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迄今为止,在众多《荷塘月色》的解读文章中,"作者中心论"一直被作为其最重要的理论基础,许多研究者把追寻作者的"原意"作为解读最主要的目标。而事实上,文学文本是开放的,对作者"原意"的追逐是一种典型的"意图谬误"。数十年来,众多研究者之所以热衷于在《荷塘月色》中解读作者的"原意",与这篇散文的结构有很大关系,即整个文本有一个类似"谜语"的结构;文中的写景是"谜面",而作者面对"荷塘月色"的"心情"则构成了某种"谜底";于是很多研究者联系朱自清当时的政治、生活处境给出了多种解释。《荷塘月色》其实就是一篇出色的写景散文,回到对作品的审美欣赏才是文章解读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2.
杨燕 《文教资料》2012,(34):101-102
《荷塘月色》是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但其教学应随时代而有所变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资料的阅读整理过程中,笔者对《荷塘月色》有了一些粗略的教学设想,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人文专题"慢慢走、欣赏啊"对其教学启示、作者与作品的关系(散文能体现最真实的作者)、从《论朱自清散文》出发对《荷塘月色》写作手法的多元探讨。以此来向各位教师请教。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写于1927年7月的著名散文《荷塘月色》,是一篇以写景细腻、动人而受到读者喜爱的作品。作者写作《荷塘月色》这篇散文时,正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荷塘是清华园内一个平平常常的池塘。作者紧紧地抓住“荷塘”和“月色”这两个方面景物的描写,使文章绚丽多姿,引人入胜。《荷塘月色》很象一幅国画的题目,这篇散文正如一幅极其优美、秀丽的图画,画中充满了浓郁的诗意。读这样的散文,委实是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4.
“主问题”的教学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这里,我将阐释的是一个小小的话题。即:课堂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魅力。先看教例。例一:《荷塘月色》的结构分析教学,设计这样的提问:这篇优美的散文可以从作者行踪、作者感情变化、  相似文献   

5.
每每读罢《荷塘月色》这篇优美的散文,总会让人不由惊叹作者的修辞艺术实在是高超之极。《荷塘月色》是现代修辞运用的典范。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从字、词、句到段、篇、章都很好地运用了修辞艺术。  相似文献   

6.
凡是读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的人,无不啧啧赞叹:写得美,美极了!有人对文章的“诗情画意”欣赏不已;有人对作者“如显微镜一样”精细的观察颇为称道;也有人对散文中意境的创造、比喻的贴切和语言的运用评价甚高……这一切都是毫无疑义的,也是《荷塘月色》这篇散文可以当之无愧的。但共中有一点很值得我们思考:“五四”以来,状物写景的散文可谓多如牛毛,其中具有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的文章也为数不少,为什么《荷塘月色》能有如此传世不衰的艺术魅力呢? 看来,在《荷塘月色》的“美”之中,还存在着一种  相似文献   

7.
杨录 《考试周刊》2015,(25):21+41
运用诗学理论的相应原理解读散文,无疑能使我们深入领会文本的审美意义,达成对文本的整体审美观照,是散文鉴赏的重要视角。用中国传统诗论中的"境"这一审美范畴对《荷塘月色》予以解读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荷塘月色》抒情艺术的成功,就在于作者精妙地创造出了美之物境、乐之事境、真之情景与浑然之意境,达成了美、愉悦、自由,亦即造境、达意、游心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8.
<正>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散文名篇,备受推崇,对其主题的解读也是众说纷纭。其文本内涵的丰富为读者解读的多元提供了必要前提。依据文本细读的视角,寻绎本文的逻辑理路,笔者发现"自由"这一视角是解读《荷塘月色》主题的一个有效视角。很多解读者都没有放过文章第一句话: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进而,依次解读出作者为何不宁静、寻找宁静、走出宁静。诚然,这句话无论是在结构还是在内  相似文献   

9.
对于《荷塘月色》一文的结构艺术,金志华先生是这样分析的:“《荷塘月色》的结构,是圆型的,外结构、内结构均如此。”笔者认为,金先生关于《荷塘月色》一文内外结构呈圆型的观点值得商榷。《荷塘月色》的外结构诚如金先生所言,表现出圆型结构的典型特征,“从作者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复又归来”,首尾圆合,而且语句上的呼应也十分明显。但作品的内结构并不具备圆型结构的特征。所谓内结构,就是作品的深层结构,“即作品的情绪及内在逻辑结构”。“对于非叙事性作品,内在结构可能是以情绪或意识作为主线。”(王纪人《文艺学与语文教育》)因此,我们…  相似文献   

10.
《荷塘月色》和《又见荷塘月色》两篇散文虽然创作于不同的背景 ,但都采用移步换景、情景交融等手法 ,可谓异中有同 ,同中见异。《荷塘月色》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于 192 7年 7月写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这篇散文描写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素淡朦胧的景色与淡淡的忧愁和淡淡的喜悦水乳交融 ,通过写景抒情、联想抒情 ,反映了作者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找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又见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又侧重于议论抒情的散文。这篇散文追慕先贤、寻访胜迹 ,因景抒情 ,感慨良深。通过记叙夜游荷塘的见闻 ,歌…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写景散文《荷塘月色》的发表为现当代散文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荷塘月色》从意脉结构、修辞语言、意境创造三方面,树立起新的范式和榜样,铸就了其独特的文学品格和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2.
童海霞 《语文天地》2012,(17):33-34
《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蕴涵着作者丰厚的艺术修养,体现了作者表达技巧的高超,如无平不陂的开篇技巧,细针密线式的描写手法,善于变换的描写角度,以景寓情的抒情方式等。一、开篇技巧——无平不陂由标题性质看,《荷塘月色》为写景散文即借景抒情散文。然而在开头时,朱自清并没有急于描写"荷塘"之景,描述"月色"之色,却是先表述了"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以抒发自己的情感。乍看之下,这岂不是跑题?其实不然,这正好是作者创作的高明与独特之处,符  相似文献   

13.
《春》这篇散文是朱自清在杭州任教时写给学生读的一篇范文。它在作者的散文创作中虽不占有突出的地位,也没有他的代表作《背影》尤荷塘月色》的影响大,但是它却能体现朱自清散文创作的很多特色。  相似文献   

14.
一、文中美的因素 散文被誉为“美文”,既是散文家又是诗人的朱先生笔下的散文更是美不胜收,《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代表作,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长期以来,它的艺术魅力经久不衰,深受广大师生喜爱。因此《荷塘月色》是我们进行审美教学的优秀范文。 《荷塘月色》之所以美,除了它结构精巧、描绘细致等特点外,主要表现出语言美和意境美。 1.语言美 朱自清先生可谓散文语言大师,他的散文语言极具个性特色,笔法娴熟,想象丰富,变幻多姿,是散文语言境界的一座高峰。 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荷塘月色》虽不是诗歌,但在文章中确实体现了作者字斟句酌、锤炼语言的工夫,许多字词包容了极丰富的内涵,其简洁、确切是别的字词所无法替代的。如“路上只有我一个人,背着手  相似文献   

15.
关于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的主题,历来是众说纷纭。下面,对众多观点作一概述。1.朱自清写作《荷塘月色》时,正值蒋介石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黑暗笼罩全国之时。作者自述:这一  相似文献   

16.
一、不满现实,向往光明(李国平《(荷塘月色)讲解》) 这篇散文委婉细腻地描写了荷塘月色的恬静朦胧,抒发了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光明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里的彷徨苦闷的心情。  相似文献   

17.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散文方面的代表作,更是中国现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关于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历来说法不一。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六种:一、认为《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寄情山水,抒发清冷幽深的境界,表现凄凉的心境。二、认为《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借景抒情,表现愁闷的心境。三、认为《荷塘月色》是表现朱自清欣赏月下荷塘自然之美的情趣,拘守个人的小天地,表现闲适的心情。四、认为《荷塘月色》不是抒发作者逃避现实的情绪,而是表现作者对现实不满的愤激的心情。五、认为《荷塘月色》是表现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  相似文献   

18.
《绿》和《荷塘月色》同属朱自清早期的散文佳作。《绿》坦露了作者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荷塘月色》反映了作者苦闷彷徨的寂寞情绪,两者格调上存在很大差异。《绿》和《荷塘月色》都设置“文眼”、寓情于景、比喻生动、注重叠词运用,表现手法上是相近的。两文相互补充,基本反映了朱自清早期散文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朱自清是“五四”以来重要的散文作家。《绿》和《荷塘月色》是他写在二十年代的两篇为人传诵的名作。这两篇散文,写景细腻逼真,设色与情致俱佳,文采斐然,达到了高度和谐的艺术境界,很能代表作者的风格。本文试图就这两篇散文探讨一下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色。情恳辞切,娓娓而谈,不尚浮华,不摆架子,这是朱自清散文为人所称道的特点,也是这两篇散文的一个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20.
<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语文教学的"必修篇目"。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将其收录于必修二第一单元,与郁达夫《故都的秋》、陆蠡《囚绿记》放在一起;苏教版将其收录于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这一人文专题中的"一花一世界"子专题,与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放在一起。作为写景散文的名篇,教学目标应该如何设计才能抓住这篇文章的"神"和写景散文的文体特征呢?一、"教学目标"的选择排列散文写法灵活,表达方式多样,教师如果能从散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