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古代除夕诗     
除夕守岁是春节的传统习俗,古人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章。唐太宗李世民曾以《守岁》为题写有一诗:暮景斜芳殿,年  相似文献   

2.
除夕诗     
阴历年的最后一天称为“除日”,这天晚上即为“除夕”。古人写有不少“除夕诗”,今择录数首,以飨读者。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相似文献   

3.
李调元的诗歌已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圣门诗狂"。这一形象在思想上是本于儒而归于道,希为圣而流为狂;在艺术上可与杜甫同志,与渊明同趣,与太白同调,既表达着对儒家圣贤人格的追求,也表达着对人性解放和个性自由的追求。李调元在诗中还批判现实,否定"好官",与黄宗羲否定君权具有同等重要的思想启蒙意义。他的"蠢翁词"充溢着一种不肯低头,与世俗社会抗争到底的悲剧精神。这一切提升了李调元诗歌的艺术价值,在中国诗歌史上理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
李调元的诗歌已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圣门诗狂”。这一形象在思想上是本于儒而归于道,希为圣而流为狂;在艺术上可与杜甫同志,与渊明同趣,与太白同调,既表达着对儒家圣贤人格的追求,也表达着对人性解放和个性自由的追求。李调元在诗中还批判现实,否定“好官”,与黄宗羲否定君权具有同等重要的思想启蒙意义。他的“蠢翁词”充溢着一种不肯低头,与世俗社会抗争到底的悲剧精神。这一切提升了李调元诗歌的艺术价值,在中国诗歌史上理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本论文是对韩、中文化交流史的个案研究。作者利用韩国和中国(包括大陆和台湾)的历史文献资料,着重研究韩国汉诗四家(李德懋、柳得恭、朴齐家、李书九)与清朝乾隆年间四川诗人李调元的交往关系,阐明《韩客巾衍集》是否曾在中国出版、李调元《雨村诗话》收录四家诗的情况等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历腊月三十(月小二十九),是一年的最后一天;称为“除日”,这天的晚上,也是—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所以叫“除夕”。古往今来,我国民间流传不少关于“除夕”的诗话,今选几首,愿和广大读者趣赏,为“除夕”守岁谈年平添几分乐趣。有些诗,今天读来,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今岁今霄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这首诗,是唐朝的史青所作,道出了星移斗转,寒尽春回的情景。人们一面与旧年依依惜别,一面又满怀欣喜,去迎接新岁的到来。唐开元年间,史青坦然上书自荐,他…  相似文献   

7.
东汉之后,《诗序》成为对诗义最为权威的论述,然自北宋欧阳修以来,学者不满汉唐旧注,对《小序》、毛《传》、郑《笺》都提出了怀疑,其中对《诗序》批驳尤为激烈。朱熹的《诗集传》就是在这个疑经改经、存序反序斗争激烈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本文以《二南》、《郑风》的作品为例,探讨朱熹《诗集传》对《毛诗序》诗旨取舍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宋敏求所编《孟东野诗集》是今天所见一切孟郊诗集的祖本,其存疑诗亦复不少。其与聂夷中重出诗中,《劝酒》“白日无定影”和《君子勿郁郁士有谤毁者作诗以赠之二首》其二“日往复不见”两首,作聂夷中诗为是;其《怀南岳隐士二首》为僧贯休所作的可能性更大;《感怀八首》所述多有与孟郊生平不合处,其二、其六当为孟云卿之诗;与顾况重出的《婵娟篇》,却不可轻易否定,它可能是孟郊早年受吴中诗派影响,学习吴楚民歌的结果;《读张碧集》虽非孟郊所作,但孟郊推尊李白、主张风雅的一贯主张并不会因此而坍塌。目前辑补的孟郊诗只有《望远曲》与《观音岩》两首较为可信。孟郊共有组诗28题155首,宋敏求《孟东野诗集·后序》云得孟郊诗“五百一十一篇”,可今天所见各本均不足此数,原因很可能在于组诗的拆分计数上。  相似文献   

9.
冬日之诗     
《广西教育》2011,(36):130-F0004
当寒冷来袭 天色灰暗 告诉自己 你将继续前行 聆听 那不变的曲调 无论 你身处何地—— 深陷黑暗之域 抑或在冰雪的幽谷 都会被皎月洁白的目光凝视  相似文献   

10.
<正>李商隐诗集里以"无题"标目的诗,各家注本间有出入,合而计之,总共二十篇。另有相当数量的诗用篇首二字标题,如《锦瑟》《碧城》等,实际也属于《无题》一类。这些诗篇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优美,情思婉  相似文献   

11.
李调元作为巴蜀地区的一个大才子,历来是人们研究的重点。本文着重从李调元的殿试卷入手,对他的生平及其早期思想状况进行详细的研究,还原出一个真实的李调元。  相似文献   

12.
过分强调《志摩的诗》颓废消极是不公正的,纵观20年代坛动向,可以看出对旧世界的批判,对祖国明富强的渴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是《志摩的诗》主要创作倾向。诗集中的“积极”与“消极”都是特定时代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益民 《小读者》2010,(2):5-7
那年除夕夜.村里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打着篝火、挂着灯笼、放着鞭炮,热热闹闹.其乐融融。而我却不适时宜地要来到这个世界。这时.山野里飘起了鹅毛大雪.母亲为了省钱,提议在村里接生。父亲死活不答应,嫌不够卫生,怕沾染恶疾,将她抱上了门前的木板车向医院方向狂奔。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天地》2011,(1):16-21
编辑大朋友的话:在喜庆的鞭炮声中,除夕的钟声敲响,我们告别旧的一年,迎来新的一年,小朋友眼里的除夕是什么样的呢?  相似文献   

15.
“除夕”特殊的时空特点和节日氛围,极易唤起诗人的时间之思和生命之辨,也更易激发壮志未酬、功业不就的人生憾恨。唐代除夕诗中强烈的生命意识主要表现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摄人心魄的时光之感;“嗜退思年老,谙空笑岁除”的迫促焦虑的生死之思;“鬓欲渐侵雪,心仍未肯灰”的不甘衰竭的功名之叹。值得注意的是,唐代诗人们总是试图通过执着追求功名来实现生命的超越与不朽,体现了唐代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6.
李调元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按照内容和风格的不同,其诗歌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乾隆二十八年前其求学于川、浙时期,诗歌多为写景抒怀、讴歌田园之作;乾隆二十八年到五十年其步入仕途,诗歌多写仕宦坎坷、民生凋敝和岭南风俗;乾隆五十年后其归隐乡里,诗歌多为抒发性灵的闲适之作.李调元的诗歌思想内容丰富,风格、体式、语言等独具特色,在清代乃至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17.
徐昌才 《初中生》2008,(1):64-65
除夕本是万家团聚、喜气洋洋的节日,可是,对于那些奔波功名、流寓江湖的游子来说,由于处境不同,心境也不同,有新春的喜悦,却更多的是嗟叹。当然也正是在这种人在天涯、有家难归的艰难苦况中,思家念亲之情便显珍贵,也更加动人。  相似文献   

18.
清代巴蜀著名诗人、学者李调元有论述诗词赋戏曲的理论著作四十卷。从人类发展的角度,他认为诗歌是"天地自然之乐",人情应当同于天籁;从哲学的角度,他认为万物源于气,人也"禀气成形",进而认为"忧悲喜怒,人之气也"。为此,他鲜明地提出"诗道性情"的观点,进而提出诗歌当抒发真情,所谓"语语从肺腑中流出"。这种诗歌本质论较前人有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9.
以礼说《诗》为解释《诗经》中言礼之诗的必由之路。本文论述了以礼说《诗》、以诗说《诗》的道理,希望匡正数十年来治《诗》者讳言礼之弊  相似文献   

20.
自拙编《袁枚全集》问世后,学界不断有袁枚集外诗文发现。笔者除了发现袁枚《乾隆庚午、辛未、壬申手稿》、手抄稿《记游册》外,亦发现了一些袁枚零散集外诗文,并陆续公布过。兹再公布一组袁枚集外诗,以弥补《袁枚全集》的不足,并作为笔者正在编校的《袁枚全集新编》的部分增添内容征求读者意见,以推动袁枚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