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体育课堂常规是保证体育教学正常进行的基本要求,是师生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良好的课堂常规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条件,是上好体育课的必要保证,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一、确定常规内容每学期的开始,教师就要将学生需要遵守的常规要求确定好,这个问题解决好了,课堂常规就初步形成了。通常情况下,课堂常规可以分为课前常规、课中常规和课后常规。课前常规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教师课前常规和学生课前常规。教师课前常规主要涉  相似文献   

2.
趣味学语文     
活动准备: 要求学生翻阅各种资料,搜集几则有关学习语文的趣味故事(包括学习语文有趣的方法),也可请教父母或其他人。在课前写成文字材料(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写成故事或相声剧本),交给班委会,由班委会按内容分类,排好顺序进行交流。交流时要讲清这一材料选自什么读物。  相似文献   

3.
"翻转课堂式"教学,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应用信息化的手段开展英语教学的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只是师生交流知识的场所,这是"翻转课堂式"与"传统教学式"模式最大的区别。1.引导课前预习,点出学习主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在课前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不能在课前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这就导致教师要花费课堂时间检验学习成果,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主题。翻转课堂是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的课堂,信息  相似文献   

4.
倪志刚 《考试周刊》2014,(34):49-49
<正>什么是导课?导课即在教学中,教师用恰当的方式,创设良好的情境,通过一定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导课虽然在一堂课中只占很少的时间,但是它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在上课前要精心设计导课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由无意向注意转化,由平静向活跃转化,由抑制向兴奋转化,由满足向成功转化,尽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保证一堂课顺利进行。导课的方法很多,但无论哪一种方法,都要达到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5.
一、把理论综合与实例训练相结合 复习课较常规课.应是少"点"上的知识,多"线"上和"面"上的知识,这"线"和"面"需要教师课前要做好备课准备,把该"线"、"面"上的部分或全部知识加以串联、提炼、比较和分类,使学生零乱的知识能"站起来"、"排好队",理顺它们的关系.如气体的制取,要从制取气体的名称、药品、装置、条件、操作、收集、检验等方面的共性与差异联合比较,但学生大多只是在表面上有所接受,远远不能在实践和答题中应对自如,还需补充一定数量的例题,习题加以巩同.  相似文献   

6.
<正>信息技术课一直以来都是学生最受欢迎的课,往往上节课刚下,顾不上课间休息,就早早到了机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高涨的积极性、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索欲望。当学生坐到计算机前,难抑操作欲望,往往我在前面操作演示,学生想尽设法脱离监视,自行上网、玩游戏。教学效果往往收获甚微。正因为信息技术课这一特殊性,如果高效率地上好这门课,一直是让我困扰的问题。1.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日常教学中某些教师上课铃响过后,因手头任务还没有  相似文献   

7.
初中历史与社会"体验型生态对话"教学课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菊秀 《文教资料》2008,(11):127-129
本文试图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对历史与社会"体验型生态对话"课堂教学课型的特征、基本策略、基本环节进行总结."体验型生态对话"教学课型对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课堂教学是通过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课前、课中、课后的合作学习,使学生与文本信息、与人交叉立体体验达到张扬个性和生命的多元,以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候课小议     
上课前的一、二分钟,任课教师应在教室门前静候,准备上课铃响之后走进课堂,我们习惯称之为候课。这是课堂教学的一项常规。可惜不少教师常常忽视了这短暂的课前时间。教师遵守候课时间,及时到位,这本身就是教师以身示范的纪律教育。特别是课间十分钟后,学生一时难于安静,甚至因为声音嘈杂,听不到上课铃声,不能及时做好课前准备。如果教师已经出现在教室门前,就有助于学生及时进入课前准备状态。其次,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积极进行思维活动的过程。对学生而言,如果教师按时候课,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用到信息课的教学中,是再也恰当不过了。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巧妙的导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使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10.
赵华宝 《甘肃教育》2020,(4):180-180
一、培养留守儿童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体育课堂上的常规教学尤为重要。课前、上课、课间游戏、下课解散……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无不需要教师引导和教育。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令他们顾此失彼,单凭教师说教很难收到好的教育效果。长期以来,每节体育课,我都提前一分钟到操场候课,所教班级的留守儿童会在上课铃响之时迅速地集合队伍,由体育委员整队带到操场,然后报数,师生问好,形成上好一堂课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课前学习"是最能够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而"微课"是学生进行"课前学习"的重要载体。教师要基于生活实际、学生认知和教学内容设计好"微课",让"微课"具有情境性、体验性与导学性。  相似文献   

12.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那么,什么是幼儿园常规?幼儿园班级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安排和幼儿在各项活动中应遵守的具体行为准则。一、建立常规的必要性1."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国家要依法治国,法律就是"常规",一个单位要正常运转,制度就是"常规"。一个班级要正常进行活动,也要有班级常规。幼儿园的班级常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6,(35):124-125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把"培养学生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作者在教学中发现师生对品德课前资料收集观念淡薄,形式单调,评价无声的问题,于是提出"逐步细化,培养课前收集的习惯;出奇制胜,创新课前准备的形式;及时反馈,重视课前资料的评价"三方面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4.
后疫情时代,学校的网络课程百花齐放.在"云课堂"中,"师讲生听"成了网课常规模式.在小学语文中,如何增强网课师生互动,如何提高网络课堂的学习效率,成为网课教学重点研究的问题.文章研究发现,巧用"预习单、导学案、重点词汇、评价语",让预习单成为课前学习的辅助资料,让导学案成为课堂的隐形老师,让重点词汇成为互动的有效信息,让创意评价成为激励学习的力量,通过"一单一案""一词一评",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成就感,从而促进网络课程的高效学习.  相似文献   

15.
后疫情时代,学校的网络课程百花齐放.在"云课堂"中,"师讲生听"成了网课常规模式.在小学语文中,如何增强网课师生互动,如何提高网络课堂的学习效率,成为网课教学重点研究的问题.文章研究发现,巧用"预习单、导学案、重点词汇、评价语",让预习单成为课前学习的辅助资料,让导学案成为课堂的隐形老师,让重点词汇成为互动的有效信息,让创意评价成为激励学习的力量,通过"一单一案""一词一评",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成就感,从而促进网络课程的高效学习.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是一门相对比较特殊的基础学科,就整个教学环节来讲,有超过一半的时间都是在机房里进行的,学生学习时,需要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才能掌握相关知识.下面就FrontPage中超链接谈谈自己的想法. 超链接是网页组成的重要元素,正是因为超链接的作用,使得因特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构成了开放互动、相互连接的知识网络,方便读者阅读时,灵活地选择,并主动而迅速地获取信息. 一、课堂再现 1.课题导入 学生进入多媒体教室,教师分发课前自己制作好的网页,引领学生浏览"我眼中的上海世博会"这一主题网站,引出本课主题——超链接.接着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可怕的电     
正一天下午,第二节是信息课。上课铃一响,我们就迅速排好队,整整齐齐地走向信息课的专用教室。走进专用教室,映入眼帘的是许多台电脑,老师分好座位,有的同学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我也跟着同学们打开电脑。只听见  相似文献   

18.
<正>"畅游式学习"整体教学策略作为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苏式课堂"教学研究的核心理念,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沉浸其中,自由快乐地学习、顺畅地克服学习障碍、全面深入地掌握学习内容。它由三个板块组成:课前"试水",感受"水温";课中"畅游",各显身手;课后"深潜",思考延伸。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谈谈开展"畅游式学习"要注意把握的三个关键点。一、课前"试水",培养和激发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真正优秀的语文老师,要学会"放手"。因为只有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的亲身经验,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在参与的过程中发展其思维,培养其能力,促进其发展,这才是一位真正对学生"心中有爱"的老师。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课前放手,收集积累夯实基础课前放手让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信息,就是课前事先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进行社会调查、实践。把语文学习由课堂扩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选取江西某高校320名学生样本,从批判视角和主体态度两个维度,通过在通识课授课内容中加入媒介信息素养模块,围绕对"媒介传播的信息是由传播者主宰的""媒介都带有商业色彩和倾向""对于媒介传播的信息,应该是以批判的、个体主导型的方式解读"这三大主体假定内容的检验,采用课前、课中、课后的学生调查问卷反馈分析的方式,以"教师主导型""小组学习、无奖励型""小组学习、有奖励型""小组学习、有奖励、可自主选择素材型"这四种教育模式的实验对比分析,探寻适合高校的媒介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结果显示,教师主导型组在专业名词含义的理解方面以及小组学习、有奖励、可自主选择素材组在对媒介信息素养课程授课的态度表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