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客家婚姻形式、婚恋特色,客家情歌反映的客家婚姻习俗、爱情观等方面对客家婚恋习俗文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学历青年婚恋及生育观研究对促进新世纪人才健康成长、现代婚姻家庭现状的研究意义重大。高学历青年在恋爱动机、择偶标准、婚恋形式、伦理责任、生育观念等婚恋及生育观方面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受社会、文化、高等教育等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3.
解析湘西苗族的传统婚恋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西苗族的传统婚恋教育涉及诸多方面,情歌对唱、恋爱见习、技艺传授及婆媳相处是其主要内容。婚恋教育习俗对于提升苗族同胞的人文素养、培训生存技能、构建和谐婚姻家庭、保护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苗族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元代婚恋剧的基本形态是才子佳人模式。这一模式是在民族文化心理定势、历史事实和元代士子特定的生存状态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才子佳人戏反映出杂剧作家的进步婚姻观,剧作家的婚恋意识中已具有现代性爱的萌芽。才子佳人戏的大团圆结局是剧作家为成就才子佳人们的爱情而想出的唯一可行的办法,反映出作家的双重困惑。  相似文献   

5.
婚俗是民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世俗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本文从缅甸掸族的恋爱、提亲、婚礼表现形式来分析其文化意识,展现出掸族对和睦宁静生活的价值追求,在婚姻上的宽容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传统化中,婚恋家庭不只是个体男女的简单结合,而是丰厚的化内涵。本试图从多个层面解读新时期小说中所包容的婚恋化的丰富的内蕴。  相似文献   

7.
元代士妓恋爱剧和婚姻家庭剧中,塑造了大量的歌妓形象,这些歌妓形象存在着明显的变异现象。爱情剧中,由于草原文化的冲击和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在尽情美化歌妓的同时,又为她们设计了理想的归宿;婚姻家庭剧中,出于传统观念的偏见,则对歌妓进行贬斥。  相似文献   

8.
时代不同,妇女在婚姻关系中的地位不同,婚恋自由也不相同.汉代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妇女的地位进一步滑落,表现在婚姻恋爱上,就是其自由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的限制.但是,汉代妇女还未完全脱离社会生产领域,贞节观念也未形成习俗禁锢她们的心灵,加上汉代距原始社会尚近,原始古风尤存,使她们拥有一定的权力和自由.她们可以自择夫婿,可以离婚、再嫁,甚至婚外恋也不受时人严厉非议.可见,汉代妇女具有比后世更多的婚恋自由.  相似文献   

9.
自隋初迄清末,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期间,该制度在完善自身的同时,对社会文化、思想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明话本小说“二拍”中多篇婚恋故事即以科举为背景,向我们形象的展示了其对于婚恋文化的影响。科举制明显作用于社会婚恋习俗,并将传统婚恋观念导入其控制之下,使与科举关系密切的女性皆以“科拳成败”为标准,形成普遍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二拍”婚恋作品固然表现出一定进步的情爱理想,但追踪时代背景,联系作品的叙述倾向、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及语言表述,其隐舍于字里行间的男权文化视角是清晰可见的。以此观之,主观强调“二拍”婚恋作品提倡男女两性关系的平等,是不客观的。  相似文献   

11.
研究婚恋年龄观对构建和谐婚姻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对全国29个省(包括直辖市)的92个城市和地区的7804名已婚者和未婚者进行了婚恋年龄观的量化调查。通过统计分析获得了有关婚恋年龄的均数,可以作为我国目前以及未来青年恋爱和结婚年龄的一个重要参照指标以及夫妻匹配数学模型的重要参数。已婚组与未婚组对最佳恋爱年龄、最佳结婚年龄和男性的婚姻资源总量的最高年龄及下降年龄的判断都有显著差异(P〈0.01)。方差分析发现,性别和婚姻状态存在交互作用(p〈.001)。  相似文献   

12.
乌兰察布市作家孔庆元、刘亮的小说《大山儿女》讲述了一个关于中国北方乡村青年男女奋斗、成长的故事。该文试图通过解读小说在客观层面提出的"是什么阻碍了青年男女婚姻爱情的幸福之路"这样一个命题,来反思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进程中的困境。作者认为,主人公婚恋不幸福根源于传统文化中的负面因子,其具体表现为:儿女情长让位于家国利益;从一而终的贞节观念;含蓄内敛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3.
《大连大学学报》2021,(6):45-51
人妖婚恋是指人类与妖怪在情爱或性爱的基础上产生的恋爱与婚姻关系。《太平广记》中收录了百余篇涉及人妖情爱、人妖恋爱、人妖婚恋情节的小说,这些小说有着明显的社会文化印记,如反映缔结婚姻方式、婚俗礼仪等婚俗文化,狐信仰、虎信仰、龙蛇信仰等民间信仰文化,以及佛道文化等。这些小说不仅为后世人妖婚恋小说的创作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14.
15.
张慧 《华章》2012,(29)
敦煌民间词中关于婚恋生活的描写以女性为主体,书写了不同女性的恋爱与婚姻生活,展现了女性真实而又生动的情感世界,具有深沉的社会文化意义.同时也打开了一扇我们探索唐代妇女内心世界的窗户.  相似文献   

16.
刘五一 《天中学刊》2005,20(3):71-74
郑卫婚恋诗丰富多彩、内容广泛,但更多地表现了周代后期"礼崩乐坏"的背景下,青年男女冲破旧礼节的自由歌唱。郑卫婚恋诗包括四类:一、热烈奔放的情诗;二、曲折感人的恋诗;三、丰富多彩的婚姻诗;四、畸形变态的婚恋诗。它们是周代特别春秋时期社会的真实反映,具有质朴、淳厚、真实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18.
女性“读博”是一种人生价值增值过程,但媒体热衷于将其受教育程度和在婚恋市场中的受欢迎程度描绘为倒U型,甚至将其婚恋问题渲染上悲情色彩。通过质性研究发现,女博士并非婚恋“困难户”,她们没有放弃婚姻,只是暂时延迟了婚姻。在建构择偶标准时,女博士秉持“锦上添花”的态度,追求亲密关系、经济独立、彼此尊重、自我实现等高质量的婚姻生活。原生家庭中亲子关系、家长对子女择偶期望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传统与新兴婚配文化并存,以及女博士独特的群体特质共同形塑了她们的择偶偏好。尽管女博士独特的婚恋标准非主观地延缓了其结婚年龄,但却拉伸了她们觅偶的时间长度,对推动晚婚、提升婚姻质量、促进男女协力承担“婚姻包袱”、实现婚配模式多元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冰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3):103-107,116
《夷坚志》中人与异类的婚恋故事可分为人神(仙)恋与人妖(鬼)恋两类,这些故事既有对前代同类题材的继承,也有有宋一代的新突破。体现出城市文化与市民文化日益繁荣情况下的时人意识形态,同时又与后来话本小说中的市民婚恋意识及表达方式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20.
成语作为一种记录古代生活、反映历史发展的文化积淀形式.包含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还能反映中国封建社会的婚俗、恋情以及中国古代妇女的婚姻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