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的德育价值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各国的大学生德育体系立足自身发展需要的价值追求,在一定时空领域培养了满足各自社会需求的人才。马克思人学思想提出,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相结合的实现过程是真正的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过程,这也是现代德育价值内涵的应有之意。大学生处于社会化过程的实质阶段,按照符合所在社会的规范和理想的方式培养其道德素质是社会和个人的双重需求。因此,准确把握大学生德育价值内涵,就需要我们实现大学生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视阈融合,建设兼顾个体实际和社会需求的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充裕的闲暇时间成为高校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实施闲暇德育对整个社会、高校教育本身以及大学生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价值影响.因此,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闲暇价值观,开展丰富多样的闲暇德育活动,培养大学生的闲暇能力,为大学生的闲暇生活提供必要的德育指引,帮助他们把闲暇生活控制在合乎个人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良性运行轨道上.  相似文献   

3.
高校德育无论是灌输还是对话,实质上都是一种单面论证,单面论证易造成大学生的认知失调,有可能引发道德怀疑主义和知行不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德育工作者的价值分歧以及对德育信息的熟悉程度,客观要求高校德育适度引入负面道德现象.高校德育进行双面论证,有利于大学生更好的理解“善”;有利于大学生进行道德反思;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道德免疫力;有利于大学生适应和超越社会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4.
社会责任感是衡量大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但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如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重个人前途、轻社会理想,等等.其原因有社会环境误导、学校教育轻视和家庭培养缺位等.为此,应采取优化德育课程、强化社会实践等策略.  相似文献   

5.
现有德育模式面临着主体性错位、形式上单调和有效性欠缺的现实困境。借鉴西方价值澄清理论中突出大学生道德选择主体地位、注重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培养以及追求大学生道德选择内在统一的积极因素,寓大学德育实践中追求核心价值与多元价值的和谐、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和谐、道德内化与道德外化的和谐,对指导高校和谐德育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瑞珍 《考试周刊》2008,(23):131-132
社会责任感是道德的核心内容,也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意识明显增强,社会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但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严重.本文主要探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象、原因及加强责任感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作为深受大学生喜爱的品牌社会实践类活动具有重要的德育价值,本文将从个人、学校、社会三个层面,围绕价值观确立、了解社会、学术研究、个性形成和人格完善五个角度阐释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8.
经济文化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具体展现,蕴含丰富的内涵,在大学生德育层面有着重要作用与价值.本文透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并结合大学生德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做了深入探讨,最后提出了中华优秀文化与大学生德育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网络的迅速发展给大学生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在网络环境下,老子思想中蕴涵着一些与之相适宜的德育观念、德育目标、德育过程和德育方法,对当代大学生德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不可低估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校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公德教育,积极开展与德育目标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大学生的德育主体意识等,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上一个新台阶,从而为步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服务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生存教育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社会生存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生存教育的德育价值占据重要的地位。从生存教育的概念内涵与历史演变可以看出生存教育与德育目标的内在逻辑关系是:生存实践实然性与德育价值目标应然性、个体存在性价值与群体社会性价值、发展性和目标性以及个体梦与中国梦的有机统一。大学生生存教育的德育价值目标实现路径有给予"中国梦"背景下的生存理论与价值引导,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校园实践教育,加强校外生存训练教育,广泛开展创业就业教育,继续强化生命教育等。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的德育与大学生心理教育相结合,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大学德育社会功能和个人发展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价值所揭示的是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主体需要的意义关系.高校德育始终是在一定的价值背景下进行的,当今社会价值多元化是高校德育面对的现实环境.在价值多元环境下,德育各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等于各要素单独作用的叠加,高校德育呈现出多维性特征.这一特征启示我们,生成"耦合"功能、关注大学生"初始条件"、深入大学生精神世界,是高校德育取得实效、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高校形象德育是高校德育工作创新的理论成果,是对传统德育方式革新的新探索。高校形象德育是教育者依托和运用生动具体的形象对大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形象德育的生成既是适应高校传统德育困境提出的新尝试,也是从大学生认知特点出发进行的融合创新。从其价值来看,高校形象德育具有理论维度、实践维度和育人维度的多重价值。为推进高校形象德育实践的有序展开,需要从德育形象的对象化构建、德育主客体形象素养的整体提升以及社会德育共同体建设着手,共同推动形象德育理论向德育实践转化,形成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丰富德育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文化趋向分析与德育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进步提升了人才需求的层次,主体意识觉醒推动了人对自身发展的深层次追求,二者都要求高校德育工作的思维逐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需要.提出大学生志愿文化的概念,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德育功能及其运作机制,实质是要以文化的思维探讨创新发展德育工作的新路径,为建设开放的、科学的德育理论体系提供客观依据.同时,将志愿服务纳入文化分析的框架,解读大学生志愿者群体的行为特征、生活方式、心理状态和价值追求,也为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德育实践提供了积极的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网络环境给大学生道德教育带来新挑战、社会多元化带来大学生价值取向多样化、市场经济的消极表现加剧诚信危机三个造成高职院校学生道德缺失的现状,提出一种新的德育模式即文化德育,阐述了文化德育的习俗型德育、专业型文化德育、创业型文化德育三个内涵层次,指出文化德育以社会文化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通过文化背景的熏陶对学生德育发展起着导向、激励、塑造和规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实现高校大学生德育的实效性是大学生获得全面自由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推进、西方国家价值意识形态的渗透以及自身传统德育模式等各类因素的相互挤压,高校德育面临重重困难,使得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与社会发展要求矛盾突出,这要求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正群认识高校德育的本质,构建新的德育体系,改革旧的德育模式,将生活和德育结合起来,完善高校德育工作体系,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境界,促进大学生全面自由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徐新洲 《江苏高教》2021,(10):90-94
高校德育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生态德育作为其重要的研究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鲜明的时代价值.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高校生态德育需要不断丰富新内涵、新思想和新实践,才能深刻回答"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历史使命,切实增强高校德育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因此,全面审视当前高校生态德育的价值取向和实践维度,解构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建构人与自然以及社会和谐共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生态德育是新时代赋予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9.
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德育功能及其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浅析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德育功能以及目前社会实践德育功能发挥的制约因素,探讨了如何以社会实践为抓手,创新大学生德育工作,以及如何通过完善社会实践模式和评价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社会实践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20.
社会分层引发了大学生群体新的变化,这对大学德育目标的自我实现而言是一个新的挑战.大学德育目标的自我实现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期待和结果,是大学生对德育目标的自觉追求.高校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在大学德育目标自我实现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同时,大学生也应自觉成为大学德育目标的自我实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