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赏识教育不是表扬加鼓励,而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的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学会欣赏,你会更好地聆听学生的心声。  相似文献   

2.
赏识是认识到人的才能或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表扬的一种行为.而赏识教育则是在教育活动中欣赏、赞许、肯定孩子的能力、兴趣、意愿、动机、行为,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价值的一种方式.学会赏识,才是真正学会教育.不是好孩子被赏识,而是赏识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在教育活动中,如何赏识我们的孩子呢?  相似文献   

3.
现在我们知道的"赏识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教育理念是在周弘的《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一书中首次提出的。周弘认为,所谓"赏识教育",无非是要看得起自己的孩子,从生命的角度来看待孩子,激发孩子对生命的热爱和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其实准确地说,赏识教育,即"赏识——成功教育",它就是教孩子说话走路的教育,孩子学说话,说得再差,再迟,我们会说"贵人迟语",父母从不会抱怨,只会不断鼓励赞赏;孩子学走路摔跤再多,父母从不会嘲笑他,只会坚持不懈地帮助他,结果每个正常的孩子都学会了说话走路。"赏识——成功教育"就是父母本能地使用过,又无意中忘却的方法,赏识的实质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成功的实质是不怕失败,孩子第一千次摔倒了,做父母的要坚信他能一千零一次地站起来。  相似文献   

4.
当今,以批评为主要特点的教育方式逐渐边缘化,大家都相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赏识教育"蔚然成风。赏识,其实就是一种激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与赞美"。赏识作为一种激励,就是对人性中渴望别人赞美与欣赏需要的响应与满足,可以有效激发孩子学习的动机,增强孩子学习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赏识教育的理念受到更多家长的认可,家长对孩子们的赞扬声越来越多。的确,赏识和鼓励可以使孩子在获得快乐的同时建立良好的自信,对于他们的成长有其积极的一面。但问题是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只欣赏不批评,该欣赏的欣赏,不该欣赏的也欣赏。每当孩子做完一件事情时,家长不管好坏就是一顿表扬“,你真棒”“你是最聪明的”“你太厉害了”。鼓励孩子没有错,但要把握好尺度,一味的表扬会导致孩子自我评价过高,使他们害怕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变差,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么大发脾气,要么干脆放弃。所以说,赏识教育并不是盲目的表扬和…  相似文献   

6.
赏识是认识到人的才能或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赏识教育是在教育活动中,欣赏、赞许、肯定孩子的能力、兴趣、意愿、动机、行为,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价值。在教育活动中,如何赏识我们的孩子呢? 一、正面表扬孩子 正面表扬就是用积极的语言、动作、表情向孩子表达对他的充分肯定和赞许。 1.直接的语言。当孩子取得成功时,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当孩子屡战屡败时,教师更要用鼓励的语言帮助他树立自信心。教师的直接表扬“你真棒”、“你真能干”、“你很了不起”,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长  相似文献   

7.
赏识是认识到人的才能或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赏识教育是在教育活动中,欣赏、赞许、肯定孩子的能力、兴趣、意愿、动机、行为,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价值。在教育活动中,如何赏识我们的孩子呢?一、正面表扬孩子正面表扬就是用积极的语言、动作、表情向孩子表  相似文献   

8.
谈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简要言之,赏识教育就是发现优点,欣赏优点  相似文献   

9.
赏识教育是赏识孩子的优点和进步,与他们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沟通,让每位孩子充分受到尊重和欣赏,努力开发他们的潜能并促使他们不断进步的一种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书荣 《考试周刊》2013,(20):165-166
<正>周弘老师所倡导的"赏识你的孩子"之举,无异于"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的父母们似乎早已继承了祖先惯于对孩子指责、挑剔、贬低的传统,即使孩子有了进步,也会被要求"不要骄傲",要"好上加好"。因此,当赏识教育一词一经提出,立刻引起了教育各界乃至中国年轻父母们的广泛关注和共鸣,人们似乎现在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的教育缺乏的是赏识。我认为,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该是一种兴奋剂,尤其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好娃娃是夸出来的。给学生多点赞赏。多点宽容,就会使孩子多一份自信,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夸奖即赏识。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教育源于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成功率百分之百的教育现象,是教育过程中的“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等的总结。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取得成功。赏识教育是孩子不断取得成功的金钥匙。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教师一定要领略到赏识教育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微观点     
杜二菊:惩戒教育也是爱的教育教育过程中,赏识教育不可少,惩戒教育也要有。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不是对立的,二者互相支撑。赏识是针对孩子的良好行为进行赞赏、激励,促其继续发扬;惩戒则是针对孩子的错误行为给予批评、惩罚,促其戒除。惩戒是让学生明白犯错误就要付出代价并敢于承担,是以"惩"的手段达到"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以前,学生的家长和老师都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教鞭下面出能人"。但现在时代不同了,家长和老师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很多家长和老师都知道打骂孩子是不科学的教育方法,但很少有人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代替打骂才是科学的。记得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结果……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它的核心应该是真爱和唤醒……"作为教师,应该用积极的引导代替惩罚,用欣赏和鼓励去教育学生。这就是"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世界最著名的六大教育方法之一,其特点是注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充分肯定、不断强化,让学生  相似文献   

14.
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科学先进的教育方法.是让孩子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有位教育家曾说过:“赏识带来愉快,愉快导致兴趣,兴趣推动体验,体验走向成功。”赏识对于成长中的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赏识可以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可以使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赏识教育理念可应用于普通中小学教育教学,同样适用于计算机教学。因为,赏识性的言行带给学生们的是一种快乐的动力,是一种向上的自信,其根本意义就在于卸掉了压在孩子们心上的自卑的巨石,提升了他们对计算机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学得更好的信心。  相似文献   

15.
谈到赏识教育,很多人马上会联想到《赏识你的孩子》一书的作者周弘。周弘不幸生了一个聋哑女儿,但他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领悟到了教育和生命之间不可分割的真谛。他认为应该从生命的角度来看待孩子,激发孩子对生命的热爱和人生的不懈追求。因此,周弘通过赏识教育,把女儿从一名哑女培养成"神童",并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成为中国第一位聋哑大学生。周弘说,家长们应该都是赏识教育的专家。  相似文献   

16.
周燕 《教学随笔》2009,(11):14-15
没有赏识就不成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世间的。赏识教育已日渐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它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也日趋突显出来。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59):124-125
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而且要欣赏每一位学生;欣赏每一位学生的专长、兴趣、爱好;欣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欣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用赏识的眼光培养学生向上的人格。本文采用等组前后测实验的方法,得出实施赏识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不仅提高生物课堂效率,还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教师方面,能够促进教师从"传授者"向"引导者"转换,促进教师有针对性地使用"多元化"的教育和评价方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8.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经说过:"人性最深层次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而历史也一再证明许多伟人的成功都源于家长或者师长的赏识,正是这种赏识给予他们无尽的激励,给了他们坚定的前进方向,最后造就了他们的成功。众所周知,每个孩子的成长道理都是不平坦的,需要孩子、家长和老师不断的尝试和体验,而这个过程中老师的赏识是尤为重要的。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培养学生兴趣增加学生自信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最佳方法。在英语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赏识教育,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最大限度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十分有益的,所以说赏识教育可以成就英语教学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9.
赏识教育是根据少年儿童的社会性需要,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为每一位孩子提供一个展现自我、超越自我的大舞台,尊重是赏识教育的基础,突出学生个性发展是赏识教育的要旨,谈心是赏识教育的重要手段,过犹不及是赏识教育应把握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教育需要欣赏,同时也需要惩戒。但教育需要的是一种充满艺术性、人性化的善意、关爱、适度、有效的科学的"绿意惩戒"。爱是永恒的教育主题,润物无声,是教育的最佳方式,教育无痕,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绿意惩戒"要以爱为前提,创设情景让孩子体验、反思、悔悟。无论"赏识教育"还是"惩戒教育",教育本身都是一门"爱的艺术"。因此,衡量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