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汉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古时期,尤其是民族大融合、民众大迁徙、南北文化大交融、因而语言也发生很大变化的南北朝时代,是一个新;日交替、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研究这一阶段的语言现象,特别是来得最快的词汇变化,对于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有着特殊意义,本文仅就南北朝时期的代词“他”、“身”、“许”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一、他关于第三人称代词“他”的起源年代,学术界历来有不同看法。杨树达认定《后汉书·方术传》中“还他马,放汝罪”中的“他”是第三人称代词,王力先生则力驳此说。在《汉语史稿》中,他认为这个“他”…  相似文献   

2.
高中第五册2001年版注仅“道,方法”,此句难在“为”字而未注。按“为”动词,求也。“餍足”其宾语。译:这就是他求得酒肉饱足的方法。杨伯峻先生译为“这便是他吃饱喝醉的方法”,亦佳。  相似文献   

3.
当班主任仅是个“知识传授者”的时候,他的职业是可以被同等学历的人所替代的,当他是个“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的时候,他的职业才具有了不可替代性。就是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化。  相似文献   

4.
朋友     
他的名字很值得一提:尹杰。只可惜少了个“相”字,使他与歌星仅“一步之遥”。刺猬头、弹珠眼、蒜头鼻、爽快嘴,自然勾勒出他独有的脸庞。一米七八的高个子,使他显得分外帅气和傻气。我与他交上朋友全因他的“傻气”。一次大扫除。天生憨厚的他又被人指东派西,忙得颠颠的。“尹杰,你个高,把窗户上层玻璃擦一擦……”“尹杰,你劲大,把那张坏桌子抬下楼……”他听了傻笑着,很努力地忙碌起来。一会儿到窗台上把玻璃擦得“吱吱”作响,一会儿又在黑板前抡起胳膊擦得粉尘四起,这会儿,他又卖力地挪起了桌子。突然,脚下一滑,扑通,跌…  相似文献   

5.
读老舍日记,受益匪浅。有个突出印象:即,老舍很爱与朋友“同饭”。许多人请他“同”,他也请许多人“同”。仅1950年1至3月,“同饭”的记录就有42次之多。其中最多的是1月份,共有16次。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的诗歌是他由革命民主主义到坚贞的共产主义战士的思想和战斗的记录,是他以全部热血和生命为革命为人民呼喊的结晶。他的诗歌贯穿着“矢志努力于民族事业”的红线,具有“坚信的主义”和“为社会写实”两个显著的特点。他的诗歌内容新颖深刻,感情丰富诚挚,格调清新刚健,艺术手法多样,运用娴熟自如。李大钊不仅是坚贞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而且是“五四”新文学的开拓者和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是“坚信的主义”与“优美的艺术”统一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艺术教育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他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中,艺术教育又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成为其“零点项目”和“艺术推进”项目的主要内容。加德纳不仅是教育理论家,更重要的是教育实践家。他的“多元智能”教育实践主要是艺术教育实践,特别是儿童(主要是幼  相似文献   

8.
曾读到这样一则故事:世界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成名后的一天,一位老太太心情急迫地拿出一个小学生的作文本,让他评价作文的好坏并由此预测小孩的前途。巴尔扎克十分仔细地看完作文后,断定小孩将来不会有太大的出息,因为“仅从字迹来看,这孩子就显得很迟钝”。然而,巴尔扎克无论如何也意想不到,这正是他小学时的作文本,这位老太太不是别人,正是他孩提时代的老师。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教育。有的教师常常以学生的一两次作业,一两次考试的“差”成绩,就像巴尔扎克那样“仅从字迹来看”,断定这孩子是“差生”,是“笨蛋”,甚至是“弱…  相似文献   

9.
近来有几则关于孩子的报道,串联起来不免让人感到沉重和心酸。一则是说上海涌现出仅1岁的“求职者”。一位年轻的白领妈妈居然为自己1周岁的小宝宝刊登了一则“求职广告”,觅需广告、影视小演员的广告影视制作公司。另一则消息是,广西象州县发现一位“神奇小子”,出生仅5个半月,却能在其父亲手掌上玩“金鸡独立”,并能双手提起12公斤重的水桶。在随后的日子里,这位“神奇小子”竟然闹出了一出出让人难以想象的好戏,以至于人们都称他为“小超人”。为1岁的孩子“求职”;让5个半月的婴儿玩“金鸡独立”,这些听起来天方夜谭的事,他…  相似文献   

10.
“尽精微,致广大”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当之无愧的先驱之一——徐悲鸿先生说过的话。此语也许因为当时被引用得太广而大起来,可以说几乎在新中国学习绘画的人大约都知道它的出处 (80年代以后,此语渐入忘川 )。徐先生或许不知庄子的“至大无外,至小无内”之言,但相信他一定深谙中国哲学的精神在什么地方。“精微”与“广大”如同阴阳,都是两极,而“尽”与“致”这样的动词,使其统一。当然,“尽精微,致广大”是徐悲鸿的口号,也是他的理想境界。我们不妨以他的画作案例分析 (仅以其中国画为例 )。他画的马、鸡、猫以及鸟雀等等,既没…  相似文献   

11.
公元前287年,阿基米德出生于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城。他是古代伟大的数学家,对“圆的测定”和“球的表面积及体积研究”有重大发现和突破。阿基米德不仅数学研究成绩显著,而且待人善良,对自己的国家一片赤诚,至今还流传着他的许多美谈佳话。  相似文献   

12.
<正>李白是盛唐诗坛顶流、文化界超级偶像,泾县令汪伦,是他的忠实粉丝。由于生性热情,李白不仅常常让人“路转粉”,还让人“粉转友”,不少原本因诗才倾慕李白的人,也被他的人格魅力打动,成为了李白的朋友,汪伦正是其中之一。毫不夸张地说,“社交达人”李白的知心好友,几乎遍布了半个盛唐。  相似文献   

13.
人与路     
  张书迎 《招生考试通讯》2006,(9):I0008-I0008
由于教科书中有王勃的《滕王阁序》,所以今年写到“阮籍”的考生很多。这就难免有“撞车”的可能。但本文不是像一般考生那样仅把他作为论据或引子使用,也不是把他作为素材再来个“故事新编”,而是在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中,表现了阮籍对亲人、友人、陌生人的至亲至爱,评说了阮籍“猖狂”的历史原因,表达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既有深度,又有力度。这是作者胜过常人的地方,也是本文得高分的原因。[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震球先生是与我神交多年但迄今还无缘谋面的“老相识”了,十多年来,他寄了多篇文章及无数首(按:多得已无法统计)诗词、对联给我,要我“提出宝贵意见”。其实,我确实提不出多少意见,倒是经常从拜读他的大作中得到许多启示。不说别的,仅讲一点:他能在繁重的中学语文教学和行政领导(不久前他还一直兼任一所中学的党支部副书记和教导主任)之余,  相似文献   

15.
楼南香 《陕西教育》2005,(10):58-60
他是一个影响了一个时代的童话作家.人们会很习惯地把他和“童话大王”联系起来。他笔下的皮皮鲁、鲁西西、舒克和贝塔等人物角色家喻户晓。9年前,他因不放心学校应试教育,毅然让仅读完小学的儿子退学,自编童话教材,“圈”在家里培养,引来广泛争议。如今,时过境迁,当年那个小男孩已经长大,他独特的教育模式成功了吗?2005年6月6日晚,央视《面对面》栏目,我们看到了郑渊洁,他与儿子许多不为人知的童话式生活由此展现在人们眼前。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柔情     
鲁迅不仅在孩子那儿寻找纯洁和单纯,他自己也有着一颗“赤子之心”。鲁迅尽管早就看透了整个世界,但直到离开世界的那一天也没有对世界完全绝望,正是这颗“赤子之心”在支撑着他。平时,鲁迅的工作非常繁忙,他在几所大学里兼课,白天很早就出门去了,晚上很晚才回家。但是一有空,他也会像小孩一样跟俞芳姐妹一起“贪玩”。俞芳记得,有一次,鲁迅拿着放大镜,在太阳底下把纸点燃。他为什么还要这样聚精会神地用放大镜点燃纸张呢?我想,他一定是出于“好玩”,仅仅是好玩,没有什么别的用意,也无须鲁迅研究专家们赋予这一行为特殊的“…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当代伟大的语文教育家,他的阅读教育思想中蕴含了一系列探究性阅读的内涵,这给我们今天实施探究性阅读以极大的理论和实践启示。文章仅围绕叶圣陶阅读教学思想中的“语言积累”、“养成习惯”、“相机诱导”三方面内容对这一问题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18.
张学良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声威显赫,而又十分关键的重要人物.作为奉系军阀首脑的继承人,他能在民族危亡之时,挥着从流,发动西安事变,确实令人钦佩不已.目前论述张学良政治立场转变过程的文章有许多,本文仅就张学良与“一二·九”学生运动的联系方面,考察分析他政治思想发生巨变的原因和过程.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九日,北平爱国学生六千余人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争取中华民族的自由解放”等口号,拉开了轰轰烈烈的“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序幕.此时张学良将军正在西安,当他得知东北大学…  相似文献   

19.
窦银强 《贵州教育》2012,(17):46-47
读书是提升教师文化底蕴,更新观念必由之路! 最近重读《论语》与《道德经》,感到语文新课改的许多理念与我们祖先的许多有关教育教学理念是高度一致的。老子是主张“出世”的思想家,他把“生生之谓易”演绎得一如“神龙在天”。老子的自然观是闪烁着真理的光辉,道德观却陷入泥淖“小国寡民,无为而治”使自己陷入孤立,躲进深山成一统,管他外面春夏秋冬,仅余《道德经》传于后世。  相似文献   

20.
大凡提笔作文,若不宜用真实名字时,作者就得为文章中的人物取个名了。这个名取得好,能一“名”惊人,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下面仅以教材课文中的人物命名来分类说明。1.谐音式命名:即运用修辞的谐音手法为人物命名。如《白毛女》中,“黄世仁”所取的谐音是“似仁”,实质是“他根本就不仁”,结合文章内容可见,他就是打着“仁”的招牌残酷地盘剥农民,杨白劳一家的不幸遭遇就是证据。又如《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冯渊”所取的谐音就是“逢冤”,从课文中可见,他若不是逢上贾雨村这个貌似清正而因私枉法的贪官,他又如何能遭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