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党报新闻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所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党报新闻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新的报道形式.所谓创新党报新闻报道,就是党报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其报道方法要力求避免单一化、简单化、程式化,要紧密结合社会公众的思想实际和生产生活实际,善于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搞好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2.
<正>内容优化:倡导"短、实、新"的优良文风,反对"长、空、假"的不良文风。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改进文风,关键就是要祛除"空"和"假"。这是底线。抓住中央关注、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就能强化党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有助于党报进一步贴近实际,破除新闻八股。对于热点问题,党报应该主动发声,敢说早说,抢占话语权,积极披露真相,揭穿谎言,用事实确立认知。  相似文献   

3.
政务活动是地市党报获得新闻的一个重要来源。利用好这一新闻来源,对破解地市党报新闻资源不足、提升报纸的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长久以来,地市党报在政务活动报道中形成的形式陈旧、篇幅冗长、用语生硬等种种弊病,严重影响了政务活动的报道效果,使得这个地市党报固有的宣传优势成为实际上的"短板"。  相似文献   

4.
还原现场:以生动事实打动读者 造成党报头版形象"板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作性报道多,而还原新闻现场,寓理于事、理从事出,无疑是克服工作性报道枯燥无味的一剂良方.从年初开始,<浙江日报>在头版专门打出"现场报道"栏目,倡导记者深入新闻现场,着力捕捉新闻事实的活鱼.  相似文献   

5.
正确使用新闻语言,及时、准确、鲜明、生动地报道新闻事实,是每个采编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笔者根据平时搜集的资料,归纳出新闻用语十五忌,仅供同行们参考。 一、忌空话套话 空话和套话,历来为人们所厌恶,曾被列为新闻八股表现形式之一。近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化,新闻八股逐渐被人们摒弃,但仍有不少稿件摆脱不掉空话的框框。如“在……下”、“乘……东风”、“为……精神”等句型在新闻中经常出现,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套话形式。这种套话往往形成一种习惯性格式,但又不能告诉人们多少实质性的内容,结果套话  相似文献   

6.
自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就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为新闻工作的重要原则,围绕“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这一目标,中央、省、地市三级党报在新闻报道中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和创新,党报的亲和力明显得到提高。然而,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大量模式化的政务新闻仍然盘踞在各级党委机关报纸的版面上,这些新闻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僵化的结构、官化的语言、死板的文风、空洞的内容,拒读者于版面之外。  相似文献   

7.
<正>《鸡西日报》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创新探索中,认真贯彻中宣部关于"走转改"的工作要求,通过"走转改"活动解决了报社改制后出现的一系列困惑,从根本上恢复和发扬了党报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荣传统。实践证明,走进群众当中,转变采访形式和编辑作风;改变套话、大话、空话等八股调的僵化文风,对于转换地市级党报的办报经营机制,提升文化产品质量品位,扩大党报在新闻传媒中的受众覆盖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从新闻修辞的角度来说,理想的新闻语言在对新闻内容作出恰当、完满的表达之时,在形式上还应该具有引人的魅力。新闻修辞,既要研究如何使新闻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新闻事实,也要研究怎样使新闻语言本身充满形式美感。追求语言的形式美,促使新闻事实的有力传播,是新闻修辞的重要目标。在我们的新闻语言中,常常可以发现有的新闻语  相似文献   

9.
金鸣 《新闻前哨》2003,(10):21-21
市州报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办成一张领导满意、群众欢迎、读者喜爱的地方党报,必须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上下功夫。一句话:贴近,报纸才有生命力。 一、改进政务报道 增强新闻吸引力 市州党报要做到“三贴近”,必须首先改革政务报道,这样,腾出版面,让“鲜活”的新闻进入“黄金地  相似文献   

10.
提及党报中的会议新闻,由于长期以来此类报道形式“八股化”、报道手段单一枯燥,许多人都认为会议报道尤其是政务报道太多影响版面质量,降低了读者关注度,应当“大量裁减”。事实上,会议报道中包含的党务政务信息,对于党报来说应该是自身的优势,不该少报不报,而应注意报道的活化、细化,大家应该做的是,把会议当作丰富的新闻源,留心捕捉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所谓"新闻语言",就是运用最鲜明、最生动、最准确的文字.报道最丰富的新闻内容.顾名思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语言是音义统一的全民交际工具.新闻语言具有表达事实传播信息客观、确切、简洁和通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大量"走基层"作品成功的实践告诉我们,群众是语言大师,老百姓的话最生动、最有生活气息。百姓语言的运用是体现新闻接近性的一种有效形式,是体现群众观点的有效手段,是新闻表达沟通、影响读者的快捷途径,是体现清新朴实、生动鲜活、言简意赅的新闻文风的具体表现。百姓语言的恰当运用有助于新闻主题的表现,有利于准确表达群众的意愿,有助于突出人物特色和新闻感染力。  相似文献   

13.
领导活动、各类会议,各地区、各部门的政务工作,是党报的重要新闻源,也是党报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如何避免政务报道的一般化、常规化、程式化,在政务活动中捕捉到新闻,以鲜活、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来实现政务导向作用,是党报普遍面临且常抓常新的一个重要课题。沈阳日报编采人员近一个时期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2005年10月份《沈阳日报》的政务报道为例,细细品味探索实践,可以从中感晤到一些有益的启示。第一,要善于捕捉政务工作的创新点。捕捉和报道工作中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之处,不仅可以提升报道的新闻性,同时对面上的工作也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有不少文章在分析新闻语言时,经常把"准确、鲜明、生动、简练"等作为其特征予以讨论.其实,这些也是许多其他文体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新闻语言的直接目的就是用于传播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真实、客观、全面地呈现新闻事实的面貌.正是新闻事实的客观性,决定了新闻语言必然是一种如实呈现客观事实的语言.因此,新闻语言的主要功能就是它的叙述性,并呈现出与其他文体迥然不同的自身特色.  相似文献   

15.
经济新闻如何反映经济建设的生动实践,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同时使其更加生动活泼,更加贴近生活,为读者所喜闻乐见,成为地市党报在加大新闻改革力度、增强新闻“三贴近”中一道越来越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引起众多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的深思与探索。毋庸讳言,长期以来,地市党报经济报道中那种“八股式”经验性新闻、唯长官意志转的应景式新闻、年复一年的  相似文献   

16.
目前,仍有不少党报的会议报道处于读者不喜欢、领导不满意、媒体人自身也不欣赏的尴尬境地。由于各种原因,党报上那种"领导很忙"的会议报道过多过滥,那些虚话套话场面话、八股文章式的新闻越来越多,人民群众不爱看,斥之为"正确的废话",十分期待改革有关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新闻报道。其实,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运动时就主张报文宜  相似文献   

17.
为人民服务是党报的宗旨,党报的发展离不开群众,必须服务群众、贴近群众.贴近群众关键在于服务群众.本文从"新闻服务"的角度出发,结合平日的工作经验,谈谈关于地市党报如何贴近群众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读者报料的新闻已经被各级党报广泛采用,这使得党报获取新闻线索的渠道进一步拓宽,信息量进一步增强,版面内容得到丰富。党报大量使用读者提供的新闻线索,不仅使报纸变得"耳聪目明",抓新闻"又快又准",而且通过与群众的沟通,对新闻事件的介入,促成了读者反映问题的解决,维护了群众权益,拉近了党报与群众的距离,党报形象和公权力也得到了增强。地市党报作为身处最前沿的党的喉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在党报从事新闻采编15年并在经济新闻战线坚守了8年的记者,笔者认为经济新闻虽然带有很强的专业性、政策指导性、服务实用性,但是经济新闻同样可以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写活。可以选准切入点,从小处入手,善于讲故事,善于包装策划,善于运用群众语言,使冷静的报道变得鲜活起来。  相似文献   

20.
胡耀邦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中明确指出:“党的新闻工作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也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用大量的、生动的事实和言论,把党和政府的主张,把人民各方面的意见和活动,及时地、准确地传播到全国和全世界。”党报要完成这项任务,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而是需要我们党报工作者认真总结,努力探索,长期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