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庙会,俗称庙市,它往往与佛教、道教的宗教活动结合起来进行。清代庙会,最富有北京的民俗特色。北京的庙会民俗在《雪桥诗话》是如何体现的呢?《雪桥诗话》对北京庙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如何解读的呢?一、《雪桥诗话》对北京庙会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鹿璐 《北京档案》2015,(2):41-43
现在北京每年春节期间,都会举办传统的庙会或花会,主要有地坛的文化庙会、白云观的民俗庙会和龙潭湖的大型花会,还有厂甸庙会、大观园庙会等等。各个庙会虽然随着时代发展有所创新,被赋予了更多新的时代内容,但是它们依然保留了传统特色,像地坛庙会有“祭地”表演;白云观庙会有“摸石猴”、“打金钱眼”等传统节目;厂甸庙会还保持着庙会的最初形式,不售门票等等。劳碌了一年的人们在春节里会好好地庆祝一番,老百姓在节日里最主要的活动之一就是逛庙会。  相似文献   

3.
1月22日上午9点第29届龙潭春节庙会开幕式上,飘扬的彩旗、高悬的花灯、喧天的锣鼓、翻飞的巨龙、欢腾的龙娃、祥和的笑容……这一幕幕喜庆场景和精彩瞬间作为转瞬即逝的历史,都被东城区档案馆的摄影师用镜头一一捕捉下来。拍摄春节庙会等民俗活动作为区档案馆城市记忆工程的一部分已坚持了整整七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庙会是一种社会风俗,它就像一面镜子,展示着当地的社会面貌和风土人情.太昊陵民间传统庙会节庆体育活动依附在庙会祭奠有关的宗教仪式活动中,渗透于庙会众多的游艺中,反映着当地的民俗、民风及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体现着娱神、娱人、自娱的活动特性.作为一种体育性质的文化娱乐活动,延续已久且富有生命力. 一、太昊陵民间传统庙会节庆体育活动历史源起及变迁 相传淮阳是远古时代东夷族部落首领太昊伏羲氏的都城,远古时代人兽共存.  相似文献   

5.
北京的庙会     
刘鹏 《北京档案》2008,(1):40-41
庙会是北京千百年来的社会活动之一.庙会始于古代的"社祭",社祭的时候,百戏杂陈,百货云集,有来看社祭的(来看戏);有来看杂技的;有来买百货、生活必需品的,所以社祭又叫"社会"."社"是什么?就是古代的土谷祠(土地庙),故称"庙会".北京的庙会,从地区上可分为城区和郊区;从性质上可分为定期集市、小型物资交流会、小型商品供应站式和以进香敬神为主的庙会等.  相似文献   

6.
冯广圣 《新闻界》2013,(12):40-44
约束与创新是组织传播的重要属性。民俗本身包含传播性,乡村社区民俗文化传播中也存在约束与创新属性。乡村社区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组织,乡村社区的民俗传播由此可以理解为一种特殊的组织传播。通过利用民族志方法对桂东南L村进行实地考察,以"挂灯"和二月二庙会两个典型的民俗文化现象为例,对乡村社区民俗传播的约束和创新属性进行辨析和描叙。  相似文献   

7.
<正>庙会主要是以祭祀观音、土主、城隍、文昌、关公、如来、三清、土地等神佛为目的的群众自发性集会。旧时昆明庙会有10多个,现在仍然兴盛的有正月初九耍金殿、三月三耍西山、观音山庙会、官渡古镇庙会、盘龙会等。金殿庙会农历正月初九金殿庙会,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爬鸣凤山、摸福、赏茶花"是金殿庙会的传统项目,在昆明家喻户晓。2013年11月25日,金殿庙会被列入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8.
庙会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形式,其渊源可追溯到古老的社祭,是中国市集的形式之一。因庙会有聚众的作用,亦称“庙市”。北京的庙会最早出现在辽代,到明代已很兴盛。北京庙会大体分三类:一是每月定期轮流开放的庙会;二是行业庙会,即各行各业都有祭祀祖师爷的定例,每年一次,大都在祖师  相似文献   

9.
庙会在北京盛行多年,何为庙会?"庙期之会集也",庙会的内容有宗教、商贸、文娱、观光等内容.庙会,还要有会,不仅是游人的集会,还包括"花会"和"香会",花会是民间的业余文娱表演,是纯属公益性质的活动.他们分文不取,只是义务表演,大多是农民、艺人等.各花会在庙会期间相互竞争,甚至在路上就表演,总有行人追着观看,鼓掌叫好!  相似文献   

10.
孙庆忠  关瑶 《文化遗产》2013,(4):108-113,158
中顶庙是明清时期京师最为著名的碧霞元君庙之一。作为公共记忆的特殊空间,它承载了北京民间社会变迁的经验与脉动,也记录了乡民社会向都市街区转型的历史过程。自2006年以来,中顶庙会以"中顶庙民俗文化节"的名义举办了七届,其仪式过程沿袭了传统的规矩礼法,创造了一个历史与现实、心灵与身体相互融合的文化氛围。这种不断被激活的集体记忆,表面上看是在重温村落历史与追念过往生活,但其实质则是一种社会再生产的情感力量,是都市村民以文化记忆应对现实处境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11.
吴文峰  李鹏 《东南传播》2012,(10):129-130
在大众传媒环境下,提高民俗体育的文化吸引力是改变其日渐式微的生存状况的重要前提。运用传播学的有关理论对民俗体育吸引力进行研究发现,要实现民俗体育对受众的吸引,需要提高民俗体育文化内容对民族受众预期的价值报偿程度以及减少受众接受民俗体育文化内容的代价程度。目前,大众媒介通过议程设置、制造"拟态环境"以及培养受众等方面影响民俗体育吸引力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许蒙 《大观周刊》2012,(43):41-41
中国汉族的民间庙会和国外的嘉年华都是人类文化的杰作,是不同文化与心理的长期积淀,历经漫长的时代流传下来并形成今天的形态。但在现代化语境下庙会和狂欢节却遭遇了不同的命运。国外的嘉年华经过不断吸收和融合多种文化因素,形成多元化的节日,并为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所认可,而庙会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却显得脆弱无力。  相似文献   

13.
顾颉刚在1920年代观察妙峰山庙会的时候分别有两个矛盾的判断,一边说庙会将要消亡,一边说庙会将有重要的未来。后来的社会进程先是显示庙会与香会的消亡,后又迎来它们的复兴,再后来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明确证实庙会和香会的未来都有保证,因为它们被认知到是地方社会的建构者和北京文化的代表者。  相似文献   

14.
佤族歌谣折射出绚丽多彩的民俗事象,它从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民俗等方面立体地展现出佤族人民独特的生活世界。这里我们探讨了佤族歌谣蕴含的精神民俗与社会民俗事象,包括木鼓崇拜、猎头祭谷、剽牛献祭等佤族宗教信仰及婚恋习俗与丧葬习俗。佤族民俗与佤族歌谣相伴而生,相互印证。佤族歌谣是佤族民俗独特的传承方式,是传递佤族历史文化信息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5.
本文的主旨在从宗教认知人类学的理论视角来探讨庙会如何陶铸当地人的精神气质。具体地说,本文意图论证:特定庙会传统中最富于感官刺激性的仪式情景和物件,如何可能会召唤并强化某种认知倾向,从而培养出当地人独特的美感风格和行为定势,并进而扩散到庙会之外的其它生活领域。为支持上述论点,作者检视了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的庙会中最为关键的"出菩萨"仪式,进而分析此一庙会仪式如何陶铸了自上世纪末以来流行于当地的一种禳解法。  相似文献   

16.
民俗器物从"生活日用品"到"民俗文物"的角色变化,依附于"民俗"这一观念的产生和发展。在不同的社会语境中,民俗器物先后经历了标本化、工美化、文物化以及展示上的模式化、情境化等发展路径。无论是学术性的搜集,艺术性的拣选,还是文化遗产的认定,民俗器物被镶嵌到不同时期(国家)公共文化的结构里,体现了对传统日常生活差异性的文化转译。说到底,并不是民物与相应的日常生活关联的直接意指经常发生变化,而是对待"民俗"的社会观念发生了变化,才导致民俗器物以不同的方式得到"阅读"。从这个角度看,民俗文物的诠释和展示,不是简单的习俗史意义上的知识重建,而是博物馆关于日常生活的文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在西城区档案馆里,存有一份1 963年春节期间厂甸市场(即厂甸庙会)筹备情况简报的档案.档案中明确记载了1963年春节的厂甸市场共10天,从1月25日至2月3日,出售的商品主要是食品、小吃类,还有手工艺品、文化艺术品和花木之类.市场内共设摊位744个,其中,食品230户、小吃100户、文化艺术品70户、手工艺品52户、花木40户、风车50户等.厂甸庙会京味浓郁,当年不仅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还曾引起中央领导人的关注.1963年春节期间的厂甸庙会,就曾迎来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同志的视察.  相似文献   

18.
甘肃泾川地处古代丝绸之路北线要塞,汉代即有西王母庙。自宋碑记载始,庙会已经延续了1000多年。当今西王母庙会传统的历史记忆在海峡两岸的民众中传承和构建,海峡两岸民众通过对泾川西王母信仰文化的认同,表明其文化同根同脉,这不仅是西王母文化的历史存续,而且促进了当今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西王母庙会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举文  桑俊  王继超 《文化遗产》2016,(4):2-18,157
本文通过回顾美国民俗学界有关亚裔民俗研究的历史,追溯亚裔在美国民俗生活中的角色,指出目前面对的挑战,并提出新的理论思考和研究方法。作为《美国民俗学刊》一百多年历史上第一次有关亚裔民俗专刊的开篇,本文也界定了亚裔民俗以及与美国民俗的关系等问题。特别提倡了民俗认同的概念,藉此呼吁民俗学研究从以"民族"为前提转向以"民俗"为前提的学术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20.
谭春鸿 《声屏世界》2012,(8):129-131
2012年5月底,一场名为"外卖庙会"的iMART创意市集,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登陆广州,将两岸四地草根的原创作品、新锐的街头时尚汇聚到一起,俨然变成一个热闹的赶集庙会。形形色色的摊主将汽车城切割成了一个个摊位,摆上自家出产的物什:灵活的手工活儿、插画、粗衣、布包、棉被、绿色蔬菜、有机米……位于城市CBD的汽车城被打造成了一座微型创意城,混入摩登城市的生活元素加以包装,而人们只需一份外卖快餐的价格便能将两岸四地的民间创意产品买回家,健康而且环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