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通过搜集文献用例并结合方言材料,探讨“老公”一词的三个义项在汉语史上的产生及演变情况。至迟在西汉,“老公”指“老年人”的用法已经广泛使用,可以自指也可以他指,到宋元之际,此用法逐渐衰落;宋代南戏作品中产生“老公”的新用法——指称丈夫,在元明清文献乃至现代汉语的南方方言中,此用法仍有保留。而在北方方言,自元代至明清,“老公”都是对太监的尊称。  相似文献   

2.
"姑娘"在古代文献和现代汉语中是非常常见也是使用频率很高的词。"姑娘"的词义系统也是非常丰富的。试分析"姑""娘"和"姑娘"在文献中的词义系统,并试图从语源上探求"姑娘"一词的词义发展源流和脉络。"姑娘"词义系统经过了复合、泛化、引申等过程,反映了汉语词汇的词义系统的历时和共时变化。  相似文献   

3.
古代汉语中“向”一词还有“看(见)”的意思,大致经历了朝北的窗户一面对、朝着一看的发展过程,现代汉语及方言中仍然使用。大型辞书失收,需要补入。  相似文献   

4.
中古、近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具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对中古、近代汉语词义的考释,不仅直接服务于文献整理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对补充和改进现代语文辞书的释义,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补充漏收义项,使释义更加完整;二、纠正不妥释义.使说解更加得体;三、揭示词义来源,说明释义的“所以然”。  相似文献   

5.
考察从明清至今“打秋风”的词义演变,发现其类型减少;民国时部分“打秋风”的“白得”语义弱化,辞书中当释为“假借各种关系或付出少量劳动来索取财物”较准确;二十世纪末起“打秋风”可泛指各种占便宜且近年来常带有褒义性,辞书中需另加一义项释作“泛指各类占便宜,有时带有亲昵色彩”。分析“打秋风”词义演变的原因,主要是受社会背景变化的影响;分析在使用过程“打秋风”排挤“打抽丰”的原因,主要是受词汇生动化和雅化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方便"的合宜词义是:1、名词:智慧;巧智。2、动词:教导;启悟。3、动词:救助;帮助。4、形容词:巧便;巧妙。5、形容词:随便;容易;便利;顺便。6、名词:方法。《汉语大词典》及著名学者的解释,既丢失词义系统中较难的"智慧"、"教导"、"帮助"义,又有多种误释,不合词义的系统性与概括性。误释的原因是把"随文释义"当成独立的义项。  相似文献   

7.
本考释了汉末到宋代期间几个词语的词义,同时对大型辞书编写和今人训释中相关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辞源》、《辞海》四部辞典在解释“青”字时存在一些不足,如释义含糊、书证晚出、义项缺漏等,本文提出一管之见,以供这些辞书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词义与概念的关系在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分歧,根源在于人们对词、词义与概念三者的关系认识不清。词与概念的关系不同于词义与概念的关系,词义与概念既有同一性,又有本质的区别。这一理论观点对解决语文词典释义的相关问题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如何对待词义偏移现象,历来的辞书编纂者在理论认识上是有争议的,在实践处理上也是有分歧的。本文从如下方面就这一问题作了探讨:一、词义语境偏移的客观存在与制约因素。二、词义语境偏移的现实背景与认识条件。三、词义语境偏移的历史状况与释义方式。  相似文献   

11.
“爰”是比较古的一个虚词,在春秋战国以后的书籍中就很少用到了,因而其意义和用法也很难被人理解。直到清代,王引之才对虚词“爰”的意义和用法有了一定的理解,并撰其义于《经传释词》之中。文章就《经传释词》卷二“爰”的释义进行了分析和阐释,指出了王引之在释虚词方面的三点不足。即义项当分而未分、误把实义当虚义和单字为训易歧义。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法手段,汉语主要用语序和虚词来表达语法意义。本文用大量实例说明语序、虚词在表情达意时所起的积极作用,要选用、慎用、巧用语序虚词。  相似文献   

13.
由于经师的附会,使得《卷耳》中“周行”一词的训释历来众说纷纭。本文在对其进行详尽爬梳的基础上,通过对该诗主题的文学性分析及“周行”二字文字学上的溯源,并根据其在语言逻辑和艺术表现上的对比,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这对全诗及《诗经》的研究显然有更深的补益。  相似文献   

14.
考察“野”字的形义结构、野与“社”以及“桑林”的关系、文献资料中的野合与民俗材料中的野合等 ,从而揭示野与野合伴随时代演进而发生的历史嬗变 ,并进而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奥秘  相似文献   

15.
释"卸"     
“卸”的近现代常用义是把东西去掉或拿下来。许慎《说文》中说:“卸,舍车解马也。”但在汉代以前的文献中未见有用“卸”字表示这个意义的。通过考证发现表示这个意义的古用“发”、“税”、“说”等字,这是古代方言的差别,后通言“写”应是“卸”的假借字。我们现在能找到的最早的文献材料是在东汉,但与许慎所说的本义不同,因此我们认为《说文》中的“卸”字是后人加进去的。  相似文献   

16.
"情"的字义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的“情”字,最先是指谓事物的真情实况,与“伪”相对。尽管上古先哲普遍重视情感研究,但在较长时间内没有形成总括各种情绪形式的“情”的概念,直到庄子时代始有改观,后经荀子才有明确定义;但荀子当时实质上混淆了人的性与情。  相似文献   

17.
潜伏的异端:《鬼子来了》的意义调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鬼子来了》是一部具有惊人内涵与丰富歧义的影片一影片虽惊世骇俗,却也能与主流文化中的民族主义发生强烈共振。以鲁迅思想精神传统为起点,影片的意义表达中可以发掘当代中国文化中“精英民族主义”的叙事密码。影片的现实遭遇体现了社会解读与作者对影片的意义调度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8.
汉语语法化研究正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而对某一地域内或某一方言的词汇的语法化研究则较少。毕节方言中部分词语的虚化,反映了毕节方言与中古汉语之间的联系,也是汉语实词虚化这一总体趋势的佐证。毕节方言词语法化的倾向,既是词义和语法变化,也是人们认知方式变化的过程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汉语的“情”字,最先是指谓事物的真情实况,与“伪”相对。尽管上古先哲普遍重视情感研究,却在较长时间内没有形成总括各种情绪形式的“情”的概念。直到庄子时代始有改观,后经荀子才有明确定义;但荀子当时实质上混淆了人的性与情。  相似文献   

20.
为充分认知民事诉讼中的法官释明权,需先弄清楚两大法系有关释明制度的历史发展。正是通过对释明权的立法比较研究,得出了对我国构建法官释明权制度的五点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