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开展以后,有些地方报纸批评报道明显地少了,有的甚至很难见到一篇象样的批评报道。是社会上没有该批评的问题吗?显然不是!那么,批评报道还要不要搞?如何搞好?这是目前许多报社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批评报道是否属于正面宣传?如何看待批评报道在贯彻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中的必要性?我以为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应该把批评报道是否属于正面宣传与以正面宣传为主时该不该重视批评报道分开;把批评报道的属性与批评报道的作用分开;把宣传报道分类与宣传报道艺术等人为因素分开。《正确的新闻批评也属于正面宣传》(见《新闻战线》1991年第4期)与《批评报道不能列入正面宣传》(同上)两文,从  相似文献   

3.
批评报道是媒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重要形式。在采写批评报道时,如何把握分寸,使问题得以解决而又不激化矛盾?笔者结合今年上半年参与的一组批评损农的报道,谈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4.
电视批评性报道是舆论监督中影响大、震撼力强、见效快的一种监督方式。如何使批评报道既发挥匡正风气、净化道德、鞭笞邪恶的作用,又做到帮忙而不添乱?本文试图从5个方面进行阐述。 选题:有所为有所不为 批评报道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与社会舆论所形成的压力往往给被批评对象造成极大震撼,同时也在观众中树立了威信。是不是所有反面的东西都可以作为批评报道的素材呢?答案显然是否  相似文献   

5.
批评是不是一定就要疾言厉色?显然不是。那么新闻报道中,批评报道如何表达立场?如何在倾向性明确的情况下做到客观真实?尽量核实、尽可能给被批评者说话的机会、尽量在表达上客观准确……这些的确重要,但是如果把被批评的事实像讲故事一样,不加任何评论却有选择地讲出来,效果也  相似文献   

6.
批评性报道要不要搞?如何搞?这个问题是多年来人们经常议论的一个热门话题。根据新闻实践中的习惯理解,批评报道是指通过新闻工具对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及坏人坏事进行揭露批评的一种报道形式。它不同于一般揭露性报道,它批评的对象主要是正在发生的、尚未解决的问题。它也不完全等同于舆论监督,而是舆论监督的一种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批评报道是否属于正面宣传?如何看待批评报道在贯彻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中的必要性?我以为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应该把批评报道是否属于正面宣传与以正面宣传为主时该不该重视批评报道分开;把批评报道的属性与批评报道的作用分开;把宣传报道分类与宣传报道艺术等人为因素分开。《正确的新闻批评也属于正面宣传》(见《新闻战线》1991年第4期)与《批评报道不能列入正面宣传》(同上)两文,从题目来看是对立的,但从内容上看,所引论点、论据却基本相同,只是各自作了不同的发挥。前者之所以得出那样的结论,问题就出在没有注意上述三个“分开”。  相似文献   

8.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开展以后,有些地方报纸批评报道明显地少了,有的甚至很难见到一篇象样的批评报道。是社会上没有该批评的问题吗?显然不是!那么,批评报道还要不要搞?如何搞好?这是目前许多报社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岳阳晚报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比较明确。他们认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推动各项工作前进的有力武器。报纸上经常刊登一些批评报道,是正常的事情,只要批评的出发点正确,抓准问题,实事求是,真正地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是会得到有力支持的。今年,岳阳晚报在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的同时,  相似文献   

9.
如何提高批评报道的正效应?对这个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的经验,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经济建设服务,是提高批评报道正效应的唯一途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后,报纸在进行大量正面教育的同时,也进行批评报道是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如何提高批评报道的正效应?关键是明确搞批评报道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就是邓小平同志在南巡重要谈话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符合这个指导思想的,就坚决搞好,不符合这个指导思想的,就不要去搞。当前,搞好经济建设是大势所趋,批评报道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因为它代表了党和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搞批评报道难,搞广播电视批评报道更难。难在如何使被批评者在我们的话筒前、镜头下现身说话,躬身自省;难在如何现场拍录到被批评者的丑闻丑事,用事实来教育和感动受众;难在如何使有关领导感到批评报道不是在给他们脸上抹黑,而是在帮忙,为他们“擦灰尘”。 在新闻工作实践中,我有意识地对如何搞好广播电视的批评报道进行了探索,体会到采写批评报道一定要坚持做到: “恨”字切入 “成”字归宿 有的记者看到社会上一些不正常现象,常常出于激愤,因而用字刻薄,图一时之痛快。怎样处理好这个问题?我觉得应当采取“恨”字切入,“成”字  相似文献   

11.
在贯彻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中,有些同志认为搞批评报道违反了这个方针,也有人提出取消批评报道。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还要不要批评报道?这是当前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李瑞环同志说:“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不是不要批评报道。”他指出:“批评报道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坚持和改进的问题。”一切事物的组成都有两面:正与反。而且又是矛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搞新闻工作的同志都有这样的苦恼:写批评报道难,写好批评报道更难。批评一个单位,往往得罪一个单位;批评一人,往往得罪一个人。许多人在口头上表示“闻过则喜”,而事实上则是“闻过则怒”,“闻过则跳”。 那末,批评报道难是否就不搞或少搞? 我在报社群工部门工作了十多年,所涉大多是批评稿件。我个人认为,批评报道并不可怕,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加强和改进批评报道,以适应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自己多年对  相似文献   

13.
关于批评报道的选题艺术,笔者曾在《新闻知识》1990年第7期发表一篇文章,题目是《“抱西瓜”与“拣芝麻”——谈谈批评报道的选题艺术”。本文要谈的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批评报道选题中的上、下两头的问题。“吃透两头”,这是新闻工作者的几句行话。那么,上、下两头在批评报道选题中各占什么位置,二者的相互关系又是什么呢?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总结过去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采写批评报道难,是记者长期的感触。难在哪里?倒不只是因为批评报道常常会给记者带来种种意想不到的责难和磨难,而是难在如何使报道起到积极、鼓舞向上的作用;难在如何使被批评者能接受批评,从而躬身自省,重新奋起,轻装前进;难在怎样使有关领导者感到批评报道不是在“拆壁脚”,给他们脸上抹黑,而是在帮忙,为他们擦灰尘。 从我国社会目前的状况看,要从根本上消除这些“难”是不容易的,有赖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达到较高的水平。但从记者工作本身来说,讲究批评艺术,把握批评分寸,摆正记者在  相似文献   

15.
《家报》作为都市生活类报纸,批评报道是自创刊以来就一直坚持的新闻报道形式之一,很受读者的欢迎。但做记者的都知道,批评报道也是最易“惹祸”的报道形式。那么,在采写批评报道时,如何把握分寸,使问题得以解决而又不激化矛盾呢?我们结合自己的工作.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胡广清  郭红 《新闻前哨》2003,(10):50-50
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 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选取批评报道的“点子”,一个重要的选择标准:是否围绕当时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宣传,是否涉及党委、政府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焦点访谈》处理得较好。如为配合国家有关部门整治农村生产资料市场,连续播发了《复杂的复合肥》、《劣种怎到农民手》、《政策肥肥了谁?》三期批评报道。  相似文献   

17.
在一组系列性的批评报道发表前后,有人布置下面拒绝记者采访,有人无理控告报道“损害政府威信”,要求“赔偿损失”,应当如何同这种抵制舆论监督的行为作斗争呢?  相似文献   

18.
在批评报道中,如何 处理“点名”批评问题,不 可轻率马虎。实践证明,对 同样一个批评对象,如果 该“点名”的没有“点名”, 特别是不该“点名”的点了 名,社会效果会大不一样, 有时甚至会产生严重的负 效应。 为什么在批评报道中对 “点名”批评要特别慎重 呢?这是因为,自尊之心, 人皆有之。一个人有了某 种过失,心中已萌悔恨之 念,没想到自己的名字忽 然白纸黑字地登在报纸  相似文献   

19.
孔绍谦 《青年记者》2003,(10):28-28
在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的同时,开展批评报道,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影响恶劣的事件进行曝光,发挥舆论监督职能,这既是党和政府对新闻事业的一贯要求,也是新闻媒体的一项神圣使命。鉴于批评报道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新闻宣传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应该是开展批评报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么,批评报道如何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20.
坚持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并不是不要批评报道。新闻批评是新闻界公认的最大难点,如何坚持和改进新闻批评,确是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不容回避的一个难题。其中当然包括新闻批评如何选题的问题。“西瓜”与“芝麻”比喻的是批评报道选题中的大与小。这里主要是指批评题材教育意义的大小而言,而不是指被批评者机关、干部地位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