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故乡茶俗     
我的故乡在太湖之滨的洞庭东山。那里不仅风光秀丽,而且出产闻名遐迩的碧螺春茶。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有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还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相似文献   

2.
故乡茶俗     
我的故乡在太湖之滨的洞庭东山。那里不仅风光秀丽,而且出产闻名遐迩的碧螺春茶。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有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还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在碧螺春的故乡长大,我当然是品茶的行家,那茶的喝法与众不同,需要先倒开水,后放茶叶,杯子又不宜加盖,且头  相似文献   

3.
《碧螺春》(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十二册课文)是介绍碧螺春茶叶的一篇佳作。文章结尾这样写道:“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这足见碧螺春之奇。  相似文献   

4.
《碧螺春》是苏教版第12册中间的一篇课文。本课教学设计可引导学生进入创设的“清晨采茶、入夜焙茶、月下品茶”三个情境中,同时紧扣课文最后一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展开教学,并且不断地反复出现,丰富其内涵,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以促进学生主动阅读、理解、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上节课我们介绍了在美丽的太湖之滨盛产的一种名茶,她的名字叫——碧螺春。它以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谁来说说,作者在文章中向我们展示了哪几幅美丽的图画?(出示幻灯片:清晨采茶…  相似文献   

5.
最近,听了一位老师上《碧螺春》一课,她是这样教学品茶这一环节的:师:同学们,"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让我们也沏上一杯碧螺春,看看它独特到底在哪儿呢?(小组分别沏上一杯碧螺春,让学生观察。并让学生试着说说碧螺春的色、香、味、形。)  相似文献   

6.
生:古人早《在尔雅》中就提到野生大茶树和"茶树王"了。生:我细细地品了一口茶,只觉一股清香袭来……生:清茶一盏也能醉人。漫步茶园《碧螺春》一文虽然已经学完了,但我班的学生似乎意犹未尽,碧螺春那独特的色、香、味、形,仍留在他们心中。而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何不以课文《碧螺春》为依托,进行迁移拓展,来一次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在茶文化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呢?几天后,在悠扬的古典音乐声中“,浅斟慢品中国茶”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始了。我说“:我国古代诗人有花前月下饮酒品茶的风雅。今天我们也不妨效仿,在此品茶论…  相似文献   

7.
对话可以无声吗?每当我们在享受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灵性互动,教者的妙语连珠、学生的口若悬河时,每当我们的脑子被言语充塞、笔迟钝得不能记下学生的语言时,我们是多么渴望片刻的“冷场”。此时尽管无声,但在特定的情境中,师生情与情相携,心与心交融,无声胜有声。对话可以无声。教学《碧螺春》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章的文字之美和碧螺春茶之美,在上课之前,我让学生带来了茶杯、茶叶。上课了,我给学生泡上一杯杯浓浓的碧螺春茶,教室里顿时茶香四溢。学生们静静地嗅,静静地抿,静静地品,不发出一点声音,在默默中完成了和茶的对话。…  相似文献   

8.
活动背景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本课活动的教学是继《碧螺春》一课的延伸,选题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生成的。《碧螺春》是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久负盛名的碧螺春名字的由来以及采摘、制作、品尝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以难民的赞美之情。  相似文献   

9.
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碧螺春》从产地由来、采摘、焙制、品尝四方面介绍了碧螺春,怎样让学生爱上课文、爱上课堂呢?我想有兴趣才是关键。“给大家两天时间准备一点碧螺春和一只透明的杯子,到时我们一边喝茶一边上课。”我猜想这样学生会喜欢一些。在课堂上喝茶!”学生们先是一阵惊讶,接着是欢呼,再就是兴奋地讨论,教室里那股热闹劲儿果真没被我估计错,这是个良好的开端。找茶——找来资料也享受爱“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味煞人香原夸语,还须早采趁春分。铜丝碧螺浑身毛,花香果味倍生津。”满黑板都是这样的诗句。让学生找茶竟…  相似文献   

10.
<正>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我们一直在追问,一直在寻觅,走过了柳暗花明,经历了峰回路转,蓦然回首间,我们明白:文本是素质的本源;对话是不变的主题;民主是永远的旋律。文本,素质生成之源[案例]某节公开课《碧螺春》,课堂设计如下:环节一:播放音乐《鲁冰花》,由"家乡的茶园开满花……"一句导入家乡江苏的名茶——碧螺春。环节二:组成学习小组,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1.
《碧螺春》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描写了碧螺春名字的由来和采摘、焙制、品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勤劳、聪明的劳动人民的热爱。在学习第三部分“入夜品茶图”时,我从“一旗一枪”这一细节处入手,让学生深切地理解碧螺春确实是名副其实的工艺茶,通过观察实物、查阅资料、请教茶农等生活实践把阅读教学与生活体验紧密联系,把生活带进课堂,把课堂延伸向生活。  相似文献   

12.
<碧螺春>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描写了碧螺春名字的由来和采摘、焙制、品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勤劳、聪明的劳动人民的热爱.在学习第三部分"入夜品茶图"时,我从"一旗一枪"这一细节处入手,让学生深切地理解碧螺春确实是名副其实的工艺茶,通过观察实物、查阅资料、请教茶农等生活实践把阅读教学与生活体验紧密联系,把生活带进课堂,把课堂延伸向生活.……  相似文献   

13.
<碧螺春>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描写了碧螺春名字的由来和采摘、焙制、品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勤劳、聪明的劳动人民的热爱.在学习第三部分"入夜品茶图"时,我从"一旗一枪"这一细节处入手,让学生深切地理解碧螺春确实是名副其实的工艺茶,通过观察实物、查阅资料、请教茶农等生活实践把阅读教学与生活体验紧密联系,把生活带进课堂,把课堂延伸向生活.……  相似文献   

14.
去年4月,上海首届国际茶文化节刚刚闭幕,一则“喜讯”传到吴县东山供销社:碧螺春荣获国际名茶第二名!还没来得及高兴,又传来的消息说,这次获“亚军”的碧螺春不是东山的,而是产自溧阳。 几乎同时,宜兴人申报了“碧螺春”外观包装专利,之后某报又载文:宜兴茶场碧螺春丰  相似文献   

15.
活动背景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本课活动的教学是继《碧螺春》一课的延伸,选题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生成的。《碧螺春》是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久负盛名  相似文献   

16.
一、复习旧知,激情入境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碧螺春的?  相似文献   

17.
九年制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碧螺春》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感纯真的散文。课文生动地描述了碧螺春名字的由来以及采摘、制作和品尝的生动情景.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碧螺春和江南美景的喜爱以及对勤劳、聪明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在教学时,我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综合作用,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错流平板膜过滤技术对白茶饮料澄清工艺进行了研究,测定茶汤在不同截留分子量(2、6、10万单位)超滤膜的膜通量;不同跨膜压力下超滤膜的膜通量及色差值,并对茶汤进行感官审评。试验结果表明,白茶茶汤明度与清澈度较超滤前大幅提高,孔径越小茶汤化学成分截留越多,滋味变浅薄,汤色评分下降。综合茶汤感官品质及操作适用性,合适的膜过滤操作参数为:6万单位到10万单位截留分子量范围的超滤膜;跨膜压力1~2kg/cm2。本研究结果为该技术在白茶饮料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 1.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碧螺春》一课,细腻地描绘了碧螺春悠久的历史以及采摘、制作和品尝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勤劳、聪明的劳动人民的热爱。学习课文之后,引导学生去搜集、阅读有关介绍茶文化的资料,组织开展以“中国茶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能促使学生对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更为深刻的体验。  相似文献   

20.
采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法分析了用蒸馏水、自来水、含钙水以及偏酸和偏碱的水冲泡苦荆茶后的茶汤,发现泡茶水的pH值与茶汤的颜色变化有直接关系。经红外吸收光谱分析鉴定茶汤变色物质的基团特性,初步认为引起苦荆茶茶汤变色的物质是多酚类物质。该类物质可能在呈弱碱性的自来水环境中与茶叶自身所含的矿物质或自来水中的Ca^2+、Mg^2+形成有色的物质致使茶汤变色。该研究结果对苦荆茶的加工和产品开发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