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月二十日至二十八日,我国首届新闻受众研究学术讨论会在安徽省黄山市举行。会议总结了近年来开展受众调查的经验,并就学术问题开展了讨论,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开展受众研究提出了设想。自一九八二年起,北京、江苏等新闻学会相继运用电子计算机对受众在总人口中的分布和构成,报纸、广播、电视对城乡居民的影响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抽样调查和数据分析,用定量和定性将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引进新闻研究领域,不同程度地取得了成果,特别是北京受众调查的结果公布后,国内外反响颇大。  相似文献   

2.
白贵  赵晖 《新闻记者》2001,(12):67-68
2001年9月22~23日 ,“全国第三届受众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河北保定举行。这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和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主办 ,包括全国各新闻传播学研究机构、大学新闻传播院系和专业调查公司的学者、专家共50多人参加了会议 ,共同探讨和研究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大众传媒的受众理论和受众调查问题。1982年 ,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和首都新闻学会调查组进行了“北京地区读者、听众、观众调查”(以下简称“北京调查”)。从那以后 ,我国大众媒介受众研究发展迅速 ,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 ,出…  相似文献   

3.
一、受众研究10年的简要回顾众所周知,新闻传播活动包括新闻的传播者和新闻的接受者,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将新闻的接受者称为“受众”。受众,是一个集合概念,是指一切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获取新闻的人,而不论其社会地位如何。受众研究,旨在研究受众接受新闻传播的规律。它以新闻传播的接受者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调查为研究手段,借鉴传播学、社会  相似文献   

4.
“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这一论点,已被越来越多的新闻工作者认识。但失去了受众的需要,被发现的新闻依然苍白而没有价值。因此,在新闻媒体之间日趋激烈的抢夺新闻受众的争雄中,在深层次的新闻改革中,认真研究受众心理,真正把新闻受众作为新闻活动的起点和归宿,作为新闻事业的主人和服务对象加以研究,不但显得非常必要,而且可以说是关系到新闻事业是否能够生存和健康发展的大问题。在此,本文试从新闻受众心理的内涵和实质、新闻受众心理的主要特征、新闻受众的群体心理三个方面,浅析新闻受众心理。不对之处,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5.
为及时了解受众"五一"长假报道新闻信息需求,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媒介市场调查研究中心于4月13日至17日进行了受众需求调查.  相似文献   

6.
受众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选择、接纳与排斥行为是影响新闻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研究、掌握这几方面的活动规律,可以使我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更有效地关注受众、了解受众、分析受众,从而最大程度满足受众的需求,增强新闻传播的效果。本文联系传播效果研究史及新闻实践,指出受众在现代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科学院新闻研究所、首都新闻学会、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江苏省新闻学会联合主办的首届新闻受众研究学术讨论会于5月28日在安徽省黄山市结束。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及地方的二十  相似文献   

8.
新闻受众学     
新闻学的重要课题,研究受众接受新闻传播的规律。它为新闻的接受者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调查为研究手段,考察受众接触新闻传播媒介的动机、目的、渠道、习惯、方式、时间和场所,以及受众对新闻传播内容的兴趣、需要、信度和评介;研究受众的性别、年龄、职业、政治信仰、生活经历、教育程度、民族  相似文献   

9.
翟红蕾  李明月  陈一凡 《传媒》2021,(21):91-93
数据新闻以全新的新闻表现形态改变了受众对新闻的感知和理解方式.但由于数据新闻受众认知基础薄弱,受众数量积累困难,故而造成其舆论影响效果和社会传播功能受限,研究数据新闻受众的采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受众采用数据新闻的影响因素为实证研究对象,基于UTAUT理论模型和文献分析设计调查问卷,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绩效期望、性能预期、个体创新性和社会因素正向影响受众的采用意愿;同时根据实证结论提出数据新闻优化策略,以期有效扩大数据新闻的社会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10.
来自全国各新闻传播学研究机构、大学新闻传播院系和专业调查公司的学者、专家,以及一些媒体的研究者,共约50多人,2001年9月22-23日聚集在保定河北大学图书馆报告厅,参加全国第三届受众研究学术研讨会,透析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关于大众传媒的受众调查和受众理论问题。会议共收到论文43篇。此前的1986年和199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曾分别在黄山市和萧山市召开过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受众研究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是该所与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主办的。我国首次采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计算机手段进…  相似文献   

11.
受众研究30年回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受众研究,特别是广电媒体的受众研究,在改革开放中前行,研究成果与媒体运用成效彰显。30年受众研究,前承马克思主义人民报刊思想对读者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后续传播学受众研究理论和方法。研究从学界到业界,从学理到实践,再由实践到新的理论层面。思想解放引领了新闻改革,新闻改革提供了受众研究契机,受众研究为新闻改革寻找新的突破口,并不断支撑传媒的进步和发展。回眸30年受众研究轨迹,可获得诸多有利于广电发展的领悟和启迪。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 来自全国各新闻传播学研究机构、大学新闻传播院系和专业调查公司的学者、专家 ,以及一些媒体的研究者共约 50多人 ,2 0 0 1年 9月 2 2— 2 3日聚集在保定河北大学图书馆报告厅 ,参加全国第三届受众研究学术研讨会 ,透析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关于大众传媒的受众调查和受众理论问题。会议共收到论文 43篇。此前的 1 986年和 1 992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曾分别在黄山市和萧山市召开过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受众研究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是该所与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主办的。除两个主办单位外 ,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  相似文献   

13.
马玉宁 《新闻世界》2013,(12):127-128
受众观念研究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受到新闻传播学界和传媒业者的重视,当前媒介融合成为新闻传播业发展的大趋势,媒介融合时代受众研究是传媒业发展的前沿课题。本文通过对受众观念研究回顾,梳理我国新闻传播学界对受众研究的成果,通过对当前我国媒介融合进程及现状的再认识,对媒介融合时代受众观念研究进行学理上的探讨,试从媒介融合大背景下以受众观念研究的视角为当前传媒改革提供突破口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子川 《新闻记者》2007,(9):78-78
法新社(AFP)【2007年8月16日报道】哈佛大学新闻、政治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长达一年的研究发现,新闻受众正在远离电视和报纸,并将互联网作为主要的信息来源,这最终将导致地方报纸的消亡。人们对提供新闻  相似文献   

15.
余萍 《新闻前哨》2007,(10):79-79
新闻改革的任务之一是提高新闻宣传质量,使广播电视新闻更受受众欢迎,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广播电视新闻是通过调动人的视觉和听觉系统来获取新闻信息的。所以,在强调新闻指导性的同时,要研究受众对新闻的心理效应,根据受众的心理特征、求知欲望和收听收看倾向等,来提高我们的广播电视宣传质量,使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广大受众服务。  相似文献   

16.
观众也是新闻传播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众是新闻节目生存发展的前提。没有了观众,新闻就不能完成其传播过程,新闻价值也无从实现。观众研究是事关新闻节目的定位,样式和发展的重大问题。长期以来,传统的受众理论常常把观众和受众混为一谈,把观众研究等同于受众研究,把观众直接叫做受众。它强调要对受众进行  相似文献   

17.
唐宋 《新闻与写作》2004,(7):10-11,17
遵循经济规律是实现财经新闻社会价值的要求新闻价值是新闻报道价值的简要表述,主要体现为新闻对社会的积极作用。“从严格含义上看,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与受众、社会之间的需求关系,表现为对受众和社会需要的满足……”显然,研究新闻价值就得从剖析新闻与受众及社会关系入手,从新闻事实满足受众和社会需要的程度去考察。当新闻通过媒介传播出去,满足了受众和社会的共同需要时便产生圆满的价值效益,或者说实现了新闻报道的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来自全国各新闻传播学研究机构、大学新闻传播院系和专业调查公司的学者、专家,以及一些媒体的研究者,共约50多人,9月22日—23日聚集在保定河北大学图书馆报告厅,参加全国第三届受众研究学术研讨会,透析市场经济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19.
新闻的传播对象是受众,离开了受众,新闻工作就失去了意义。要搞好新闻工作,提高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就必须研究受众的心理,掌握受众的心理规律,围绕受众进行新闻策划,使新闻报道准确反映受众的需求,正确表达受众的好恶,引起受众的共鸣。本文以报纸新闻宣传为例,分析探讨了好奇心理、对比心理、得益心理、求近心理等几种常见的受众心理。  相似文献   

20.
开栏的话:受众是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接受者,也是整个传播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对受众的不同认识和不同态度,直接影响着新闻传播模式和传播效果,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将影响到媒体的生存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和媒介逐步走向市场,受众日益受到各新闻媒体的重视,受众研究和受众调查在我国得以逐步展开,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深度上,对受众的研究都是不够的,甚至在某些媒体和某些人心目中,受众意识和受众地位、作用还是比较模糊的,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新闻改革的进一步开展。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