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智学生由于自身发展的障碍,在身心发展方面存在独特性,他们在身体机能发育、神经系统发育等方面与同年龄的普通儿童相比存在差异性。文章分析了培智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其社交行为的影响,通过参与微电影拍摄等实践,为培智高年级学生的团队合作品质的形成提供了真实体验,增强了培智高年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了培智高年级学生社交行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存在国家认同感较高,但责任意志较弱;社会公德认知较高,但责任行为较弱;网络社会责任感发展水平偏低等问题。进一步分析发现,家庭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缺失、学校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不足、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都在阻碍着小学高年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发展,因此提出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途径出发,通过优化家庭环境、创新学校责任感教育、共创良好社会环境等方式开展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法,对172名视力残疾大学生社交技能的状况及其与学校生活品质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视力残疾大学生的学校生活品质总体水平不佳,除了在幸福感、自我概念及独立维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外,其它维度及总问卷均处于平均水平以下;盲生的学校生活品质优于低视力生,低年级的学校生活品质高于高年级学生;(2)视力残疾大学女生社交技能优于男生;高年级学生的社交技能优于低年级;盲生的社交技能优于低视力生;(3)在控制了背景变量以后,社交技能各维度仍可以显著预测学校生活品质的得分。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学校归属感及其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重点中学和非重点中学,从初一到高二10个教学班248名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与自我概念。结果表明:(1)学校归属感与自我概念存在显著正相关;(2)重点中学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和自我概念都显著高于非重点中学的学生;(3)学校归属感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初三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显著低于初一和初二,高二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显著低于高一;(4)学校归属感对自我概念有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欺负行为状况。结果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中存在欺负问题,同时欺负行为存在性别差异,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校园欺凌的发生与学生的社会情感学习能力有关。对西部五省的4744名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发现学生的社会情感学习能力越高,校园欺凌行为越少;社会情感学习能力能够增加学生的正向学校归属感,减少负向学校归属感,进而对校园欺凌行为产生影响。因此,通过实施社会情感学习校本课程,发展学生的社会情感学习能力,创建关心的学校氛围,增强学生正向学校归属感,减少校园欺凌行为。  相似文献   

7.
为考查流动儿童集体自尊的特点及其与学校归属感的关系,选取719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的集体自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总体集体自尊、成员资格自尊水平显著高于男生;(2)小学阶段流动儿童的总体集体自尊、私密性集体自尊、公众性集体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初中阶段的流动儿童;(3)流动儿童转学次数越多,其总体集体自尊和私密性集体自尊水平越低;(4)流动儿童集体自尊与学校归属感显著正相关,具体体现在学校环境、教师行为、学校投入、同伴关系和学校融入;(5)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对集体自尊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预测力为36.4%.  相似文献   

8.
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人班主任承担着连接学校和家长的桥梁任务,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成长的主要监护人。作为小学高年级的班主任更要加强与家长的有效沟通,为高年级学生打造全方位的有效教育环境。但在现实中因为种种原因,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班主任要及时调整方式方法借助新型沟通媒介,建立与家长的有效沟通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学校归属感是学生对学校的认同、依恋、寄托与卷入,是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因素,它包括身份归属感、情感归属感和精神归属感.高校自考管理部门应围绕这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实现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学校育人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当前区域素质教育实施的状况,我们对广西的小学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表明: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素质教育实施的保障条件有了改善;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满意度普遍较高,但高年级的满意度明显低于低年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业压力,高年级比低年级、城区学生比乡镇学生压力感要重.调查表明,考试制度还没有与素质教育的理念接轨、区域性的资源配置机制不足、素质教育的系统理论支持不够是当前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新难点.当前应该要强化政府行为,区域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深入教育内部,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大了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的改革,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也渐渐受到了学校和教师的重视。但是,目前我国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现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目标是使学生的写作素养得到全面提高,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方法与以前相比有所不同,他们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因此,提高高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提高高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对小学生来说,教学方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要提高小学高年级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必须丰富语文教学方式,尽量防止学生出现厌语文行为。本文首先阐述了小学高年级语文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其次对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多样化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以期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归属感是人的基本需要,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能引导学生形成对学校的向心力,在学校形成和谐的校园氛围,收到更好的育人效果.学校和教师可以从身份归属感、情感归属感、精神归属感等方面来培养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从而促进和引导学生在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课程.教材.教法》2017,(5):113-120
减少校园欺凌行为、提升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是杜绝校园欺凌事件的主要着力点。通过对新教育实验学校与非新教育实验学校进行配对抽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并比较校园欺凌、学校归属感的现状以及相关效应,研究发现,参与调查的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频次较低,其学校归属感整体较强。校园欺凌与学校归属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两者对学生的学习表现有显著的影响。新教育实验所创设的理想校园令学生更少地遭受校园欺凌,增强了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对学生学习表现的积极影响显著且稳定。确立与新教育实验精神相通的学校宗旨,借鉴新教育实验思想和实践,对学生的校园学习与生活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也是我们语文老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近年来,我一直从事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从总体上看,目前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仍不尽人意,特别是高年级,高耗低效的现象仍很突出.综合分析一下,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抽样调查了广东省佛山市五区268名小学高年级学生,从调查小学高年级学生在青春期性知识、性心理和性伦理方面的表现入手,分析并评价了学校和家庭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现状。最后,对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学习动机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为有效地对小学生实施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等相关问题提供依据。方法:以学习适应性测验和学习动机诊断测验为主要工具对100名小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动机没有性别和年级的显著差异,但得分总体上比较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存在年级和性别的显著性差异;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适应性能力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结论: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动机总体水平偏低,并且与学习适应性能力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在学科中的综合能力,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被广泛应用,起到了良好的辅助教学作用,为提升学生在小学数学中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提供了支持。通过对借思维导图助力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剖析了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中的重要作用及实施策略,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白云 《辽宁教育》2023,(8):34-36
<正>专注是人进行一项活动的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对特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一般来说,专注力是认知活动的动力功能,包含了意志自控品质,同时也具备社会功能性。学习活动是小学生日常主要任务,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正确认识专注力,学会如何提高自己的专注力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其学习状态、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学习自信等方面的持续提升。笔者以五年级上学期“赢在专注”一课为例,谈一谈小学高年级学生专注力培养的心理课程设计。一、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专注力的背景小学高年级学生陆续步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增强,渴望成就感和归属感,一旦经历挫折,比人生其他阶段更容易感受到沮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