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前提,以培养学生自读能力为目标的“语文导读法”,有利于解决教学过程中教与学、讲与练、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等基本矛盾,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这一当代教学论的基本原则.“导读法”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读书的阅读教学方法.小学生的“自读”有别于成年人的“自读”.成年人的自读是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下进行的,属“个体内向”型;小学生的“自读”则是在教师指导和班级群体支助下进行的,属“群体外向”型,因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文言文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在实践中运用了“四步导读法”,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导读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阅读的教学模式,它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里“教师致力于导,学生循导而读”,在读中掌握知识和方法,在读中发展智力、提高能力。这种教师“教路”学生“学路”师生双边活动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一、导初读、了解文意。识字解词读懂课文是理解内容的基础。学生学习文言文最大的障碍无疑是文言词语和方言句式,帮助学生解决字、词、句难点使学生…  相似文献   

3.
实施素质教育 ,要求教学以实现人的充分和谐发展为目的。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增加主体意识 ,运用主体型教学策略 ,把可能的主体转变为能动的主体。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内在的探究启动 ,才能把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素质。因此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应通过导读、导思、导议、导练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引发学生思维 ,从而提高学生能力 ,发展学生个性。一、导读导读 ,就是教师指导学生依据学习目标和导读提纲阅读教材。“导读”过程主要分三个步骤 :1.通读。其目的是对本节所学内容的整体把握、初步了解。 2 .…  相似文献   

4.
优化教学过程的重点是由“学适应教”转变成“教适应学”,由“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转变成“深化知识理解,重视能力培养”,由“教师灌输地教,学生被动地学”转变成“学生主动地学,教师巧妙地导”。就地理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而言,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导”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导读指导学生阅读指定的教材内容、地理图表或观察模型、观看录像等。首先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读一读”栏目,这个栏目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的是举例子说明正文的观点,有的是拓宽或加深正文的理论知识,有的是补充与正文有关的新资料、新信息。…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力不是教会的,而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阅读实践逐步形成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学习辩证统一,便是阅读训练.“三主学导型”阅读教学就是强调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主体,变教学为导学,变讲读为导读,变注重知识传授为注重能力培养和智力发展,突出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的课堂教学结构.“三主”(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就是构建“三主学导型”教学体系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把教学重心从“教”向“学”转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规律和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始终以导为教,寓导于教。一、导疑古人云“学则需疑”。学生在学习中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自学能力的重要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踊跃提问,学会提问的方法。1.多鼓励,多表扬。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才能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当学生提出比较幼稚或偏离教学要…  相似文献   

7.
历史教学中的导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规的历史教学中,我们常常习惯于教师的提问,而很少去关注如何引导学生提问,这种置学生于被动接受的现状,越来越不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而如何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就显得特别迫切了。传统的历史教学以历史知识的传授为目的,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特征,因而课堂教学“以书本为本”、“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根深蒂固,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而学生则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是知识的“容器”;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多为灌输,只是要把“容…  相似文献   

8.
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提出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有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探究精神融为一体的高素质科技人才 .因此 ,就目前的学校基础教育中 ,必须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努力改革教学方法 .从重传授知识转变为通过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把落实“双基”与培养能力统一起来 ,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统一 .教师用自己研究的方法 ,引导学生沿着化学研究规律积极思维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学生作为知识的“发现者”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的 .为此 ,我们结合初中化学教学 ,对“引导—探究”教学模…  相似文献   

9.
目前,语文教学中妨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表现有三:一是多而杂;二是深而空;三是满堂灌.概括起来,一句话:(女保)姆式的教授法.这种方法置学生于被动地位,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好.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种双方活动,就其二者的关系来说,“教”是主导,“学”是主体.教学的过程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主要不是看他教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是看他在教知识中是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通过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笔者对语文教学应该怎么改、改什么有了明确的认识。在不断的探索中,笔者尝试运用导读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导读法、就是以“三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为指导思想,通过以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为核心的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培养学生的认读释词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质疑探究能力、推断联想能力的一种阅读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要点是:教师“相机诱导”,学生“欲其自得”,着眼于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1.
语文导读法是从“教”通向“不需要教”的桥梁,其基本理念可以概括为三句前后相承(不是三者并列)的话:“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简称“三主”)自读式、教读式、复读式(简称“三式”)是从操作层面进行的一串基本动作,与“三主”共同构成语文导读法的整体框架.语文导读法是一种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教学法体系,在“新课程”语境下仍有其存在的理由.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合一”的理论渊源是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旨在提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升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水平。其中,“教”不是教师的主要责任,教学生“学”才是根本。这种教学理念符合当前课程改革大背景的要求,即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在传统的教学中,教的权威性不可挑战,规定着学生对知识的感知与理解向度。学生的个体性与思辨性被压制,想象性与创造性思维被埋没。同时,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智能”优势。倘若以教师一刀切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3.
导读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来设计教学,与“注入式”教学迥然不同自不待言,就是与“谈话”穿插其间的讲读法比较也有明显的根本性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松绑”,让学生的地位由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无疑是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上的—大变革,然而,在解决旧的矛盾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习惯于“教”,师生间缺少互动,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受到阻碍,这样的教学行为从根本上背离了课程改革的目标。我们试图通过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以“教”为中心变为以“导”为手段。通过引导、指导、辅导,吸引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之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在不断解决“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思考,寻找方法,发展思维。  相似文献   

15.
在课堂教学中 ,怎样才能把“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发展他们的思维 ,培养他们的能力呢?我在教学中运用“导读”、“导议”、“导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学习 ,效果不错。一、导读是基础导读就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 ,目的是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如果学生连书都不会读 ,也就无从发现和提出问题 ,更谈不上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化学教科书不像小说那样引人入胜 ,怎样引导学生去读而且使他们愿意读呢?关键在于教师吃透教材 ,掌握教材内容及彼此间的关系 ,对教材内容加…  相似文献   

16.
邓水胜 《广西教育》2006,(3A):38-39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把教学重心从“教”向“学”转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规律和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始终以导为教,寓导于教。  相似文献   

17.
发现法的倡仪着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如何构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变传统教学中那种“灌输式”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诱导式”,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导学式”不失为一种探索解决这一课题的有效途径。“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想如下:1“导读”以“导读”为起点,旨在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经不仅是“学到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教师的使命,不应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进而能主动地去获得知识和能力。“启导式”教学法是从教学目标中提炼出的具体问题开始的,是以促进学生作为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在方向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主动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这是一种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思路和教学方式。下面谈谈“启导式”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一些尝试。一、启发导读,激起需要,培养自学能力教师教…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说 :“学生的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 ,不待老师讲 ;自能作文 ,不待老师改。教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 ,乃为教学之成功。”要让学生自能读书 ,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以法导学 ,突出一个“导”字。“导”是教师引导学生如何用最有效的方法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小学生受年龄特点的制约和认知水平的限制 ,他们要把知识真正学到手 ,掌握学习方法 ,还离不开教师的“导”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 ,通过自己的努力 ,去发现新知识的过程 ,所以课堂上应该强调“导”。一、导之善问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教学生学会自己提问题 ,是“导”的首…  相似文献   

20.
学校中师生的关系是以教学内容为媒体的“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历来被理解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如何“教”给学生具体的知识 ,如何“教”会学生进行思维 ,我们对教师“教”的功能的理解也往往侧重于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的人格的影响等方面的作用。实际上 ,教学过程应该是借助于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教师与学生形成双向的“教”与“学”的过程 ,即教师在向学生施“教”实现上述教学功能的同时 ,也应该是一个向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通过这种“教”与“学”的活动 ,才能实现教师与学生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