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资本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指南.国内的《资本论》译介和研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得以蓬勃开展起来,一系列译本和研究著述纷纷问世.通过考察发现,国内《资本论》的译介与研究始终是与"时代课题"紧密相联的.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仁人志士们从事《资本论》译介与研究主要是为了从中找到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资本论》的全面传播是为了满足"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要求.改革开放以后,《资本论》的系统传播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探索相适应的.经过百年的译介和研究历程,国内的《资本论》的研究和传播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记者 韩阳)卡尔·马克思曾预言“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即将敲响”。随着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爆发,马克思的理论被一次又一次地证实,而他的不朽名篇《资本论》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009年年初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推出了《画说〈资本论〉》。四大卷《画说〈资本论〉》内容包括《资本论》原著中的“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社会理论家大卫·哈维曾经半开玩笑地说过,凡是认真阅读马克思《资本论》的人,最后总会以写作有关《资本论》的研究著作而告终.哈维自己就是这样的学者.哈维的本行是地理学,可是他对资本和资本主义的研究兴趣很浓,1982年就出版过《资本的限度》一书,1985年出版《资本的城市化》,2001年再出版《资本的空间》,2006年又出了《资本的限度》新版.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再一次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哈维就是在同年利用网络开设解读马克思《资本论》的公开课,吸引了全世界各地的众多听众.2010年,哈维一下子就出版了两本相关著作,一本是《马克思<资本论>指南》,另一本是《资本之谜与资本主义的危机》.今年哈维还要出版《马克思<资本论>指南》的第二卷.2011年,另外一位学术大家,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出版了他的人生谢幕之作《如何改变世界: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故事》,2012年8月,霍布斯鲍姆带着他的这本著作去朝见马克思本人了.  相似文献   

4.
全国第一次《资本论》学术讨论会和中国《资本论》研究会成立大会,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五日至二十二日,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二百三十二人,他们来自全国二十八个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世时,《资本论》曾经用九种文字出版过。迄今已有四十余种文字版本。《资本论》三卷本的第一种外文译本是俄译本。1872年,《资本论》俄文第一版在彼得堡出版。俄文版《资本论》未出版之前,在俄国,人们对马克思的这一天才著作的兴趣就非同一般。俄国的许多先进知识分子早就获得并且阅读过德文第一版的《资本论》。马克思本人也曾将德文第一版的《资本论》送给了两个俄国人,一个就是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巴枯宁,另一个是谢尔诺——索洛维耶维奇①。  相似文献   

6.
<正>马克思的不朽名著《资本论》中,一共提到了世界各国680多个人物,其中有一个是中国人,而且是唯一一爪,那么,这个人是谁,马克思又为何会提到他?这里头倒确有一段掌故……马克思对政治经济颇有研究,虽然没有条件来中国,却在《资本论》中提到过一个中国人。这段话,出自《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三章"货币或商品流通"的脚注中。马克思在讲到铸币、价值符号、直接从金属货币流通中产生出强制流通的国家纸币时,用小字写了一个编号为  相似文献   

7.
《资本论》被誉为无产阶级的圣经,是马克思毕生心血所铸就的科学结晶,也是我们理解马克思思想的一把钥匙.百年来,《资本论》在中国的出版传播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希望的曙光,指引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新时期,我国将《资本论》运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当中,不断对其进行理论创新,再次彰显了《资本论》的魅力与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去年第二次去宁波时,我问宁波日报社党委书记兼总编辑任和君:“听说您读了很多书?……”“说得确切一点,我只不过是新闻界的一名新兵,今年3月才到宁波日报,对新闻业务过去虽有过接触,但仍是皮毛。”他谦虚谨慎,说得具体认真。我也单刀直入:“几位熟悉你的新闻同行告诉我:‘任总连《资本论》的小标题都能背出来’……”在几个迂迴反复中,终于,他给我谈起同事们要他背诵《资本论》的一段趣事。他能背出《资本论》的小标题  相似文献   

9.
《21世纪资本论》[法]托马斯·皮凯蒂著,巴曙松等译,中信出版社,2014年9月一段关于财富及其分配不平等所引发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矛盾的研究历史,一部可能是这个十年来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很多学者视本书为马克思《资本论》在21世纪的"复活",群起攻击其数据可信度、论证逻辑以及最终结论上的漏洞。实际上这本书与马克思的《资本论》只有两个相似点,一个是诞生的背景和探讨的主题,这两本书都诞生于新的经济革命带来的财富巨大悬殊的时代大背景下(《资本论》诞生于工业革命,而《21世纪资本论》诞生于信息科技革命),二是主题都是财富分配。  相似文献   

10.
宋渊 《大观周刊》2012,(44):113-113
《资本论》不仅是马克思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的重要经典著作,而且也是全部经济学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资本论》是马克思在深入研究已有的经济理论成果、特别是古典经济学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作的。因此,本文将扎根于《资本论》,同时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经典文献,综述《资本论》的贡献、影响和当代价值,研究对象和方法,文章结构及其现实意义,从而深化对《资本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卢新华先生在2009年3月23日解放日报"朝花"副刊上发表的《财富如水》一文,内容独特,思维辩证,具有马克思式的思维,资本论式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上海"孤岛"时期的图书出版紧紧围绕"抗日救亡"主题,迅速反映局势变化,针对性强,表现形式灵活,宣传进步思想和先进文化,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资本论》等大量精品图书,鼓舞了上海乃至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和抗战信心,也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写《资本论》时,家境穷困得靠典当过日子,稿酬还不够他吸雪茄,但他并没有因穷而放弃《资本论》的写作,《资本论》后来成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他成了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一百年前的一个愿望──写在《画说<资本论>》出版之后史俊一百多年以前,恩格斯希望做一件“很好的事情”,那就是用生动的形式,通俗地再现《资本论》。今天,他的这个愿望在中国这个国度上实现了。由21世纪出版社出版的《画说<资本论>》用绘画形式生动地再...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岁末,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阿尔都塞的重要著作《读资本论》的中译本经修改和征订后再版。书中阿尔都塞运用症候阅读法这一迥异于传统阅读的方法,对马克思《资本论》的总问题和对象,作了一次哲学上的巡礼,他开创性地运用结构主义哲学的思想方式重新诠释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从而将马克思论述中的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统治的问题更加鲜明地展现在世人面前,那么什么是资本统治,在当代中国的特定语境下,我们又应怎样理解呢?  相似文献   

16.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对恩格斯编辑《资本论》第二、三卷的经验作了研究,重点探讨了恩格斯编辑《资本论》第二、三卷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归纳,并指出学习、研究恩格斯编辑《资本论》第二、三卷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奚景鹏 《出版史料》2009,(3):101-107
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卡尔·马克思,经过毕生的研究,写出了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资本论》,于1867年在德国汉堡出版了第1卷。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1885年出版了第2卷,1894年出版了第3卷。《资本论》的出版,震惊了世界,曾翻译成多种文本,广为传播。但是《资本论》传人中国较晚,1920年到1936年,才有七八种中文节译本。直到1938年才有第一部中文全译本。多年来,关于《资本论》中文译本的出版情况,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大半生在撰写《资本论》,这部伟大的科学理论著作,堪称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人类宝贵的财富。《资本论》第一卷最初于1867年以德文出版,嗣后出版了法文版(1872)、俄文版(1872)、英文版(1887)。《资本论》的第二卷和第三卷都是马克思去世以后,由恩格斯花了极大的精力进行整理之后才出版的。此后《资本论》全三卷本,以各种不同的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和传播。 中国最早翻译出版《资本论》,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事。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前,李大钊发起的“马克思学说研究  相似文献   

19.
《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一样,都是影响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著作。追溯这两部著作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我们不得不提及第一个《资本论》中文全译本的译者郭大力,本文简要介绍了郭大力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贡献。  相似文献   

20.
"1867年问世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是人类思想库中的瑰宝,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辉灿烂的科学巨著.这部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经典著作从问世后,一直没有中译全本,经过七十一年后才由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校友郭大力领衔翻译出版,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的传播,为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毛泽东曾经仔细地阅读过郭大力、王亚南的《资本论》中文全译本,并细致地做了圈注和笔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