热情招待;猜不出,就别怪我闭门谢客了。”祝枝山听了说:“好吧,一言为定!”唐伯虎解释说:“我这首诗谜共有四句,每句猜出一个字,四个字连起来是表明两个意思的两句话。”说完,唐伯虎念出了如下四句诗:言有青山青又青,两人土坡观风景;三人牵牛少只角,一人坐在草木中。祝枝山听后笑了笑…  相似文献   

6.
《笑笑录》曾载唐伯虎写对联的故事。有一次,唐伯虎代市上某商人写对联:生意如春草;财源似水泉。那个商人却不中意,认为夸张得不够,要求用显而易见的东西作比喻。唐伯很生气地改写道:门前生意,如似夏夜蚊虫,队进队出;夜里铜钱,要像冬天虱子,越捉越多。那个商人看了,竟高高兴兴地拿走了。又据传说,唐伯虎对门有一家富翁,为其母做生日,请唐伯虎绘画题诗,以祝寿。唐伯虎绘“蟠桃献寿”一幅,挥笔题诗,写到“对门老妇不是人”,富翁十惊愕,怒目而视。当他看到第二句“好似南海观世音”这才转怒为喜,但看到第句“生下儿子是个贼”,富翁笑颜又消失了…  相似文献   

7.
明代,一个乡绅为母亲办寿宴,邀请唐伯虎赴宴。席间,该乡绅请唐伯虎作祝寿诗,表达他对母亲的孝顺。唐伯虎不加思索,信笔写了第一句:“这  相似文献   

8.
趣味聊吧明代风流才子唐伯虎有一次应邀出席一个财主婆的80寿宴。当轮到他致祝寿辞时,他一边手指寿星,一边吟道:"这个婆娘不是人!"引得在座者个个目瞪口呆。在大家惶恐不安之际,他话锋一转:"九天仙女下凡尘。"主客们顿时化忧为喜。不待情绪安定,唐伯虎又爆出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儿孙和祝寿者们无不惊讶、怒目而视。不料,诗人又妙语回天,说:"偷得蟠桃寿至亲",顿时,众人开怀大笑,掌声轰然。应当说,唐伯虎是一个善用"欲扬先抑法"的高手。为了赞扬老妇人及其儿孙,他先抑后扬,以惊人之语吊足了听众胃口,令  相似文献   

9.
曾听到这样一个故事,说是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九天仙女下凡尘(喝彩),儿孙个个都是贼(惊怒),偷得寿桃献至亲(拍手叫好)。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写文章也是如此,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文章,如果做到摇曳跌宕、波澜起伏,就能够引人入胜,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古往今来,一些优美的叙事类散文名篇,之所以能带给我们美的享  相似文献   

10.
明代苏州的唐寅、祝允明、文征明、周文宾被称为“吴门四才子”,他们常相偕游玩唱和,以为快事。一日,四人来到泰顺(今属浙江)境地,酒足饭饱后,个个昏昏欲睡。唐伯虎道:“久闻泰顺茶叶乃茶中上品,何不沏上四碗,借以提神。”片刻,香茶端上。祝枝山说:“品茗岂可无诗?今以品茗为题,各吟一句,联成一绝。”于是,唐伯虎便开始吟道:“午后昏然人欲眠”,祝枝山续道:“清茶一口正香甜”,文征明接着吟道:“茶余或可添诗兴”。周文宾最后作结:“好向君前唱一篇”。这边话音刚落,邻座一位茶客即站  相似文献   

11.
文坛佳话     
明朝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皆有文名,时称“江南四才子”。一年,四人同往南京应试。试毕,相邀至秦淮酒家饮酒谈诗,深夜方归。当时坐镇南京的武官张指挥实行宵禁,军令禁严。唐伯虎等四人皆有酒意,一路颠颠倒倒,巡逻兵士撞见,不由分说带到张指挥帐中。张指挥怒冲冲追查盘问,四人相视而笑。唐伯虎开口道:“舟泊秦淮日已西,友人邀我泛金卮。”祝枝山接道:“因谈赤壁两篇赋,不觉黄昏半夜时。”文徵明续道:“城上将军原有令,江南士子本无知。”周文宾接下道:“贤侯若问诸生业,都是虚名在凤池。”四人出口成章,把半夜在街上行走犯禁的时…  相似文献   

12.
写文章,能尺水兴波,是一种创 造技能。通过事件、情节的出人意料 的衔接,创造新奇的,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结果,给既定的语境生出一个出乎意料之外的延续,也是一种创造。请看下面的一则短文: 明代画家唐伯虎作诗曾借助奇妙的延续,作出令人拍案叫绝的诗句。我们不妨看看这段流传的佳话。唐伯虎对门有一家富翁,一日,富翁为其母亲过生日,请唐伯虎来绘画题诗,为其母祝寿。唐伯虎先画了一幅《蟠桃献寿》,然后拿起笔在画上题诗。诗的第一句是“这个老妇不是人”,顿使举座失色。可他接着写第二句“好像南海观世音”,人们转怒为喜。…  相似文献   

13.
一、故事激趣,感知妙言 1.老师讲故事《唐伯虎题诗贺寿》. 唐伯虎是历史上有名的才子——书、画、诗、文样样精通! 有一次,他被邀请到一个大户人家去参加老太太的寿宴.在当时,能够邀请到唐伯虎,那是非常有面子的事,如果能在寿宴上讨得他的墨宝,那就更美了! 果然,寿宴上,有人提议,请唐伯虎作诗贺寿.唐伯虎也不推辞,在众人的喝彩声中,挥笔写下了第一句“这个老妇不是人”.  相似文献   

14.
祝枝山题画     
明代人祝枝山,5岁就能写直径一尺的大字,9岁会写诗,读书过目不忘,是著名的书法家、诗人,与唐伯虎、徐祯卿、文徵明一起被人称为"吴中四才子"。祝枝山和唐伯虎特别要好,两人都玩世不恭,甚至沉迷于青楼。一次,祝枝山到杭州游览,住在唐伯虎家。杭州太守素仰他的大名,拿出一幅名贵的古画,请祝枝山题诗。  相似文献   

15.
从前,有一人告诉旁人说,他读过一首写虎的诗,诗做得好极、妙极,只有四句,便把虎的威武全描写尽了。听的人问:这四句诗是怎样写的?他说:头一句写的是一只什么什么虎,第二句写的是这只虎不知为什么感到很苦,原句我记不起来了。听的人又说:既然第一二句记不起了,就说第三四句吧。这人抬头想了好半天,说:第三句的意思是我忘了,只有第四句记得明明白自,是说这只虎如何如何的凶。  相似文献   

16.
《雁门太守行》是李贺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每一句都有鲜明的色彩;第一句中的“黑云”——黑色,第二句中的“金鳞”——金色,第三句中的“秋色”,第四句中的“胭脂”和“夜紫”,第五句中的“红旗”,第八句中的“玉龙”——玉白色。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的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色调凝重,他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交织在一幅画面里,色彩斑斓,十分艳丽。  相似文献   

17.
一、思想上变“为考而教”为“考、教、学的统一”,发挥育人功能。 一次语文考试,试卷中有道修改病句的题目。这道题有四句,前三句每句都有一处错误,第四句有两处错误。考试结果,多数学生在第四句中也只改一处错误,被扣掉1分。考后质量分析,教师对学生  相似文献   

18.
江南才子唐伯虎思维敏捷,如不是自以为有点能与他抗衡的存货,一般人是不敢与他相伴出游的。在唐伯虎的眼中,处处是画,处处是诗,处处暗藏机巧。这日,唐伯虎与画家陈伯阳相邀外出游玩,刚来到一座花园前,唐伯虎就开始玩文人的经典游戏了,他随口出了上联:“眼前一簇园林,谁家庄子?”此上联的妙处在于“庄子”语带双关,一为庄园,一为庄周之大作《庄子》。陈伯阳连声夸好,然后大脑进入紧急状态。苦苦思索一段时间后,依然找不到门当户对的下联,只好认输,并依事先的约定,谁输谁请客。陈伯阳是一位不带迂腐味的文人,他喜欢与诸如唐伯虎这样胜己一筹者交往。这种交往类似拜师,能很快提升自己。他与唐伯虎一路找寻着酒家。远远地,他看见一堵白墙上一排媚俗的大字:“杜康传技,太白遗风。”“酒家到了。”他与唐伯虎加快了步伐。也就在这时,陈伯阳的脑中清晰地浮现出他要的下联,他脱口而出:“壁上两行文字,哪个汉书?”“汉书”一意为“汉子所写”,一意为汉代班固所著《汉书》。上下联天设地配,十分工巧,唐伯虎颔首称许。尽管两人打了个平手,陈伯阳还是愿意请唐伯虎吃一顿,毕竟这样的机会也不多,而且精神的快乐又岂是孔方兄所能体会的?愉悦与焦虑一样,都是不请自到的酒精的督战队...  相似文献   

19.
谜破谜     
明朝的著名才子唐伯虎和祝枝山是好友,相传他俩常在一起吟诗联对和制谜,颇有情趣。有一年清明节前夕,唐伯虎去杭州拜访祝枝山。一见面,唐伯虎就迫不及待地说:“祝兄,快拿‘草木之人’来。”才思敏捷的祝枝山一听就知道唐伯虎要的是啥,便笑哈哈地说:“老弟渴成这个样子,还制谜啊  相似文献   

20.
明代“吴中四才子”中的祝枝山与唐伯虎交情甚厚,时常相聚。一次,祝枝山与唐伯虎对饮。祝枝山带着醉意,口出一上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