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题串是把内容联系比较紧密、题型类似、解法相似或有联系的问题组合在一起,以实现由浅入深的教学。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组建比较型题串,引导学生辨析明理;组建衍生型题串,引发学生“变中求活”;组建阶梯型题串,促使学生深度思考;组建网络型题串,引领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组建综合型题串,指导学生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2.
所谓“题组”教学,就是在备课的时候,将教学本身的科学性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选编一组例题或习题,在课堂上举例或让学生做练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我把这类题称之为“题组”.  相似文献   

3.
“一题一课”是指以一道题或一组题为主线,学生在“问题串”驱动下,完成相关的教学探究活动.本文以“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单元复习设计为例,围绕着一个题组,引导学生在主干知识组成的“问题串”驱动下,逐级深入完成单元知识复习.学生通过这“一题”的解决,加深对知识间关联性的理解,重新构建本单元的知识网络,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通过“四点共圆”问题的作用,进行多题比较,把平面几何的有关知识“串”起来.可以启迪学生思路,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很有裨益的。各题只作简要分析,证明从略.  相似文献   

5.
所谓“变式训练”就是在复习某一部分内容时,精选出几个典型实例,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的训练,把更多的知识有机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变通性和创新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谈“波速多解题”对学生的负作用河南省禹州市一高徐海林近年来,在各种物理复习资料中,几乎都有计算机械波传播速率可能值的习题.其答案是一组解.我们暂巳称之为“波速多解题”.1989年高考23题就是这类习题的代表.现择录如下.例题图中实线是一简谐波在某时刻...  相似文献   

7.
设计教学过程必须解决一堂课一个中心的问题。这里所谓“中心”,实际上是一堂课的真正重点,但是过去习惯上把某一部分内容作为重点,有的在一堂课里有好几个重点。为了区别这种所谓“重点”,我就把它称作“中心”。一、必要与可能一堂课一个中心是必要的。历史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受到思想教育,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从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来看,应该是具体的,又是系统的。“中心”好象是个拎攀,一堂课一个中心使学生每堂课获得的知识是完整的一串,便于学生理解和牢固掌握。以前大家公认的所  相似文献   

8.
“三个面向”的客观需要和数学事业的自身发展,都向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不能满足于教会,而且还要会教,教师不仅能把数学知识如数学概念,公式、性质、法则准确无误地教给学生,而且还要教给学生数学方法,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不是呆板的,僵化的,而是富有弹性的,通过对一个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会解决一串题,一类题,当一个问题的条件发生变化后,学生的思维也跟着发生变化,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地解决问题。 一、数学方法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复习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概括比较,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做到“竖成线,横连片”。“竖成线”就是要把学过的知识按一定的系统梳理成线,进一步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横连片”就是要把学过的知识融汇贯通,使学生能够在新的问题情境中运用知识,同时通过复习课中的综合训练和扩散训练,在解题上搞清由繁化简的思路,弄清一题多解中各种解法的联系。 (一)理清知识的线索。精心设计一个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的知识结构图,使学生系统了解某一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四层”对教学的指导意义,提出了复习课在物理教学、发展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采用“以题串点”的复习方式可以解决传统复习方式的一些不足,并对物理教学实现“四层”要求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以热学主干知识复习为例,介绍了“以题串点”的复习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一、一题多问同一道习题,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提出问题,就能“练一题,带一串”,从而有效沟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比如,进行分数应用题总复习时,我出示:六(3)班有男生28人,女生21人。根据学过的知识,你能提出  相似文献   

12.
高三复习阶段,一题多解可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对同一问题求解,这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非常有好处,但是,面对近年高考命题的变化和要求,一些以新背景、新材料设计的新问题接连出现,虽然它们涉及的物理知识和方法都是同学熟悉的,完全可以“穿新鞋,走老路”,然而,从旧知识至新问题这条“路”上,大部分同学遇到了断层,究其本质,学生缺乏的恰恰是如何把知识和能力迁移到新问题中去.我从教学中发现,多题一解对训练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迁移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如果说一题多解是多把钥匙开一把锁,那么多题一解就是一把钥匙开多把锁.现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3.
期末复习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复习时,切忌罗列题目,教师拼命讲学生加班练,而应该把重点放在“串”字上,使学生学过的独立的若干个知识“点”串成线,形成知识网络.即把学生已学过的零星分散的知识梳理成一个知识系统.这样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 巧妙设计,精心编拟少而精的题组,能产生新的信息,使学生获得新的领悟. 现就如何复习分数、百分数三种类型应用题谈几点做法. 一、设计基本类型题组,促使横向疏通联系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能够沟通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达到深化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钻研、探索精神。教学时我有意识地把一题多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贯穿于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下面是我对一份试卷中一道相遇问题一题多解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章节编排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大量运用了“问题串”。从“问题探讨”到“本节聚焦”,从教材正文到“思考与讨论”以及“资料分析”等栏目,大多设计了3~4个问题,构成了问题串。以问题串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发展能力,无疑对生成性课堂的构建大有裨益,但在实践课堂教学中,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能力的实际,对教材中的“问题串”进行恰当地处理与优化,能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拟就人教版教材正文中的部分“问题串”进行的教学处理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6.
储全厚 《广西教育》2013,(38):61-61
问题串设计,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某一知识核心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不同的问题,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将其巧妙地串联起来,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优化“问题串”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讨论进而解决问题,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一、注重问题串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相似文献   

17.
赫尔巴特说:“防止学生忘记学过的知识,最有效的手段是练习。”把各种相关的知识串起来,组成综合题,是复习性练习设计非常重要的策略与方法。在完成基本教育任务后,精心设计有针对性、有层次、有坡度的训练题,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数学开放题呢?目前有很多种说法,归结起来主要有:(1)答案不固定或者条件不完备的习题,称之为开放题;(2)条件多余需选择、条件不足需补充或答案不固定的题,称之为开放题;(3)指有多个正确答案的问题称之为是开放题这类问题的特点是,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回答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知识、技能以各种方式整合,去寻找答案,解决问题;(4)指答案不唯一的问题,称之为开放题;  相似文献   

19.
一次教学生词“card”。生词“card”只比以前学过的单词“car”多了一个字母“d”。我想,怎样能让学生很快把两个单词建立联系,既而牢牢记住它们的拼写和含义?于是,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来轻松一下。我给你们出个脑筋急转弯吧!”学生十分兴奋。我像“幸运52”节目中的主持人李咏一样,向他们一边伸出拳头,一边说:“请听第一题!Number One!”一些学生也向我伸出两只手指大喊:“Yeah!”“怎样在一秒钟内把冰变成水?”这是个热身题。有的学生喊不知道,有的学生说出了答案:“把冰前的两点去掉。”接下来,我又出了第二题:“我在一秒钟内把…  相似文献   

20.
复习课难上,难在哪儿?一是复习主题怎么定,既然是复习,就要把学过的知识综合起来,要“串一串”,加强知识的联系,抓住知识之间的“衔接点”.具体到一堂的复习,就是要有一个相对集中的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进行复习.吴文尧老师的这节课以有关“点到平面的距离”问题作为主题,并且从一道高考题的改变题出发,展开探究性学习.教师的构思和创意非常好,构思和创意是教学设计的灵魂,好的教学设计是保证优质、高效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