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妤 《湖北档案》2007,(8):21-23
利用决定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它作为一种档案鉴定理论一经提出.就在学术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议。直到本世纪各种档案鉴定理论层出不穷的时代,利用决定论及“利用决定档案”这一档案鉴定思想仍然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仍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件双重价值是美国学者谢伦伯格从挑选与保存档案的角度提出的。我国学者从档案利用角度来表述文件双重价值,误读了该理论。原始价值不等于档案第一价值、从属价值不等于档案第二价值。原始价值与形成机关、从属价值与非形成机关和非政府利用者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原始价值和从属价值的区分标准是文件的现行性和非现行性,原始价值相当于现行价值,从属价值相当于非现行价值。  相似文献   

3.
新闻价值是新闻学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内学界对新闻价值的研究历程,分为三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国内学者对新闻价值的研究恢复,打破了新闻价值是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认识局限,在对西方新闻价值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闻价值的一系列研究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末,学界对新闻价值问题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从价值的概念入手,认为新闻价值是一个体现关系的概念。进入21世纪,对新闻价值的研究层面也越来越丰富。  相似文献   

4.
对档案价值问题的研究,在档案学理论建设和指导档案鉴定工作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且有较大的难度。本文围绕档案事实和档案价值的概念及其评判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5.
档案价值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价值是指档案对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档案价值形态是指档案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研究档案价值形态,对于正确理解和把握档案价值,充实档案价值理论体系乃至科学地鉴定档案的价值,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文件运动理论中,目前我们明显感到,“文件运动”概念较为常见,而“信息运动”概念却鲜有见到。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当前档案界不仅没有对“信息运动”概念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学者甚至把这两个概念不加区分、混为一谈。文件运动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文件生命运动过程的阶段性划分,且划分的主流标准是根据文件呈现的价值类型不同来进行。  相似文献   

7.
档案利用理论是档案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理论体系随档案工作的发展需要而建立,随档案学的不断成熟而日趋完善。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西方档案利用理论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之间,成熟与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国档案利用理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70年代末至今是我国档案利用理论的发展阶段。通过中西方档案理论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两者在档案利用理论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也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8.
高校档案价值鉴定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价值鉴定,是档案馆(室)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判定档案的价值,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剔除失去保管价值的档案,予以销毁的一项档案业务工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档案价值鉴定成为我国档案界研究的热点和焦点,从理论到实践都展开了广泛地研讨。本文仅从高等学校档案工作的角度,探讨档案价值鉴定的特点及其策略,以期同行的斧正。  相似文献   

9.
档案双元价值是由湖北大学覃兆刿教授提出,用以解释档案的管理功能与社会意义,并评价我国档案管理实践活动的理论观点。它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档案学界在档案学基础理论领域所提出的极具创新意义的观点。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并投入到对档案双元价值的研究中,档案双元价值论也开启了由学术观点向学术理论转型的进程。本文将着力于分析档案双元价值从观念的发源到理论内涵的发现、发展的理论转型过程,并对档案双元价值论的未来发展与可供研究的空间进行阐释与预测。  相似文献   

10.
档案学术评论对于档案学理论度整个档案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档案界对于档案学术评论的实践也比较重视,至今已经涉及到了多种类型的档案学术评论实践。但是,对于档案学术评论的理论研究则相对起步较晚.基本上是到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才有学者对档案学术评论理论引起注意。如今.随着档案学术评论实践的不断深化.对档案学术评论理论研究的必要性也越发凸现了出来。我们要想使档案学术评论能健康、持续地发展.在档案学理论及档案事业发展中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就势必要加强对档案学术评论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确认识谢伦伯格的档案价值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清澄 《北京档案》2001,23(10):18-19
陈忠海先生在论及我国档案价值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时说过:"档案价值概念应该确切简明,不应复杂抽象.  相似文献   

12.
笔者聆听了美国档案学者对谢伦伯格“双重价值论”的阐释后,联想到国内档案界人士对这一学说的认识,产生一些想法,供大家思考。  相似文献   

13.
来源原则是国际档案界公认的档案专业的基本原则。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它一度遭受冲击;但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北美档案界逐步扭转了质疑和批评的态度;90年代伴随“电子文件”概念的普遍采用,国际档案界重新承认了它对电子文件的适用性及在档案专业中的核心地位,形成新的来源原则,在电子文件时代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电子文件收集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档案鉴定——鉴定什么——档案鉴定基本问题思考之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认为档案鉴定的主要内容是对档案价值的鉴定,价值鉴定是档案鉴定的核心。对有些学者提出的完整性鉴定、原始性鉴定、真实性鉴定、准确性鉴定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些都不易列入档案鉴定的范畴,最起码不易作为档案鉴定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高畅 《山西档案》2006,23(3):18-20
档案馆参与现行文件开放,引起众多档案学者对档案学相关理论做出思考,作者总结了文件价值主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和文档一体化理论中一些观点的分歧并进行简要评析,指出了这场争议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菊兰在2005年第1期《档案学通讯》上撰文认为,档案的根本价值在于档案的利用。从档案利用对象的发展变化看,档案利用经历了两次革命。从古代的特权利用走向现代的限制利用,是档案利用的第一次革命。档案利用的第一次革命使得现代档案利用的概念与理论体系得以创立。从限制利用向自由利用过渡,是档案利用的第二次革命,也是当前的档案利用形态。第二次革命必然要求理论的重构,这表现为:对档案概念的重新界定,对档案所有权的重新认定,从而带来档案价值的重新阐释。  相似文献   

17.
档案价值鉴定基础理论若干关键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档案价值鉴定概念的定义不能仅停留在业务工作内容、程序和结果层面,而应尽可能地揭示其本质,明确其具体涵义,把精力集中在那些真正需要解决的实质性问题上。任何一项价值鉴定,都离不开三个基本要素,即鉴定主体、鉴定依据和鉴定程序。这三个基本要素影响和决定着档案价值鉴定的质量,即"价值三元组"。通过构建相应的作业模型,可以较为明确地认识"价值三元组"对合理判定档案价值的影响效用,从而更有利于我们深入开展档案价值鉴定工作。过分强调"直接鉴定法"的作用、重"原则"轻"规则"、混同"价值"和"意义"概念,是我国档案价值鉴定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三种主要思想认识偏差。充分认识职能鉴定法的工具意义,根据立档单位的实际情况确立完善的档案价值鉴定规则,将档案价值鉴定建立在评价档案的"确定性因素"基础上,才是我国档案部门应当选择的正确行动方向。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一门学问,为明确该学科研究的对象与范围,必先研究该门学科的概念定义.因此,对一门学科概念、定义的研究,是该学科理论建设的基础,同样,作为档案学的理论基础,档案界的老一辈学者也为此作出了不少的贡献.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老一辈档案学者就档案定义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档案定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形成了不同的见解,为档案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杨静  林虎 《山东档案》2012,(2):20-23
一、建国后一90年代末我国档案利用理论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回顾) (一)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形成 我们认为: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的颁布、吴宝康教授《论当前档案工作方针的正确性》和《关于档案工作矛盾问题的探讨——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笔记》两篇学术论文的发表以及新中国第一部《档案管理学》的出版,是我国档案利用理论形成的显著标志,它们宣告着我国档案利用理论的诞生。  相似文献   

20.
对档案价值的概念,构成因素和实现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集中阐述了档案界常用的有关档案价值几个概念的涵义,用新的观点分析了档案价值构成的因素,从基本的方面讨论了档案价值实现的条件,企望能为深化认识档案价值,搞好档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