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学者戈公振在其力作《中国报学史》一书中,曾指明:“米怜创《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其内容有言论、有新闻之记载,是为我国有现代报纸之始。”戈公振的这个观点为后来的新闻史研究者们所接受和沿袭。然而,我在阅读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后,觉得这个观点似乎是难以成立的,它在论点和论据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反差。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人们总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以下简称《察世俗》)看作是中国近代报刊的开端。戈公振先生的《中国报学史》中说:“若在我国而寻求所谓现代的报纸,则自以马六甲所出之《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为最早,时民国前97年(嘉庆二十年)西历1815年8月5日也。”后来人们沿袭了这一说法,如,有的著作把《察世俗》列为“第一批近代化的中文报刊”,把创办这一刊物的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作为在中国办报的外国人;有的著作更明确指  相似文献   

3.
当历史回到1815年8月5日,<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在马六甲创刊之时,这份当时由英国传教士创办的期刊就掀开了中国海外华文传媒的崭新一页.著名中国新闻史学家戈公振就在其<中国报学史>一书中高度评价它为"华文报纸第一种"、"我国有现代报纸之始".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的许多第一是由传教士完成的,报刊业即为其一,名报学史家戈公振云:“我国现代报纸之产生,均出自外人之手”,实非虚言。传教士即是其中重镇,所办中报刊名有《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中西闻见录》等,尤以《万围公报》为,外中有Chinese Repository(中国丛报)知名。传教士所办报刊对于输入近代新闻理念,推动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对海外报业历史和现状的研究已开始重视。这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些报纸是国际新闻事业中不容忽视的部分,也是中外信息交流的一个重要渠道。起源对海外华文报业的起源,学者们从不同的概念出发,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沿用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的材料,认为“海外中文报刊的鼻祖,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这是将杂志包括在内的报刊史的角度。有的学者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及随后在巴达维亚等地出现的类似出版物,“主要任务是宣传基督教义及介绍欧西新知识。新闻报道还是处在次要地位”,“由刊物内容及出版次数来看,充其量,只能说这是杂志而已”。他们认为“完全具备现代报纸各种特征的刊物,都要等到19世纪中叶才出现”。从新闻史而不是出版史的角度看,这种观点比较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6.
一、《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以及《万国公报》等的科技、地理、历史和新闻专栏在中国的报刊史上,专栏的出现几乎是与最早报刊的创办而同步的,这也反映了报刊专栏与报刊本身密不可分的联系。有史可查的中国最早的定期报刊应是1815年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六甲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相似文献   

7.
吴翔 《传媒观察》2012,(3):36-37
正一、戈公振——开启中国新闻法制研究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不惟是中国新闻史系统研究的开始,同时也是系统研究新闻法制的开山之作。书中开宗明义指出:"报律一名词,见于光绪二十四年六月二十九日之上谕,至三十三年十二月始行颁布的《大清报律》"①;尤其是第六章《报界之现状》中第十七节《关于报纸之法律》,对于中国新闻法制进程,进行专门的总体记述和讨论。戈  相似文献   

8.
戈公振先生的《中国报学史》,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论述中国报刊历史的专著,自192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以来,一直风行不衰,影响中外,成为中国新闻史研究者的必读书,也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一部重要参考书。戈公振先生由此书而奠定了他在中国报刊史研究中的拓荒者地位。本书以其丰富的史料而著称于世。它系统记载了我国古、近代各类重要报刊出版沿革的历史,辑录了不少有关报刊历  相似文献   

9.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下简称《察世俗》)以其为第一个中文近代报刊,受到中国报刊史工作者的广泛注意.可是人们对它的了解却少得可怜,迄今所有中文的介绍材料,基本上没有超出《中国报学史》一书所涉及的范围.这就使得有关研究工作难以深入开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对这个刊物作些比较详细的评价,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相似文献   

10.
晚清出现的期刊繁荣是中国现代出版史上的一件盛事。自1815年马礼逊在马六甲出版了第一份中文的近代化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到1902年梁启超统计全国存佚报刊时已列有124种。辛亥革命后,“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之自由”,一时报纸期刊风起云涌,蔚为大观,全国报刊达500家之多。跟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最早的中文月刊,是1815年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六甲主编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国境内的第一份外文报纸,是1822年在澳门出版的《蜜蜂华报》,葡萄牙文。第一份华侨中文报纸是1854年在美国旧金山出  相似文献   

12.
申沁宇 《传媒观察》2014,(10):56-57
正"副刊"是伴随着近代社会的转型而产生的一种特别的文化传播载体。在中国,它经历了从十九世纪初的第一份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上的一些文艺性文字,到最早的报纸副刊《字林沪报》附出的《消闲报》诞生,再到如今让人眼花缭乱的各色报纸副刊;从可有可无的报纸"补白"到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演变过程让我们看到,社会的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是促使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世界上有集报活动最早的国家。1000多年前的五代十国,就有人为修史而收集报纸。明末的著名学者黄宗羲、王元美也收藏报纸。用于文学创作。清末民初,集报的人数逐步增多。报纸收藏家冯翰飞,自清光绪年间至30年代,收藏了数量可观的报纸。1933年,蒋介石为得到冯的报纸而聘其为国家图书馆馆长,被冯拒绝。著有《报坛逸话》的藏报家胡道静,收藏报纸几十箱,后归公家。著名历史掌故家郑逸梅以及许多知名人士,如鲁迅、戈公振、阿英、方汉奇、邓拓等,在集报  相似文献   

14.
《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以下简称《察世俗》)之所以受到新闻史学界的特别重视,不仅因为它是南洋最早的中文期刊,而且还是中文报刊的鼻祖。虽然有一些学者对此持不同看法,认为国内曾经出现过更早的中文杂志,但大多数新闻史研究者仍然肯定它是第一个近代中文报刊。正因为《察世俗》在中国新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关它的论述和研究文章也不少,只是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和认识上的局限性,以往对《察世俗》的研究尚有许多需要重新认识的地方。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学术研究有了更为自由和更加广阔的天地,使我们有可能发挥自己的创见对《察世俗》作出客观公正的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史上,历史最悠久的中文日报,当首推上海《申报》。从1872年8月至1949年5月,这家经历了近代中国动荡的78个春秋、使妇孺皆以“申报纸”为新闻纸之代名词的老牌报纸,它究竟刊行了几号?这个问题恐怕很少有人能确切回答。 1949年5月27日发行的《申报》,给这家报纸的历史写了一个问号。在这期报纸的报头下面,《申报》标明的最后刊行号码是第25600号。但是,这个数字是不准确的,它至少漏了一号报纸。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最早的期刊是哪一个?对于这个问题,几乎所有的报刊史研究者都认为是英国传教士马礼逊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实际上并非如此,在《察世俗》问世的23年前,我国就曾有过一本名叫《吴医汇讲》的医学杂志。这份医学杂志是由一位名叫唐大烈的中医创办的。据《吴县志》记载:唐大烈,字立三,号笠山。一号林嶝,长洲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1995,(6)
报纸的本质是传播新闻编者报纸,英国人管它叫“新闻纸”(newspaper),这是很有见地的。世界上最早的一张近代日报是1663年在德国出版的《莱莱比锡新闻》。虽然笔者无由读到这份报,但从报名就可以推知,它是为揭载新闻而创办的。我国著名报学史家戈公振说...  相似文献   

18.
施喆 《新闻大学》2002,(3):64-71
回顾20世纪中国新闻史,新记《大公报》(1926-1949)是必须提及的一张报纸。它以“四不主义”确立报纸的风格,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最有影响的报纸,在1941年获颁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最佳外国报纸奖而成为当时中国报纸的翘楚。但对《大公报》的性质,除了以前带有浓重意识形态色彩的批判之辞外,学界的观点并非一致,或将《大公报》视作“职业化报刊”的尝试,或将其定性为“文人办报”的典型。  相似文献   

19.
1952年8月5日,重庆市委机关报《重庆日报》创刊,由时任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亲自为其题词并题写报头。经过50多年的发展,实力雄厚,号称西南第一的《重庆日报》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多家子报的报业集团,进入到崭新的发展时期。可是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在一个多世纪之前,曾经诞生过一家与今天的《重庆日报》完全同名的报纸。它虽然有如流星,仅仅是黑暗夜空中明亮的刹那,却曾经在重庆近代新闻史乃至中国近代新闻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抹。中国近代新闻报刊的起点,发端于英国传教士1815年在南洋马六甲创办之《察世俗每月统记传》。鸦片战争之后,…  相似文献   

20.
穆欣 《新闻爱好者》2002,3(1):35-36
《大公报》依附国民党,对蒋介石集团“小骂大帮忙”的政治态度,是由其本身资产阶级的阶级性所决定的。曾在这家报纸长期担任负责职务的王芸生、曹谷冰在其所著《1926-1949的旧大公报》中说:《大公报》“是根植于大资产阶级的土壤中的。它属于大资产阶级,必然为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在这个历史时期,一张中国大资产阶级的政治性报纸,同这一时期的中国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的蒋介石搭上关系,乃是逻辑的必然。一般人说这一时期的大公报是政学系机关报,其实它已超过了这种境界,而是直接为蒋介石的利益服务的了。”这篇长文谈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