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艳萍 《大观周刊》2010,(41):33-33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有子想象,人类才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想象是人类学习和智力活动的翅膀,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林阳 《出版经济》2002,(1):16-18
创新意识是对策划编辑的文化素质、知识储备和审美眼光的最大考验。它需要策划者有职业的敏感性和创造办,能够看见别人看见了却没有发现的东西,或者看见别人没有看见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刊林漫步     
刘宾雁谈记者要有敏锐的新闻洞察力一、记者、通讯员最关键的是要有新闻洞察力表现一个记者、通讯员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最重要的东西,不是写作水平的高低,作文技巧的好坏,而是看他洞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如何。通常的说法就是“新闻鼻”敏感不敏感。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么,洞察力对记者、通讯员来说,便是最关键的,如果没有敏锐的新闻鼻,抓不住问题,纵有腾挪闪跌的文法,也很难写出好作品。记者,通讯员具备特有的对新闻问题的洞察能力,概括地说就是五点:能看到一点别人还没有看到的东西;能想到一点别人还没有想到的事;能说出一点别人还没有说过的话;能写出一点别人还未写过的问题;能提出一点有自己独到之处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闻人,读报是天经地义、不可或缺的工作。不广泛阅读报纸,就不可能充分获取信息;不仔细研读报纸,就不可能汲取别人的长处。但是,读报也不是盲目的,需要思考,边读边思考,既能发现别人的长处,也能发现别人的不足,甚至还能找出一些普遍存在的带共性的问题。下边是本人的3篇读报笔记,都是看了最近的报纸有感而发。观点难免偏颇,但问题绝不是个别的,值得引起同行们的注意。摆拍与造假初学摄影的人,典型瞬间抓不住,因而喜欢摆拍。拍干部学习,找一人拿一张报纸,四五个人围成半个圈。拍农民下地,汗水流淌却要老农装出一张笑脸。摆拍的东西很假,…  相似文献   

5.
刘振江 《大观周刊》2013,(9):136-136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无论是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学校的学习环境中,还是家庭的日常生活中,都存在着值得研究的数学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提出各种数学问题。尤其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改变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传统教学模式,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人民日报今年3月10日第五版头条刊登的《对当前音乐演唱风气说几句心里话》一文中说:“我们要吸取世界各国真正好的东西,扬弃别人不好的东西,不能不加区别地‘兼收并蓄’,更不能把别人都已扬弃的糟粕当成好东西照搬过来。”其中“扬弃”一词用得不当。  相似文献   

7.
求异思维与编辑的创新意识在对客观事物的研究中,求异思维是在求同的基础上,着意求不同,它寻找不同的多视角,把握事物的特点,提出新的见解和观点,或创造出新的成果。求异可以走向创新。科学工作者进行研究,要掌握有关情报和信息,要知道别人已经达到的成果和尚未研究的东西,以决定本身新的研究课题;编辑在审阅、选择精神产品时,着重有无新意,有无独创的东西,以便决定取舍。因此,产生于科研中的求异求新的思维方法,不仅对科学研究是重要的,而且对编辑工作也是颇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编后碎语     
《图书与情报》2006,(2):143-144
中国科学院提交的《2006年科学发展报告》(科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的“代序”,用的是路甬祥先生《百年物理学的启示》。在这篇科学史论文中,路先生论及“科学想像力”这一重要问题。他指出:我们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宇宙大爆炸理论和地球磁场理论的提出与完善过程中可以看到,在科学的发展中,解决问题固然是重要的,而提出重要的科学问题似乎更重要。提出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前提,提出重要的科学问题,更能昭示科学所蕴含的创造性……提出问题,需要对已有知识的透彻理解,需要热爱真理胜过尊重权威的科学态度,需要极强的观察和洞察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同时,还需要敢于创新的勇气和信心。  相似文献   

9.
钱自然是没有借给他。其实他要的数虽然不小,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努努力还是可以的。但是我这人天生没有向别人借钱,也没有借给别人钱的习惯。如果一旦欠了人帐,心里必定像装了个什么东西,整天忐忑不安。偶尔借点小钱给别人,也从来没有期望人家能还。当然了,到今天为止,我不欠别人,别人也不欠我。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闻记者尤其是摄影记者,在采访中要注意观察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从一些寻常的细节里挖掘出感人的亮点。只要认真做到了这些就会有收获,即使在没有发生重大新闻事件的平常生活中,也能拍摄出感人的好照片。穆青说过":作为一名记者,不能只会写人们都能看到的东西,还要从别人没有看到的层面中去发现宝石,挖掘出闪光的  相似文献   

11.
沈琮姝 《大观周刊》2012,(39):120-120
我们学习的目的不是记住多少知识.而是会运用更多的知识为社会服务,而更重要的是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发现、去创造,不能把知识当成“死”的东西,要把知识作为一种工具,利用它去掌握更新的知识,利用它去实现我们更高的人生目标。  相似文献   

12.
小杜同志: 您好!您在来信中给我出了这样一个题目:报道怎样才能写得更深一点。我考虑了一下,想跟您谈一个问题:采访中的“自我发现”。所谓“自我发现”,就是个人观察、认识事物的独到见解。在采写过程中独具慧眼的发现,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发现别人不注意的问题,发现别人注意发现还未发现的问题。就是说,要比别人发现得早,发现得新,发现得深。这样写出的报道,往往能拨动时代的琴弦,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怎样才能做到“自我发现”呢?  相似文献   

13.
梁衡 《传媒》2002,(11):38
过去我们常说“一滴水见太阳”,是指记者通过采写一件具体的事,从中可以反映出大政方针,舆情民意。记者要学会发现典型,运用典型。但仅止于此还不够,因为就是同一个典型,同一件事往往又蕴含着多方面的寓意。一个好的记者,不但能发现一滴水,还要能从这一滴水里发现别人看不见的东西。这时候,记者就  相似文献   

14.
三点学习体会●时事部实习学员黄启文个性出质量报纸办得好不好,吸不吸引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一篇文章写得好不好,能不能编发,有没有影响,同样需要有与众不同的东西。因此,能不能拿出别人没有,而自己独有的东西是编辑部最为关注的。体育组采编军队题材的体育新闻,在内容上题材局限性较大,在版面位置和大小上也不占优势,如何经营好这一小块阵地,是体育组乃至时事部都十分重视的问题。他们推出了《强身健体谋打赢》专栏报道部队的群体工作,比之一般新闻,贴近性更强,可读性更大,官兵来稿踊跃,但栏目推出一段…  相似文献   

15.
钱自然是没有借给他.其实他要的数虽然不小,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努努力还是可以的.但是我这人天生没有向别人借钱,也没有借给别人钱的习惯.如果一旦欠了人帐,心里必定像装了个什么东西,整天忐忑不安.偶尔借点小钱给别人,也从来没有期望人家能还.当然了,到今天为止,我不欠别人,别人也不欠我.但是毕竟人家开了口.自己没有努力不免心中揣踹,好像做错了什么事.于是就不免在遇到另外朋友的时候唠叨唠叨.  相似文献   

16.
黄淑媛 《声屏世界》2007,(10):59-59
刚刚踏入记者这行的时候,我以为傲记者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随着时问的推移,我慢慢发现,要做好一个记者真的不容易。记者要触及到方方面面的选题内容,每个选题内容里面,其实都藏着一门学问。比如说最常见的车祸。如果能懂得更多的交通法规,你在现场就会比别人更有把握,甚至能够发现一些别人没有发现到的细节;  相似文献   

17.
宋晓农 《新闻实践》2002,(12):55-56
在媒介竞争风起云涌,信息资源共享的时代,一张报纸想要在众多对手中脱颖而出或者说在市场中有强势地位,它首先必须具有准确的定位、独特的品味;同样,要成为一名好记者,他首先必须善于思考。他应该能想人所未想,对新闻事件有特别的眼光,他应该从普通中发掘出别人未发现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王艳玲 《大观周刊》2012,(15):225-225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主动学习原则指出: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应当在给定的条件下.尽量多地自己去发现要学习的材料。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善于传授知识.而且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要学习的材料,探索问题,获取知识。教师要善于把学习内容转化为一种情境.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实践。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很多记者都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得到一些线索往往都是别人采访过的,或者是被别人写得不能再写的东西。面对着一些老话题、老毛病、老问题、老现象,一些记者很难再推陈出新。笔者认为,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记者应学会“翻新”,面对“旧闻”要不断努力地尝试着新的发现,寻找新的不同的切入点,使“旧闻”变“新闻”。  相似文献   

20.
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评价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像力对于记者的采访和写作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