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优秀散打运动员的大脑机能能力和神经类型的研究去发现适宜从事散打运动的神经类型,为散打选材、训练和赛中指导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神经类型特征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80.8神经类型量表对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蹦床运动员的神经类型具有明显的项目特征,适合于蹦床运动项目的神经类型为灵活型、稳定型;蹦床运动员比赛成绩与神经类型的相关具有显著意义,故神经类型可以作为蹦床运动员心理选材的一项重要指标;建议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的神经类型特点,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部分11-14岁少年排球运动员的机能、骨龄、反应时、操作思维、神经类型等指标进行测试,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计算机制定出选材数学模式,为少年排球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80.8神经类型测试表”测定广州地区456名不同专项青少年运动员的神经类型。结果表明,运动员神经类型的分布与运动项目特征是基本适应的。射箭、乒乓球、体操等项目运动员神经类型分布较好,1—4型的百分率明显高于其他项目,而摔跤、柔道、举重、中长跑等项目运动员的神经类型不如上述项目好。总体上看,球类、田径等项目运动员的易扰型比率偏高,其中女子的百分率高于男子,少年又高于青年运动员。  相似文献   

5.
中国少年棒球运动员神经类型选材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1991年汉中全国少年棒球锦标赛参赛运动员神经类型的测试和调查,并结合我们对1989年上海全国儿童棒球锦标赛儿童运动员神经类型的测试结果,分析和探讨我国优秀少年棒球运动员的神经类型,以及我国优秀少年运动员与优秀儿童运动员在神经类型、及其神经类型在防守位置分布上的异同点,从而为我国少年棒球运动员神经类型的选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体育系67名大学生的神经类型和机能状态进行测试,分析了体育大学生神经类型及机能特点与体育专项选择之间关系,试图为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神经类型特点的运动项目及体育教学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神经类型的研究表明:神经类型是由先天遗传决定;神经类型是才能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生理基础;运动员神经类型的选择应根据各自专项的特点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上海市二、三线谢击运动员进行神经类型测试,探讨射击运动员选材问题。三线女子运动员的测试研究指标有生活年龄、骨龄、身高、体重、神经类型等指标,二线测试研究指标为光反应。研究发现:(1)三线女子步枪和三线女子移动靶两小项之间运动员生活年龄无差异,而骨龄存在差异的趋势,身高、体重具有显著性差异。(2)三线女子步枪和三线女子移动靶运动员偏向灵活型的神经类型百分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移动靶运动员神经类型偏向灵活型的百分比较高。(3)二线男子手枪慢射和二线男子飞碟之间的运动员光反应有极显著性差异,飞碟反应较快。(4)二线男子手枪慢射和二线男子手枪速射,二线男子手枪速射和二线男子飞碟之间光反应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二线男子手枪慢射、速射和移动靶三个项目光反应具有逐渐变快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国29名优秀男女蹼泳运动员的神经类型个性特征及反应时的测试,分析了其总体共同个性特征及其差异,以及神经类型的分布特点,建议在蹼泳心理选材时应注意选拔适应力强。独立积极、轻松兴奋、沉着、有自信心和具有灵活、稳定、安静型的运动员来从事蹼泳运动。  相似文献   

10.
2003年全国青少年网球集训队运动员身体机能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我国网球运动员的机能测试指标的参考值,提供网球运动员的科学训练监控理论依据。在2003年我国青少年网球集训队运动员在江门集训期间对其主要生物学特征及身体机能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以右手为优势手其力量素质占有一定的优势;男性的第一反应时稍慢于女性运动员,而第二反应时却稍快于女性运动员,在集训期问,其运动强度和运动量都较大。表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在集训期间要连续多次进行身体机能状况的生化指标监测并及时调整,本研究对于网球运动员的运动选材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甲级男排运动员对教练员领导行为满意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SS量表对参加2002年昆明海埂训练基地集训的全国优秀男子排球队运动员进行了问卷测试,以深入研究排球教练员的领导行为现状,分析与揭示我国甲级男排运动员期望的教练员领导行为与实际领导行为之差距,进而了解不同特征运动员对教练员领导行为的满意程度,为逐步改进与提高我国排球教练员的训练科学管理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大学生排球运动员人格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C),对参加2007-2008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北方赛区的150名运动员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平、不同训练年限和不同位置的大学生排球运动员在精神质(P)和掩饰性(L)因子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不同性别和不同位置的大学生排球运动员在内外向(E)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不同水平和不同训练年限的大学生排球运动员在神经质(N)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整体上呈现出较强的团队意识、内外向分化明显和情绪比较稳定的人格特征,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社会掩饰性倾向。  相似文献   

13.
在2010年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长春赛区集训和比赛期间,利用吉林体育学院实验室对25名不同位置优秀排球运动员进行有氧运动能力相关指标的测试、分析以及特征与规律的研究,为未来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研究方法:对即将参加2010年全国大学生排球超级联赛的25名优秀运动员进行有氧能力有关指标进行测试,最大吸氧量(V02max)采用德国产Jaeger Oxycon Pro心肺功能仪以及LE6000跑台进行直接测试,功率采用瑞典产Monark839E无氧功率车进行测试。血乳酸采用YSI-1500便携式血乳酸自动分析仪进行测试,研究结果:通过递增负荷运动中最大摄氧量、最大心率、最大功率、运动后血乳酸等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显示场上不同位置运动员有氧耐力指标存在较大的差异,表现为副攻〉二传〉主攻〉接应〉自由人;结论:排球运动员场上不同位置运动员对有氧能力的要求不同,但是现代排球运动对运动员的有氧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4.
以参加2004年全国女排甲级联赛七支队伍的运动员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四项排球专项身体素质进行测量和数理统计分析.揭示我国甲A女排运动员四项专项身体素质在运动员全过程多年训练中的变化趋势及特点.使排球运动员对自己在全过程多年训练中专项身体素质变化过程有个整体、清晰的认识;教练员能够有一个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正确思路,使运动员有更好的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甲A女排后排进攻战术运用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排进攻战术包括用立体进攻和后排强攻.对我国2001-2002年度甲A女排联赛后排进攻战术运用情况的统计分析表明:我国A女排后排进攻战术的组成率高于前排进攻战术的组成率;后排进攻战术中,立体进攻战术的直接扣死率高于前排快攻掩护攻的直接扣死率,后排强攻的直接扣死率高于前排强攻的直接扣死率;而我国甲A女排后排进攻战术的使用率却远低于世界女排强队.提高后排进攻战术的运用率与战术质量,是提高我国甲A女排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女排在第28届奥运会排球赛上的技术统计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主要采用录像统计法、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比较分析法等,通过对我国女排在第28届奥运会女排赛的录像进行技术统计、分析,找出了中国女排在技战术上的优势和不足;以期为中国女排今后的训练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主要采用录像统计法、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比较分析法等,通过对我国女排在第九届世界杯女排赛上后排进攻的状况进行统计分析,找到了中国女排后排进攻运用上的不足;为中国女排备战明年的奥运会提供训练上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第30届奥运会中国女排与欧美女排优秀接应二传运动员从年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以及竞技等方面进行专位竞技特征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世界女排接应二传队员在专位特征上具有较大的优势;中国女排接应二传队员在年龄、身体形态方面处于中等水平,身体素质具有较大的优势;中国女排接应二传队员的进攻能力及对球队的贡献率次于欧美女排优秀接应二传。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参加第十届全运会沙滩排球决赛阶段的全部男女运动员进行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旨在探讨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发生规律,为预防和减少沙滩排球运动损伤提供有效依据.结果显示,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总体发生率为47.7%;急性运动损伤发生率的解剖学分布由肢体近端向远端逐渐增高,慢性损伤则呈相反趋势;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的足踝部急、慢性损伤以及拦网时的运动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国外.及时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态调整运动负荷、积极创新多样有效的训练方法、进一步提高准备活动质量、完善技术动作等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运动员的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20.
通过1995年全国女排甲级赛的调研,分析目前我国女排发球的攻击性、发球形式 的运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和改进发球技术训练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