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滁州学院学报》2018,(5):19-23
以安徽省某市五个镀锌加工厂为研究对象,应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排放废水中TZn浓度及其排污沿线土壤中TCr、TZn浓度的检测结果进行了超标分析,评价了TCr、TZn的污染强度及其造成的土壤环境质量改变和生态风险。结果显示:(1)五个厂排污沿线附近土壤TCr、TZn浓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超标积累,有部分Cr和Zn发生了迁移;(2)五个厂TCr中强度~极严重污染导致土壤环境质量呈重度污染,五个厂TZn强~极严重污染导致土壤环境质量呈重度污染,其它强度下土壤境质量改变很小;(3)厂1的厂外排污口附近土壤Cr和Zn的单因子生态风险较重,总的潜在生态风险呈中度,厂3河床边底泥Cr具有中度生态风险,其它区段单因子生态风险和总的潜在生态风险均较低。研究表明,镀锌企业废水不经处理排放会造成土壤环境质量发生一定改变,并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
以商洛市不同功能区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单因子污染指数来看,商业区和文教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以Hg为主,工业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以Cu、Pb、Zn为主,公园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以Cd为主,而农业区土壤中各重金属尚未达到污染级别。多因子综合污染指数为0.98,土壤重金属处于尚清洁状态,但已经处于警戒水平。  相似文献   

3.
秦淮河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秦淮河底泥中6种重金属元素:铜(Cu)、铅(Pb)、锌(Zn)、铬(Cr)、镉(Cd)、镍(Ni)的含量分析,并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依次为:Pb>Cu>Cr>Zn>,Pb达到强污染;Cu为中-强度污染,Zn、Cr为中度污染,Cd、Ni未构成污染.总体上秦淮河底泥重金属污染表现为中度生态危害程度,其贡献因子为Pb和Cd两种元素.  相似文献   

4.
宿州市街尘重金属污染特征、来源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宿州市不同功能区(商业区、工业区、居民区、车站附近、和文教休憩区)的街道路面灰尘为研究对象,利用X-RF荧光光谱对Cu、Zn、Pb、Cr、Mn、V等元素进行了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重金属可能的污染源,通过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污染水平.结果显示,污染可能来自三个方面:Mn和V可能来自当地的土壤,Cu、Pb和Zn来源可能为交通污染,Cr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而评价结果表明,Mn、V在警戒限之内,属于尚清洁;Cu属于轻度污染;Pb和Cr属于中度污染;Zn为重度污染.不同功能区的内梅罗污染指数各不相同,如商业区、工业区和车站附近的Zn、Pb和Cr污染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黔中薯蓣种植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对土壤中Cd、Hg、As、Pb、Cr、Cu等6种重金属进行测定;主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8个采样点土壤中6种重金属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分别小于1.0和0.7,显示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级为安全,但样品中Cr含量较高,成为一种新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6.
《嘉应学院学报》2015,(8):52-55
研究粤东北银锑矿尾矿区周边土壤的理化性质、6种重金属元素(Pb、Zn、Cu、Cd、Ni、Cr)的含量以及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p H界于4.24~6.56之间,土壤较贫瘠;(2)土壤重金属污染属Cd-Ni-Zn复合型污,其中,Cd含量为0.72~1.93mg/kg(平均含量为1.22 mg/kg),超标严重;(3)发芽指数为5.4~7.0,各样点间虽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而活力指数(30.1~44.0)、苗长度(4.3~7.1cm)均达到了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7.
以临沂市区公路沿线土壤的重金属为研究对象,采集了05cm和205cm和2025cm处的表层土壤,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仪测定其中的Cd、Cu、Pb和Zn 4种重金属的含量,以查明当前公路两侧土壤受交通工具引起的重金属污染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沿公路线的土壤中存在较严重的污染,主要是Pb和Cd出现中度乃至重度污染,同时也说明公路交通也会对其沿线土壤重金属污染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宿州市近郊农田土壤中4种重金属元素Cu、Pb、Zn和As的含量、空间分布及来源状况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其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宿州市近郊农田土壤中Cu、Pb、Zn的平均含量低于安徽省土壤背景值,As高于背景值;Pb和Zn的含量空间分布受交通污染源的影响,Cu与生活垃圾及废弃物的排放有关,As则来源于农药产品的使用;近郊农田土壤重金属为轻污染水平,以As污染最严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呼伦贝尔伊敏矿区排土场周围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BCR法提取土壤Cr、Cd化学形态,研究不同土层深度Cr、Cd各形态含量变化规律,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指数评价对该区域土壤Cr、Cd污染进行评价,为进一步研究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和土壤污染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土壤中Cr各形态含量呈现残渣态>可氧化态>可还原态>弱酸提取态变化趋势,各形态含量变化均与土层深度无明显关系;土壤Cd各形态含量呈现弱酸提取态>残渣态>可氧化态>可还原态变化规律,且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含量明显降低。该区域土壤中Cr残渣态所占比例大于73%,Cr元素处于较稳定状态;土壤中Cd有效态重金属所占比例大于83%,极易被动植物所吸收,潜在生物污染性较大。研究区域土壤中Cd总含量超过呼伦贝尔地区土壤背景值1.37倍,土壤已经受到Cd污染;土壤中Cr总含量接近呼伦贝尔地区土壤背景值,且Cr残渣态含量比例高,土壤未受到Cr污染。土壤中Cr和Cd单因子污染指数Pi分别为0.88和1.38,内梅罗综合指数P综分别为0.91和1.44,研究区域土壤未发生Cr污染,出现了轻微Cd...  相似文献   

10.
针对建筑垃圾中汞污染问题,对化工、冶金、轻工、生活区、再生等5种不同来源建筑垃圾的汞含量进行分析,并评估其污染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建筑垃圾中汞的含量范围为6.46~1542.83μg/kg ,平均值为164.97μg/kg ,化工行业建筑垃圾汞的平均含量水平大于土壤一级标准阈值,其他来源均低于土壤一级标准阈值.源于化工行业的建筑垃圾汞污染较其他行业严重,为中度污染;其他4种来源的建筑垃圾属低污染.  相似文献   

11.
通过现场采样及实验室分析测试,对潮州市工业区及郊区农田表土中重金属(Cd、Cr、Cu、Pb、Zn和Ni)的含量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潮州市工业区土壤中Cd、Cr、Cu、Pb、Zn和Ni的含量均高于郊区农田土壤.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作为评价标准,计算出各工业区土壤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汀江某河段9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As、Cr、Cd、Cu、Pb、Zn)的含量,并采用富集系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河段表层沉积物受重金属污染已相当严重,其中以Cd污染最为严重,Cu、As次之,Cr、Pb、Zn污染较轻。总体上属于生态危害性很强的重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3.
通过湖南花垣和苏仙两矿区野外踏查,数据检测Pb、Zn、Cu、Cd在两矿区相应植物土壤及植物中的含量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矿区均受到Pb、Zn、Cd的污染。Pb元素在苏仙矿区是重污染,Zn对花垣矿区为中度污染,Cd对两矿区污染均为重污染,综合污染指数表明两矿区均为重污染。通过富集系数、转移系数、滞留率分析,发现14种优势植物表现出不同的吸收和富集特征,其中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us)、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富集型植物,菖蒲(Acorus calamus)、灯心草(Juncus effusus)、节节草(Equisetum ramosissimum)、毛萼莓(Rubus chroosepalus)、茅草(Imperata cylindrica)为根部囤积型植物,飞龙掌血(Todda?lia asiatica)为规避型植物。  相似文献   

14.
以1年龄桐花树为材料,用完全营养液和不同浓度的煤矸石完全营养液浸出液进行栽培试验,对不同生长阶段的桐花树根形态指标及Cu、Zn、Mn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以5kg、10kg、20kg、30kg煤矸石粉分别加完全营养液配成30L培养液(分别标记为:A、B、C、D),其污染水平均超过国家I类水质的标准.其中Cu、Zn未超过II类水质标准,Mn超过II类水质标准.且煤矸石含量越高,污染也越严重.桐花树根部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趋势是Mn含量较高,Zn含量次之,而Cu含量较低.且桐花树根部的Mn、Zn含量随着煤矸石浸出液浓度的增大而升高.桐花树根系在煤矸石浸出液中能够正常生长发育,表明其对煤矸石浸出液的耐性较强.试验表明桐花树对Mn、Zn是富集植物,可以考虑其作为净化污水的植物.  相似文献   

15.
河南大学校园土壤中主要重金属状况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大学校园的绿地、教学和生活区土壤中重金属和微量元素为研究对象,分析并评价了校园土壤中全量铜、锌、镍、铅、铬和有效态铜、锌、铁、锰、硼、钼的分布状况,污染程度及丰缺水平.结果发现:校园土壤除了锌污染严重之外,几乎没有重金属污染或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低,并且重金属含量在绿地、教学和生活区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出一定的随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而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应用地积累指数法评价淮河淮南段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淮河淮南段4个采样点的12个沉积物样品,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对Pb、Zn、Cu、Cr等重金属的质量浓度进行了测试,并用地积累指数法评价了河流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结果表明:淮河淮南段沉积物中重金属总量及富集程度不高,富集的时间延展性不甚明显,沉积物受重金属污染的程度轻微。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放射光谱法(ICP-AES)分别测定了广东梅州地区匙吻鲟、鳙鱼和鲢鱼体内7种重金属(Cd、Cr、Pb、Cu、Fe、Zn和Mn)含量,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该3种鱼体内必需金属元素Fe、Zn和Cu在不同组织中的含量均高于非必需元素Cd和Pb.同时,该3种鱼体不同组织对重金属的富集不一致,其中Cd、Cu、Fe在肝胰脏中富集水平分别高于其它组织.根据"单因子污染指数"分析表明,该3种鱼体不同组织受到Pb、Cd、Cr和Cu不同程度的污染,其污染水平由高至低为Pb>Cr>Cd>Cu.其中Pb污染最严重,该3种鱼的大多数组织为重污染水平;其次为Cr,鱼的大多数组织为微污染-轻污染水平;而Cd和Cu只在少数组织中已超出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根据"综合污染指数"分析显示,该3种鱼18个被测组织中约40%属于轻度污染水平,其它为无污染水平.其中,匙吻鲟各组织的"综合污染指数"最高,除了背肌之外其它组织均为轻度污染水平;鲢鱼约50%组织为轻度污染水平;鳙鱼为无污染水平.综上所述,匙吻鲟、鳙鱼和鲢鱼不同组织分别受到Pb、Cd、Cr和Cu的污染,其中匙吻鲟"综合污染指数"最高,表明梅州水域生态环境或渔业安全生产已存在重金属污染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8.
以哈尔滨市新老工业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为研究对象,对新老工业区土壤中的Cu、Pb、Zn、Cd、Cr和Ni等6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分析测定,采用模糊数学模型对新老工业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照松嫩平原土壤背景值,研究区域重金属污染较严重,老工业区土壤环境质量为III级,新兴工业区为II级。该研究力图反映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土壤环境不同的影响,为哈尔滨市工业区合理布局及土壤重金属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