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王蒙无疑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大家。他的沧桑经历,他的处世哲学,他的思想情感,从他的创作中读者都能细细体会。他是复杂矛盾的,却也是真实具体的。王蒙是当代文坛上高产的作家,在他小说作品中,读者看到了一个熟悉而独特的字———“海”。王蒙对海情有独钟,孜孜不倦地在小说作品中对其进行描写,海折射出了王蒙的思想情感与理想追求,而王蒙自身也似一片汪洋大海般博大精深。另外,王蒙的语言具有一种“海”的气势,排山倒海,洪浪袭来;他笔下塑造的小说人物形象更具有一种“海”的气质。  相似文献   

2.
就其45年的小说创作而言,王蒙可称老作家了.但他又毫无老态,仍能不时给文坛增添新鲜气息.这个现象值得研究.本文透过王蒙小说创作中两个貌似截然不同阶段的表象,触摸到流贯其间的原动力:青春的精神状态.这种可贵的状态,无论是对“革命+青春”式创作,还是对“反思+求变”式创作,都具有决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相宽 《文教资料》2010,(34):12-13
体制内的身份和高度的责任感,使王蒙的创作与主流意识形态息息相关;敏感的艺术直觉和积极的探索精神,使王蒙的创作具有鲜明的先锋性。直面政治身份和文学身份的微妙关系,是王蒙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这也使他走上了孤独而执著的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王蒙在新时期的小说创作进行了梳理,描述了其小说语言从理性运用向非理性运用的转变轨迹,揭示了这种转变与作家文化心态转变的内在关系,认为其小说语言的非理性运作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文学前27年(前17年加新时期前10年)的发展历程中,王蒙经历了一个由否定自我(“非我”)到重建自我(“还我”)再到反现自我(“省我”)的痛苦过程。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王蒙无限度地夸大信仰,从而丧失了自己的审美个性;新时期伊始,王蒙呼唤人性回归。要求确立作家在作品中的自我人格形象;之后,新时期文学步入反思时代,王蒙大胆地对自我进行反观和审视,从而实现了作家人格形象的自我超越。同时,本文又试图从王蒙个人的“非我”——“还我”——“省我”发展历程中追寻中国当代文学所走过的艰难的生命足迹。  相似文献   

6.
王蒙是一位敢为天下先的作家,他历尽沧桑和磨难,但始终不改赤子之心。在新的历史时期,他大胆地运用意识流等多元化艺术表现手法,同时又身体力行,借助多元化的艺术手法表现多样化的真实,使其艺术作品富有了多彩的艺术品貌,独树一帜地显示出怡心养性的消闲理念和一种斑驳陆离的“杂色”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充满了爱和恨,但他不滥用爱和恨,他好像是一位守门员,从各个角度接过生活的球,他从各个方面探讨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人物的评价更加具有历史感。所以,王蒙的创作起到一个先锋的开拓作用,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缩影。  相似文献   

7.
论文主要从主流性的底层叙事,以及此外的其他表达空间两大方面,对2006年度中国短篇小说创作状况做了一个概括性的描述和评价。并由此进一步涉及对当前文学批评话语的若干反思,以及如何正确看待和评价当前文学创作等一些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变动频仍的历史进程和不愿定位于书斋型知识分子的个性气质决定了王蒙必然是一个不安分的自我,一个复杂的存在个体,混合着文学家、政治家、思想者等多个鲜明的精神维度。他的小说创作就是他这种“多棱体”性格的重要显现形式,伴随着时代进程的推移和创作观念的变化,而呈现出由政治书写到政治“祛魅”的艰难转型轨迹。与时俱进的艺术探索和思想突破同不可遏制的“少共”怀旧情感长期交织在一起,导致了他小说创作理性与感性的尖锐冲突,与现实既保持着一定的张力又保持着一定的合力,展示了鲜明的杂色状态,隐现出他既肩负着内化于骨予里的历史重任又带有着倔强的个人性格和个人才情的双重品格,显示了一个文学史意义上的个性独异、难以替代的小说家的创作实绩。  相似文献   

9.
郁宝华 《现代语文》2009,(10):73-75
“五四”时期的现代小说中出现了许多知识分子的弱者形象,这些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作家们的自我形象,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自我认知及其心理历程:从以西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自傲于传统文人,到经历现实的挫折,在现代社会找不到合适的位置而变得软弱、感伤、哀怨、自卑。这种自我认知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内涵的。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的现代小说中出现了许多知识分子的弱者形象,这些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作家们的自我形象,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自我认知及其心理历程:从以西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自傲于传统丈人,到经历现实的挫折,在现代社会找不到合适的位置而变得软弱、感伤、哀怨、自卑。这种自我认知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内涵的。  相似文献   

11.
初中多以写记叙文为主,笔者在这里就学生怎样写好记叙文,根据多年实践,谈谈如下的思考。我认为,要想把记叙文写好,就必须在“真”、“情”、“美”、“新”四个词上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论文是对2008年度中国短篇小说的整体创作状况所做的概括性描述和评价。从取材和主题上看,本年度的短篇小说主要集中于底层经验、现代生存感受和“文革”记忆三大方面。而从叙事形态上看,则主要有传统化叙事、诗化叙事和实验性叙事三大类型。  相似文献   

13.
:“个人化”写作是九十年代小说创作中的一种显目现象。它既区别于其他创作现象 ,也不等同于“私人化”写作 ,有其自身的显著特征和独特意义 ,已引起文艺界的普遍关注。本文试图从上述几方面作出浅薄的评析。  相似文献   

14.
在“新时期”文坛上,王蒙被评论界视为“复出”作家、“意识流”作家或“现实主义”作家,但我认为,某种意义上他还可以被称作“新时期”的“革命作家”。当他以多义、有趣、感伤、尖刻或故意偏离等多样缠绕的叙述形态“叙述”革命和个人的“关系史”的时候,人们会注意到其创作“自述”与小说在无形中其实呈现为一种缠绕、互疑的关系。是什么刺激了王蒙“自述”的欲望?怎样看待“自述”与小说之间存在的矛盾和不一致的现象?或者说,借助于对这一现象的细读,能否将作家创作世界中某些重要的侧面再度打开?于是,在创作“自述”与中篇小说《布礼》之间的关节点和有意味的纽结,就需要稍微留心了。  相似文献   

15.
李劼人的小说代表作《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被称为“大河小说”三部曲。关于作品,已有论者从历史、社会、民俗、人物形象等角度进行了论述。但是笔者认为,作品之所以能滋味常新、价值永存,更得益于作者另外两种略被忽视的创作视角,即平民的视角和文化的视角。平民的视角让他体察了一个真实的民间社会,而文化的视角则使他挖掘出深藏于民间的独特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6.
沙汀在长期的小说创作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定势,热衷于描写人物的争吵便是其中之一。人物争吵的主要类型有狗咬狗型,民与百相斗型,家庭纷争型,同事、乡民之间争吵型,看客与看客争吵型等五种。这一定势的形成,有地理历史的原因,也有童年体验和婚姻生活的影响。这一定势的形成。使他的小说注重人物争吵的描写,并以此作为一个视角,透视了川人的“吃讲茶”化,从而丰富、拓展了现代学作品中民俗描写的内容和领域。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文坛,张炜是一位有影响的作家。他有着沉重的道德意识和知识分子的救世理想,“道德”是张炜小说的基本价值立场。面对着重物质而轻精神的当代中国,张炜强烈呼唤知识分子的救世责任。但是,张炜创作价值取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张炜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从高蹈的理想者、不流于俗的漂泊者逐渐回归到生活中的本真状态。  相似文献   

18.
新津,水城也。好水孕好鱼。丰富的水资源为众多的鱼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平静宽阔的河流里河鲜鱼类众多:黄辣丁、刺婆、石爬鱼、桃花鱼……应有尽有,不胜枚举。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剪纸作为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更以其独特的魅力表现着我们美好的生活。我,一个剪纸爱好者,最大的心愿莫过于用剪刀把生活的精彩一点点绘制;我,一个教育工  相似文献   

19.
海明威在自己毕生的文学创作中为后辈作家树起了一座全新的路标,欲想了解这个路标,读者可以从他的"冰山理论"中找到答案。旨在解析海明威小说创作中的省略现象,从五个方面去领略大师的这一匠心独运,和读者一同走进他所设下的"空白"地带。  相似文献   

20.
丁玲早期的创作显示着一种女性自我的困惑,而转向革命的认同,则成为克服自我困惑的重要途径。在这自我认同转向的背后,可以看到知识分子自我转变的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