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记者》2010,(1):26-26
<青年记者>:请问您对媒体的民调实践有哪些忠告和建议? 夏学銮(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无冕之王"的媒体,在民意调查方面具有传统优势,在舆论监督和推进中国社会和政治文明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委、市政府联合发布的<广州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今年4月正式实施.其中在接受监督方面,明确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不接受或不配合舆论监督属于问责范畴.作为-名媒体从业者,笔者看到这一消息,自然很高兴.与此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因为此办法实施后,新闻媒体的认真履责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给你一个"支点",能否"撬动"舆论监督,能否发挥出舆论监督的强大威力呢?  相似文献   

3.
自1994年《焦点访谈》开播而竖起舆论监督大旗以来,《南方周末》紧随其后,各地方媒体的舆论监督一度呈燎原之势,1994年也被称为"舆论监督年"。但是之后媒体舆论监督正逐步走向低谷。媒体上的舆论监督栏目便纷纷更弦易辙,或改版或弱化,对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件集体失语已成媒体的"同一首歌",媒体已步入"后舆论监督时代"。①但是在舆论监督上的集体撤退不是媒体的常态,无论对媒体还是对社会,都是  相似文献   

4.
从媒体诞生之日起,"媒介审判"作为舆论监督司法的一个副产品,便引起了新闻界和司法界的争论.媒体利用自己舆论监督的职能对司法案件进行先入为主的审判,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司法独立,影响了案件的正常审判,不利于社会的法治化进程.但是,造成"媒介审判"的责任不仅仅应该由媒体一方来承担,它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司法机关职责的缺位、司法机关本身的封闭性、法官独立人格的缺失、舆论的非理性以及舆论监督方面制度与法律的不健全等,都是导致"媒介审判"的原因.因此,要防止"媒介审判",需要司法部门、媒体、大众以及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舆论监督的实现途径和实施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人类社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舆论监督渠道和监督手段。在现代社会,媒体及其传播系统逐步发展成为实现舆论监督的主要途径,而舆论监督也已经成为媒体的重要职责之一。那么在新形势下,媒体应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更好地为受众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服务,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呢?不久前发生在美国的“安然事件”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新闻舆论监督工作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相对于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民主进步而言,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地市一级的党报媒体,在发挥舆论监督方面常常会遇到阻力大、舆论监督难以落实到位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媒体审判"是近年来国内学者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以往学者评判是否形成"媒体审判"主要从效果来分析,而本文从舆论监督权利的防卫性本质出发,以权利的启动是否具有合法性,运用是否有正当性作为判断"媒体审判"的标准.舆论监督权利一旦异化为进攻性权力则可能形成"媒体审判",这一全新的视角可望为评判"媒体审判"提供较为清晰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承担着一项重要的社会功能--舆论监督.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这为新时期搞好舆论监督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丛径  李莉 《现代传播》2004,(3):49-51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度"在舆论监督中具有重要地位.舆论监督的"度"应该与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民主政治和公民的知情权相适应,要考虑国情民意.舆论监督是把"双刃剑".舆论监督的"度"存在三个主要问题.舆论监督应该从"平衡度"、"透明度"、"自律度"三个方面进行把控,真正发挥其职责和使命.  相似文献   

10.
赵刚 《当代传播》2002,(1):28-29
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新闻评论组,大伙常说这样一句话:"批评不是我们的目的,批评只是我们的手段."回首<每日关注>这些年走过的道路,我们的舆论监督报道开始追求"解气",后来追求"解惑",现在追求"解决".应该说,"解决"已经成为我们对舆论监督报道的最终要求.那么,如何确保监督有力,尽可能促进问题的解决呢?如何让媒体的舆论监督沿着一条健康、正确的轨道发展前进呢?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努力寻求社会性合作,把党委、政府、人民群众作为搞好舆论监督的坚强后盾和可靠"后方".  相似文献   

11.
舆论监督是一种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公开监督,它比起一般的内部批评监督、组织管理监督和纪律检查监督等有其特殊性.正确行使舆论监督权是党报实施有效监督的重要保证.然而,运用新闻媒介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往往还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地市党报所处地域小,上上下下都是熟人,左左右右关系网,记者去调查就有人来说情,舆论监督可谓举步维艰;有些群众为了个人私利,告黑状、提供假情况等,给新闻舆论带来麻烦.要真正有效地开展舆论监督工作,就必须走出舆论监督工作的误区,改变新闻舆论单枪匹马"作战"的局面,把新闻舆论真正纳入民主监督制度的总体框架内,使其与群众监督、人大监督、法律监督、政府监督等有机结合,建立诸"兵种"协同作战的监督运作机制,舆论监督的有效性才能获得保证.  相似文献   

12.
网络时代,海量信息.某一条新闻、某一篇评论要从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进入公众视野,进而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较之以前要困难得多.这是媒体同业行动的行业背景.而从社会背景来看,一些公权力部门对于舆论监督有了免疫力,只有媒体形成合力,才能进一步推动舆论监督职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新闻舆论监督对社会有着评判、监测、调控、教育等方面的功能,对于社会正常运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2006年富士康与<第一财经日报>之间的纠纷、2007年"杨丽娟疯狂追星"风波以及2008年的"艳照门"事件等,可以看到很多媒体在自我身份认知上有偏差.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中到底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近期,部分媒体的舆论监督引发了"通缉记者"、"打垮报社"、"抽扣报纸"等一系列应对舆论监督的恶性事件,在网络上也形成一个个热议的话题.媒体的舆论监督由以前媒体方的"我打你倒"、"我打你不倒",变成了如今被监督方的"我倒打你",监督遭遇反监督,老媒体遇到新问题.对此,要从社会大环境和传媒业自身的发展等方面看.  相似文献   

15.
舆论监督中常常遇到让人棘手的矛盾和问题,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地市党报如何更好、更稳妥地开展舆论监督报道?在舆论监督中应注意哪些元素?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对于面向广大市民的都市类媒体而言,舆论监督是赢得读者和社会效益、提高媒体公信力的利器.但是,舆论监督又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开展得好,充分发挥其针对性、公开性、广泛性、特效性等特点,就能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显示出其正面效应.如果把握不当,也会出现各种负面效应,甚至会出现危及社会稳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媒介审判"的机理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平衡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冲突中,"媒介审判"具有极大的负面作用,它妨碍司法公正的实现."媒介审判"的实质是以新闻自由为由干预司法独立,以道德评判取代司法审判,以"话语强权"代替舆论监督."媒介审判"的产生归结于司法的缺位、新闻界的越位、媒体商业利益的驱动、公众人治情结的执着及制度建设的空白等多重因素.防治"媒介审判",新闻界重在明确媒介在舆论监督中的角色定位,规范监督行为,信守新闻的客观性原则;司法界则应在增大司法的透明度的基础上,建立起保护司法独立,限制过度的舆论压力的司法屏蔽机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民众的权利觉醒及新媒体对民间舆论的承载和表达,使舆论监督形成民意与新老媒体的合流,进入了民间舆论发力、新兴媒体强化、传统媒体助攻跟进的立体舆论监督新时代.但在可喜的新形势下,传统媒体本身却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媒体环境.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人民日报时就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出必须要"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中"实效性"是"舆论引导"的关节点和落脚点.因此,如何能够扬长避短、专业地、创新地有效行使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权,是传统媒体在繁杂信息环境中,保证其权威、主导地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舆论监督是媒体的核心功能之一,中国主流媒体在长期实践中对舆论监督形成较完整的理念与规范,然而互联网技术变革推动传统认知及实践发生重构.本研究对全国具有影响力的18家媒体调研发现,网络舆论监督作为舆论监督的新形态,其地位和价值均有所上升.舆论监督组织形态和运行机制越发适应新媒体传播环境,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始运用于监测舆情及媒体议程设置中.同时,不少主流媒体大胆进行机制创新,搭建网民互动渠道、尝试建设性舆论监督、形成"闭环"机制等.本研究建议为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合理松绑并鼓励进行国际舆论监督,引导全民成为舆论监督的重要力量,推动网络舆论监督形成主流媒体和网民多层级、去中心的泛众传播生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在信息传播、观点表达等方面彰显出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今年的"两会"上,"互联网"、"网络民意"、"网络舆论"等都成为耀眼的词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通过网络富集民意反映群众呼声,网络舆论的声势和影响也越来越大.网络民意的顺畅表达极大地增强了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促进政治生活民主化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