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7.
8.
今年重庆市非实验区的中考现代阅读试题,在命题思路、命题重点及格局方面,与去年基本一致,依然注重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与思考,依然注重能力考查,依然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语。今年比去年的现代阅读试题要好一些,无论是选,还是题型设计,都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最近看了一出京剧《清官册》,说的是寇准应八贤王赵德芳之召去审潘洪。对这位来自霞谷县的小小县令。潘洪自恃是皇上的老丈人,傲慢狡赖,拒不吐实。早就充分掌握情况的寇准,愤而逐一揭露其在前线官报私仇乱箭射死杨七郎、迫使杨继业碰死李陵碑等卖国求荣、陷害忠良的种种罪行。饰演寇准的杨派老生张克,以一气呵成、铿锵有力的贯口,慷慨激昂、大义凛然地对潘洪进行了淋漓尽致的鞭挞.激起观众强烈的共鸣。什么是忠,什么是奸?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荣,什么是耻?演绎得令人刻骨铭心!从古至今,艺人和百姓就是这样满腔热情、不遗余力地歌颂热爱祖国的英雄,痛斥危害祖国的败类。“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善恶之殊,如水与火”。中华优秀传统道德不就是这样一脉相承传下来的吗?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既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提出了一个如何做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程鸣 《现代语文》2004,(10):22-23
现代阅读试题历来是中考语命题用来综合检测考生的语素养,拉开考生分数距离的题目,这是符合中考的选拔功能的。2004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试卷是在学习贯彻新《语课程标准》、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大背景下出台的,绝大多数地方的现代阅读题都体现了《语课程标准》的最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的有关精神。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对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阅读题在中考中的分值一般在40~50分.而现代文类阅读题又占其70%的分值。我们还发现,考生答卷主要出现这样两种情况:一是散文类考题的得分低于自然科学类试题的得分,二是主观性试题比客观性试题失分严重。  相似文献   

14.
对联涵盖语文知识的诸多方面 ,借助这一传统文学形式作为语文检测的重要手段 ,可说是 2 0 0 2年部分省市中考语文题型的又一块绿洲。试以中考语文试题为例解说如下 :例 1 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 ,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 ,写出具体所指。收二川 ,排八阵 ,六出七擒 ,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 ,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 ,定南蛮 ,东和北拒 ,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封 ,水面偏能用火攻。示例 :三顾 三顾茅庐  七擒      北拒  六出      收二川  东和      排八阵( 2 0 0 2 ,北京市海淀区…  相似文献   

15.
何更生 《学语文》2002,(4):30-32
古诗鉴赏题(第17小题)是2002年秋招高考语文试卷中新出现的一种题型。该题主要用于测量考生对我国古代诗词的理解和评赏能力,进而探测考生的人文知识积淀和文学素养状况。与其它题型相比,该题主观性强,对考生能力要求明确,赋分不高(6分,占总分的4%)。本题所选的文体为我国古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春夜洛城闻笛》,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辞通俗,语句平实,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语言障碍制约考生鉴赏能力充分发挥的现象的发生。那么,考生对这种新型试题的答题情况如何呢?笔者对安徽省考生的语文试卷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表1即反映了考生对该题的答题情况:  相似文献   

16.
一题一评     
读书应有停顿——突然地中断阅读而思考已被阅读的那些系西?当然,一般俗众的阅读,完全没有必要这样要求。俗众的读书与读书人的读书应作两回事看。前者是一种被动的阅读,是不费神的,费神就违背俗众读书的本意了,他们的本意是消遣。而读书人的阅读。固然不能排除消遣这一层次,但绝非满足滞留在这一层次上。读书人的读书带了联想与思考的痛苦。他们的阅读快感,不是在被动接受上,而是在接受时不断扩大收获的过程中、这就像两个儿子接受遗产,大儿子仅仅看到了他继承的那部分产业,  相似文献   

17.
2003年《高考说明》中现代文阅读部分,把2002年“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变为“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整合”一词,首次写进了《考试说明》。“整合”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与思维方式,我们也必须做全新地认识与更新。  相似文献   

18.
19.
(1)逢寒暑假,他都要去名山大川写生作画。(2)这一次,他来到堪称圣景的搽耳山。面对眼前的悬崖峭壁、参天古木、飞瀑流泉。他不禁喜出望外,当即在此支起简易帐篷住下来,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作画不辍,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