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通运输     
《河北自学考试》2014,(6):113-113
专业解读 交通运输是研究铁路、公路、水路及航空运输基础设施的布局及修建、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经营和管理的工程领域。交通运输是现代社会的血脉,有效、快速、及时地在地区之间进行人员和物资的流通,是社会和经济得到正常发展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现代农业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从我国的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条件出发,学习西方发达国家适合我国的经验,加大对农业的补贴,重视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推广,逐步实现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3.
教育现代化是21世纪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公平性、终身性、普及性、国际性和生产性。作为社会现代化组成部分,它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必须立足现实、适度发展民办教育、强化政府行为、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统领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现代化道路经历了晚清洋务运动、新中国初期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改革开放初期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和十八大以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四次历史性选择.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没能赶上世界现代化的前两次浪潮,没有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因此只能选择走综合现代化的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自“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以来,学界对此展开了多视角多层面多学科的研究,但既有研究成果广泛存在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国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概念混用误用的情况。鉴于此,有必要厘清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国现代化道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上的相通性,在历史起点、领导力量、根本性质及叙事逻辑上的差异性;厘清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领导力量和方法论上的相通性,在出场语境、本质内涵及现实目标上的差异性。唯有澄清概念前提、划定概念界限,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德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现出中国德育事业走自主发展、特色创新的中国式新道路的决心。德育现代化通过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化、德育体系自身的现代化以及面向数字化转型的现代化等方面,全方位融入中国式现代化以及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格支撑及道德基础。具体而言,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德育现代化,涵盖了一体而多样的德育、平等而有尊严的德育、和谐而共生的德育、实体而虚拟的德育、国家而世界的德育等重要主题。为了更好地实现德育现代化,我们应进一步推进德育目的的革新,培育全面发展的现代中国人;促进课程教学的现代化变革,实现共同价值的传递;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构建协同共治的现代德育治理体系;面向人的数字化生存,以技术革新引领德育体系的现代化发展,培育具有健全的现代人格及现代精神的人。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智慧城市和交通信息化发展背景下的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本科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在对必要性、人才需求和现有培养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课堂教学为核心,实验教学为支撑,创新大赛为拓展,专业实习为强化,毕业设计为综合"的五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在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之一。建国前后 ,中国共产党提出以“工业化道路”为主体的现代化 ,中国的现代化历程由此发端 ;在此基础上 ,到 6 0年代初 ,又提出以“四个现代化”为中国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和战略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共产党审情度势 ,最终将中国现代化道路定位于“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在现代化的过程中经历了三个现代化阶段:清朝统治集团为中心的现代化;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导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现代化。辛亥革命的现代化在这个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在此辛亥百年之际探讨它对于中国现代化之路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在推进现代化的实践进程中开辟的具有世界共性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蕴含着丰富的理论意蕴、人民意蕴和世界意蕴。从理论意蕴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道路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实践样态。从人民意蕴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奋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并致力于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世界意蕴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书写社会主义新篇章,彰显实现现代化新可能,有着深刻而广泛的世界历史意义。因此,深入挖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的多重意蕴具有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思想政治工作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关乎部门的长远发展,各企业、单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交通系统若想在新的时期内提高发展的质量与工作效率,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将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在实处。深入基层了解职工的思想现状,通过调查研究与人性分析,采取切合员工实际的工作方式,在职工群体内建立起大局观与合作意识,形成积极主动、集成智慧的思想氛围。本文通过对交通运输系统内思想政治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以促进交通运输系统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向往。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共同隶属于人类社会现代化道路的总体谱系,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多元化、知识科学化、生活城镇化是各国现代化道路的共同特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在领导力量、价值导向、发展理念、实现方式与世界影响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区别。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五大鲜明特征,是优势和挑战的统一,价值和方法的统一,目标和路径的统一,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统一,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交通运输是实现人员和物资等转移的主要手段,但在人员、物资发运地和目的地之间往往有多条运输线路,存在多种运输方式。因此,要想做到交通运输合理化,必须根据当前的交通运输条件,在保证及时、安全的前提下,以及降低运输费用的基础上,合理选择运输线路和运输工具。一、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方式有四大评价指标——经济性、快捷性、安全性和通达性。各种运输方式都有  相似文献   

14.
对农业现代化不同道路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现代化是各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农业现代化本身的内涵亦十分丰富.一些国家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教训,以及对农业现代化不同道路的理性思考,对于探索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相伴而来,我国的国家基础设施也正在得到完善,特别是交通设施的提升。而现代化的高速公路的发展和使用性能的维护就体现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水平,因此,对高速公路进行经济现代化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特别是运用现代化先进的网络技术来管理高速公路,不断提高和完善安全舒适的通行方法,达到延长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也为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提供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庞然  吴彪 《林区教学》2013,(10):88-89
针对高校工程教育脱离企业实际、大学生缺乏工程实践经验的问题,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引入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课程的建设,提出了适用于交通运输专业的CDIO课程内容体系,采用案例导入的讨论式教学方式,加强实践环节,在完成项目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等,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何以成为引领世界现代化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就在于它是党和人民历经重重磨难探索实践而创造的现代化道路,在广泛吸取世界先进经验的同时,立足中国特殊国情,兼备现代化的共性与中国的个性。它的出现决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为此,需要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涵出发,系统梳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演进过程,归纳出其演进历程中所表现的内在特征,进而得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蕴藏的丰富经验,从而为现代化发展落后的国家提供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有其自身基本特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也有其独特内涵。目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因此,必须采取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的邓小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担当起民族复兴的重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目标、动力、过程及内外关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探索、创新,实现了我党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化的特点是伴随着反封建一路走来,与世界上其他各国的反封建不同,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取向和发展模式。反封建就不得不提农民问题。中国曾经是个农业大国,而现在是个农民大国。农民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水平。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现代化就是农民的现代化问题,这也是中国现代化的显著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