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解决农村闭塞的信息与变化的市场、农民偏低的文化与深奥的科技、农业生产的疑难与欠缺的服务三大主要矛盾切入,阐述了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解决农村闭塞的信息与变化的市场、农民偏低的文化与深奥的科技、农业生产的疑难与欠缺的服务三大主要矛盾切入,阐述了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农村社会稳定、农民素质提高,需要文化先行。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在进行自身文化建设的同时,通过服务"三农"的实践与探索,转变了其所在区域的农业生产方式,推进了农村物质文化建设;提升了农民文化素质,促进了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创新并传承了农业高职学院先进文化,完善了区域内农村制度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皖北地区休闲农业旅游的实证分析,运用因子分析等统计学方法,以休闲农业旅游对农民的影响为主要研究内容,在基于调查问卷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归纳了皖北地区休闲农业旅游对农民产生的经济影响、社会文化影响和生态影响,探讨了皖北地区农民对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态度和满意度。基于此提出对策与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重视农村、农民在休闲农业旅游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促进休闲农业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融合,推动休闲农业旅游与农村文化的融合,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相似文献   

5.
温菊萍 《职教通讯》2016,(25):43-45
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发展依靠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对江苏职业农民调研和实证分析表明,现阶段江苏职业农民呈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技术需求单一等特征,而农业现代化需要生产型、服务型、经营型人才以及适应现代经济的农业新型人才。探寻职业农民供给与农业现代化对劳动力需求非均衡特征,进而提出相应的培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职业农民的变革举措。  相似文献   

6.
文化既是指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也是人们的价值取向与生活方式。农耕文化则是指由社会的主体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实践中形成、并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的风俗文化。“和“不是巢湖农耕文化的唯一,也不是全部,但无疑是巢湖文化最重要的特质之一。  相似文献   

7.
文化既是指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也是人们的价值取向与生活方式。农耕文化则是指由社会的主体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实践中形成、并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的风俗文化。"和"不是巢湖农耕文化的唯一,也不是全部,但无疑是巢湖文化最重要的特质之一。  相似文献   

8.
任少雄  王涛  廖平  李仕成 《成人教育》2011,31(11):47-48
提高农民文化与科技素质是实现四川省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面对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农民接受农业科技和劳动技能培训难度大、农民教育培训任务迫切而艰巨的现实,各级政府、各部门、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探索当前加强农民教育培训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村教育与农民文化科技素质的提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社会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的进步,而在影响农村进步的诸多因素中,农民素质是一个根本性问题,农民素质尤其是农民文化科技素质的高低,对于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一、加强农村教育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与保证1.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内涵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是指所具备的文化科技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它通常反映农民接受文化科技知识教育的程度,掌握文化科技知识量的多少、质的高低,以及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的熟练程度。文化科技知识越多,接受和掌握先进技术的意愿、能力就越强,劳动能力、劳动效率和劳动收入…  相似文献   

10.
农业经济的发展最终依靠的是农民,因此,作为现代农业发展前进的主体——农民,其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更新和现代化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和决定性因素。但调查农民的思维方式现状发现,农民思维方式距离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的要求相去甚远,只有从思想文化意识、科技意识等方面努力培养和造就具有崭新思维方式的新时代农民才是推动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治本之路。  相似文献   

11.
植根于“三农”是农业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根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对国家的繁荣与稳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农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与他们的文化素质有密切的关系。事实证明,文化科技素质高的农民,其收入也高,而提高其文化科技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  相似文献   

12.
知己知彼、因材施教是农民教育基本原则之一,站在农民文化的层面和学习的平台上,就农民喜闻乐见的通俗性农业科技教育的形式与方法,进行可行性探讨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3.
在农业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数以万计的农民进一步提高科学文化和劳动技能素质。要通过完善政府扶持体系,从制度上确保农民继续教育的工作开展,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做到系统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注重实际,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鼓励和引导科技型人才投身农业,在结构上改善农民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当前我国的农业基础依旧薄弱、生产方式依旧落后,迫切要求我们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当前我国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市场意识、法制观念淡薄,加之我国农民教育体系不完善,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农业科技的吸收、转化。因此,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强农民教育、培养新型农民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农村文化建设的机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农业的现代化,推动农村社会的转型,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实现广大农民从传统农民向现代公民的跨跃,已经成为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和现代化建设自觉的价值追求。由于文化在经济、社会与人自身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农村文化建设将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林枢 《华章》2012,(15)
农村群众文化,是农村区域社会成员在长期生产劳动中自己创造的一种社会性文化.这种文化与农村、农业、农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驱之不散,舍弃不得.农民是这种文化的主体,几千年来,他们心情劳作,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素材,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这些灿如群星的文化形式,始终植根于民间,服务于民众,成为广大农民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是应对入世挑战、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的战略抉择。作为根植农村、面向农业、服务农民的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以下简称乡镇农校),怎样富有成效地为本地农业结构调整服务呢?  相似文献   

18.
蒋勃 《贵州教育》2021,(20):11-12
农耕文化是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它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其主体包括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是中国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类型,其本质特征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相似文献   

19.
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民接受教育意识淡薄,文化科技素质不高,产业服务系统不够健全,农业职业教育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的要求.产业素质决定着产业系统整体的功能,农民素质在促进社会生产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全面性的作用,产业素质的培养与农民素质的提高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作为全国性的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是培养高素质农民的主力军。农业企业在农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培养高素质农民的重要力量。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与农业企业可以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在遴选培养对象、制订培养方案、开发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选用和培训师资、建设农民田间学校、提供跟踪技术服务、开展科学评价、落实扶持政策、推进教学条件和信息化建设、开展模式研究等十个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完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加快构建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