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前言 情感管理,即管理者以真挚的情感,增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沟通,满足被管理者的心理需求,形成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的一种管理方式.情感管理最能体现管理的亲和力,其核心是激发被管理者的积极性,消除被管理者的消极情绪,通过情感的双向交流和沟通实现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本,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其核心是管理者通过对被管理者充分尊重、理解、信任与关心并通过对被管理者思想沟通与情感交流的方式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形成一个和谐群体,要在学校管理中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建立  相似文献   

3.
一、情感管理的内涵 情感主要是指人们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心理反应,如喜、怒、悲、惧、爱、恶等。而情感管理是在组织中充分考虑人的情感因素,尊重理解人,通过适当的方式使人产生对组织、工作、人际关系的正面情感反应,从而使人更易于接受制度的管理,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协调,彼此互为命运共同体,从而使被管理者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工作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我校从1989年起实行了“人格化管理”,对这种管理方法,我们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认真总结,使之逐渐完善,并收到一定效果。一、实行“人格化管理”,是学校教育性质及学校人员结构特点及工作特点所决定的什么是“人格化管理”?“人格化管理”是管理者通过对被管理者充分尊重、理解、信任与关心并通过对被管理者思想沟通与情感交流的方式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形成一个和谐群体,并确立一个统一的企业价值观,同时使全员上下为实现该共  相似文献   

5.
成人教育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关系到成人教育的质量以及成人的发展.传统的成人教育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关系存在着权力至上导致的被管理者主体性缺失、工具理性主导下的伪交往以及功利主义趋向下的情感冷漠的问题,基于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的核心观点的解析,依托成人教育管理的现实基础,重构二者之间应体现出主体间性下平等尊重...  相似文献   

6.
信息管理,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相互传递信息的过程。一方面,被管理者通过感受器把信息反应到大脑对此作出判断,进行自我调节;另一方面,被管理者的这种效应信息,通过反馈通道传递给管理者,使管理者得以检验自己管理效果,找出信息的偏离参数,进一步调节信息输出。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协调,使管理过程趋于优化。在管理过程中,校长室将信息传送给教导处,再由教导处具体操作信息传送给教师,教师通过  相似文献   

7.
学校管理需要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管理要与时俱进,要充分体现"人性",重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心理沟通、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8.
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及方法运用于教学管理活动中,研究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心理状态表现,从而使管理者了解、掌握被管理者的心理特征及其规律,并选择现代科学方法去实施,来实现教学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9.
人们总是认为管理者是强势,被管理者是弱势,被管理者总是受管理者的随意摆布,这是对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的严重曲解。事实上,管理者更多的时候是对被管理者的一种妥协。所以,有人提出,管理就是管  相似文献   

10.
浅析注重对学生的情感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感管理是管理者通过与被管理者的情感交流而实现的有效管理.在高职学院学生管理中,强化情感管理,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准人生指向、职业定向和发展方向.应当采取有效的对策,搞好情感管理,从精神文化建设入手,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情感管理是管理者通过与被管理者的情感交流而实现的有效管理。在高职学院学生管理中,强化情感管理,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准人生指向、职业定向和发展方向。应当采取有效的对策,搞好情感管理,从精神文化建设入手,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卡门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被管理者被分成四个阶段,即不成熟的被管理者、初步成熟的被管理者、比较成熟的被管理者和成熟的被管理者。这些学校中存在着的一定数量的“不成熟的被管理者”和“初步成熟的被管理者”,也就是教师“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指出:“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丰富的感情生活是人类的主要特征,情感管理就是以人本管理为基础,以人文精神、权力平等、民主管理等柔性措施来达到“刚性管理”所无法实现的效果,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中,注入一定的情感管理的因素,使管理者通过情感的交流达到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最佳沟通,并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就会达到激发被管理者内驱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西方管理学的重点是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单向激励,基于和合文化的中国式管理,为了确保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能够围绕同一和合主题、趋向一致的和合目标、追求共赢的和合利益,则更为重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和合互动的双向激励。  相似文献   

15.
洪波 《培训与研究》2004,21(1):72-75
本文就现代管理技术对于管理者个体心理的影响,即在知识、经验和能力,自主性、自信心和自制力等心理品质,民主的管理作风等方面所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对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心理关系和管理者之间的情感关系的影响的内容、原因和性质等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傅登顺 《教书育人》2008,(10):10-11
人们总是认为管理者是强势,被管理者是弱势,被管理者总是受管理者的随意摆布,这是对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的严重曲解.事实上,管理者更多的时候是对被管理者的一种妥协.所以,有人提出,管理就是管理者为被管理者提供或者创设自由发展的空问和发挥个性特长的机遇.也有人提出,低层次的管理是人治,中档次的管理是法制,高层次的管理才是文化管理.所以创设"空间和机遇"也好,"文化管理"也罢.其目的是为了告诉人们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不是对立与冲突,而是对话与合作.通俗地说.管理就是妥协,学校管理更需要妥协的艺术.  相似文献   

17.
人格化管理是管理者通过对被管理者的充分尊重、理解、信任、关心并通过情感交流方式而施行的管理。学校实行人格化管理主要是由被管理对象自身较高的素质及工作性质所决定的。人格化管理是科学管理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它使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学校管理要人文化,要在管理的各个层面渗透情感因素,以达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心灵互动、共鸣和理解的境地,从而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最终优化管理模式,提升管理  相似文献   

19.
肖安庆 《教书育人》2013,(10):19-21
"马太效应"使人"好的更好"和"差的更差",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其实,"马太效应"在教师职业化领域也同样存在,无论是在个人发展层面还是学校层面中都普遍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根据卡门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被管理者被分成四个阶段,即不成熟的被管理者、初步成熟的被管理者、比较成熟的被管理者和成熟的被管理者。在教师职业化的实践中,我们处处可以发现"马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矛盾及对立的原因作出了分析,详细对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矛盾的有效途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