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田里的守望者》自塞林格1951年问世以来备受推崇,经久不衰,但因极具个人特色的叙事风格和独特自然的口语体语言使其翻译难上加难。因而从翻译的两大基本策略,归化与异化角度比较施咸荣和孙仲旭二译本,通过语言文化分析,使归化异化综合使用,相得益彰,不仅提高译本质量,更促进文学翻译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作为主体,不可避免的会彰显其主体性。本文以目的论作为指导,探讨了《赛珍珠传》汉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彰显。重点研究归化策略的使用,增补解释性翻译的运用和句子功能的再现,指出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目的读者的需求,积极发挥主动性,力求翻译出优秀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红楼梦>杨宪益译本及霍克斯译本的部分译文进行对比研究,力图找出两个译本译者采用不同翻译方法的原因.文章以德国的"目的论"为指导,通过对翻译的目的、译者与原作者、译者与译语接受者、译者与发起人之间关系等影响翻译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最后得出结论:杨宪益译本倾向于异化,霍克斯译本倾向于归化;两位译者都尽力本着忠实于原文和忠实于读者的态度,遵从了忠诚原则.同时他们竭力实现其各自的翻译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当代译论中的"文化转向"使得翻译界对译入语文化因素的重视达到了空前的地步。因此,本文以林语堂译本《浮生六记》为例,从文化入手,结合译者的翻译目的、翻译策略等来分析文化信息在翻译过程中的具体传递。  相似文献   

5.
翻译的“目的论”认为,所有翻译要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由于译预期达到的目的或功能不同,决定它在翻译过程中处理方法的不同。翻译不是纯语言的转换活动,它体现了不同化之间的交流。因此,如何处理化差异现象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依据“目的法则”,林语堂在《浮生六记》的英译本中善于兼用归化和异化的方法,既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又保留了中国化的特点,达到了两的满意结合。  相似文献   

6.
优秀的电影字幕翻译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有力助推器。和文学翻译相同,电影字幕中文化因素是译者最难处理的部分。作为文学翻译的一个分支,字幕翻译不仅具有文学翻译的一般特点,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即时性、大众性和综合性。文章从字幕翻译自身的特征出发,以目的论为理论指导,通过分析电影《霸王别姬》和《风月》的英文字幕,探究字幕翻译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职务名称传达一个人的身份和职责,我们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正确解读职务名称的含义。文章以学校、公司、政府部门中的职务名称的中日翻译为研究对象,认为中日两个汉字国家中存在着许多类似的职务名称,和同名异义的职务名称,以及源语中有,但译入语中不存在的职务名称。为达到对等翻译的目的,我们在选择翻译策略时需要加以区别,采用异化或者归化翻译法。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地实现英语国家与中国进行信息传递、文化交流、互通有无的目的,借助英汉新闻翻译这一重要路径,结合数则新闻报道实例,以目的论为理论依据,探究新闻翻译过程中归化策略及异化策略的运用,尝试对英汉新闻进行有目的的归化和异化翻译,以期达到更精准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9.
翻译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的重要理论,它于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学者汉斯·维米尔提出,其为翻译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认知模式。文章拟从翻译目的论的视角,对《哈姆雷特》选段的两个中文译本进行分析比较,主要从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三方面分析了两个译本的不同点,从译者的主体性方面分析了两个译本的相同点,以期揭示翻译目的在翻译实践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人类有意图的跨文化的互动活动,译者决定翻译目的,而翻译策略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译者的翻译目的。通过对Uncle Tom’s Cabin和《红楼梦》各自两个译本的分析,得出不同历史时代、社会环境、国度和文化等,都会照成译者翻译目的不同,从而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以实现其各自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1.
根据目的论从翻译委托人、译文读者、原文地位等方面分析了《红楼梦》两种英译本的翻译目的,阐明了翻译目的对译者策略选择的影响。霍克斯为了使英美读者欣赏小说,享受阅读的乐趣,倾向于归化;而杨宪益夫妇为了介绍中国文化,主要使用了异化策略。最后从宗教文化、习语和典故三个方面为例对比分析了两种译本翻译策略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翻译过程中需注意的因素是整体翻译的文本功能和翻译行为的目的。作为旅游景点重要构成的佛教寺庙导游词的翻译,要结合英语国家游客背景,考虑游客对我国佛教文化理解和欣赏的程度,运用功能加忠实原则,归化异化相结合对景点导游词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3.
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所采用的策略和方法。文章在阐述语言、文化与翻译三者关系的基础上,以功能主义目的论为指导,结合汉语习语的特点,通过对汉语习语英译实例进行分析研究,来探讨汉语习语英译的策略和方法,旨在为汉语习语英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进而达到促进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译者首先要考虑翻译的目的:为了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世界文化的发展,译者可以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如果译者考虑目的语符合译语读者习惯,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则可采用归化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一种文化活动。译者的翻译策略,受其对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态度影响,并继而影响了翻译最终的结果。对《红楼梦》十二支曲中《晚韶华》-曲两译本的分析表明,从英语读者的角度看。杨宪益夫妇的译本采用了异化策略,即忠实于源语文化的行为模式和表达方式,霍克斯的译本则采用了贴近目的语的归化策略。异化对于源语文化而言固然忠实,但对译文读者而言,却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归化对读者而言易于理解,却狭窄了他们的视野,所以应将两种策略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更有利于意义的传达和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5.
公示语是一种公共场所的用语,它的英译是为了方便在我国境内的外国友人。本文试从目的论的角度对公示语的翻译进行了探讨,指出公示语的翻译应以归化翻译策略为主,遵循简洁性、规约性、互文性等原则,并提出了三种翻译方法:直接借用法、间接模仿法、解释意义法。  相似文献   

16.
使用目的论及归化异化翻译方法的理论,比较大卫.霍克思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红楼梦》两译本中对称谓语翻译的5个例子,用以解释国内外读者对二译本反响不同这个问题,即不同的翻译目的决定了译者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并因此决定了读者对译作的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17.
翻译目的论认为,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整个翻译行为的目的,即目的决定方法。翻译不是纯语言的转换活动,它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因此,如何处理文化差异现象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依据“目的法则”,JeanneKelly和NathanK.Mao(茅国权)在《围城》的英译本中善于兼用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来翻译文化词语,既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又保留了中国文化的特点,达到了两者的满意结合。  相似文献   

18.
翻译的"目的论"认为,所有翻译要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由于译文预期达到的目的或功能不同,决定它在翻译过程中处理方法的不同。翻译不是纯语言的转换活动,它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因此,如何处理文化差异现象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依据"目的法则",林语堂在《浮生六记》的英译本中善于兼用归化和异化的方法,既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又保留了中国文化的特点,达到了两者的满意结合。  相似文献   

19.
姚春燕  张晶 《华章》2008,(16):50-50
公示语的双语化已经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以及城市国际化的必要部分和重要标志,但是公示语译文却存在诸多不足.本文以搭乘电梯注意事项的英译文为例,运用目的论的三法则,从目的论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进而指出多数公示语译文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功能主义目的论的角度探讨了《红楼梦》茶文化的翻译。作者以杨宪益和Hawl〈es~《红楼梦》英译本为依据,通过对比分析译文,得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任何大胆的改动只要服从目的法则都可接受。从这一角度看,霍译本旨在带给西方读者更多的阅读愉悦感,他采用归化的策略来满足接受者的需求。这样的转变达到了译者的翻译目的,是成功的文学翻译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