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态·资料     
昌平图书馆受赠《周而复文集》日前,遵照著名作家周而复生前愿望,其原身边工作人员来到北京市昌平区文化委员会,向昌平区图书馆赠送汇集周而复一生创作的小说、诗歌、戏剧、报告文学、散文、杂文、文艺评论和回忆录等主要作品的22卷本《周而复文集》。据介绍,周而复先生非常关注昌平的文化建设,在他生命的最后时期,依然惦记着文化事业,反复嘱咐身边的工作人员:《周而复文集》出版后,一定用他的稿费购买一些,赠送给北京郊区各区县图书馆。昌平区内有大学32所,是北京郊区县中大学最多的区,学习氛围浓,图书借阅比例高,全区人民欢迎和感谢《周而…  相似文献   

2.
日前,遵照著名作家周而复生前愿望,其原身边工作人员来到北京市昌平区文化委员会,向昌平区图书馆赠送汇集周而复一生创作的小说、诗歌、戏剧、报告文学、散文、杂文、文艺评论和回忆录等主要作品的22卷本《周而复文集》。  相似文献   

3.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4,(32):68-68
★《往事回首录》 (全三册) 周而复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4年10月  定价:88元     这是周而复先生临终封笔 之作,他一生经历了左联、抗 战、延安整风、解放战争、三 反五反等历次政治运动,始终 身处风口浪尖。周而复今年1月去世,最有影响的作品是《上海的早晨》。★《贝聿铭谈贝聿铭》(德)盖罗·冯·波姆  文汇出版社2004年8 月  定价:24元    世人熟知贝聿铭的建筑,却很少了解他这个人。与德国记者及纪录片制作人波姆的对话,是他首次详细地谈论自己的作品和人生。中文版还收录了本书译者——…  相似文献   

4.
2017年9月19日,张怀涛教授向郑州科技学院图书馆捐赠了《竞争情报研究论》《复合图书馆管理研究》《中原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发展》《书香致远:大学生读书征文作品选》等个人著作16部,图书馆馆长崔永斌教授代表学院接受了捐赠。张怀涛教授曾多次到我院图书馆指导工作,并为师生开展了"读书策略与读书方法""在经典中畅享阅读之美""真实的孔子与孔子的真实"等讲座,  相似文献   

5.
郭英剑 《图书馆杂志》2018,(3):I0005-I0007
就世界范围而言,用立法的形式强调阅读教育和阅读推广,不过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大约不到30年问的事情。在韩国有《图书馆与读书振兴法》(1994).目的是“为图书馆及文库的设立、运营以及读书振兴,创造必要的环境,建立健全图书馆及文库,促进读书活动,促进文化发展和终身教育的发展”。在美国有《卓越阅读法》(1998)和《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2002),其中涉及青少年阅读,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图书馆》一九八三年第三期发表的评论员文章“图书馆界的光荣使命”指出: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职工读书活动具有强大的作用。图书馆是指导和组织职工读书活动的社会文化机构,要为此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一年过去了,职工读书活动有了新的发展。一九八四年五月二十二日,中共黑龙江省委发出通知,为进一步加强对全省群众性职工读书活动的领导,决定成立省职工青年活动指导委员会,并将黑龙江省图书馆负责人列为这个委员会成员之一,指示省馆草拟职工读书推荐书目。我认为这是省委对全省图书馆界的信  相似文献   

7.
工具书《辞海》的编委之一舒新城是我国著名出版家、教育家,通过对他一生中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读书历程和他在从事文化、出版、教育事业近半个世纪中各个时期出版的各种教育论著,展现出阅读与书籍对他的影响及他对图书馆事业所作的贡献.参考文献11.  相似文献   

8.
王元化是国内最著名的学者之一,他的学识和研究领域贯通古今中外,在西方的黑格尔哲学、莎士比亚戏剧,中国古代哲学、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心雕龙》、传统戏剧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凡的建树。俗语说:学海无涯书作舟。读书是治学的基础,我国现代著名学者的学术经历大都与图书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王元化从17~59岁,他一生最宝贵的青壮年黄金岁月  相似文献   

9.
春秋时期,秦晋两个大国,为了巩固政治联盟,王室之间连续数代互相通婚。后世因用"秦晋之好"表示两姓联姻、婚配的关系。语见元.乔梦符《玉箫女两世姻缘》第三折:"末将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晋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三国演义》第十六回:"主公仰慕将军,欲求令爱为儿妇,永结秦晋之好。"邹韬奋《经历》:"我的父亲和我的岳父……因自己的友谊深厚,便把儿女结成了秦晋之好。"周而复《长江还在奔腾》:"但结婚毕竟是男女双方之事,倘若双方情  相似文献   

10.
以《上海的早晨》闻名全国的作家周而复,自1986年被处分后,深居简出,只见其文,不见其人,在热闹喧嚣的文坛,逐渐成为一个沉默的人。然而去年11月,《山西青年》杂志将周而复与被枪毙的刘青山、张子善,畏罪自杀的王宝森,沦为阶下囚的陈希同相提并论,推出一个“世纪中国巨贪梦幻组合”,将这位作家的大名重提。周而复因此不得不再度现身,一纸诉状,走上法庭,在“贪”字上叫起了真  相似文献   

11.
周中孚是清朝嘉庆和道光时期杰出的文献学家,他仿照《四库全书总目》,利用协助整理李筠嘉私人藏书的机会撰成的《郑堂读书记》是其目录学代表作。《郑堂读书记》又与李筠嘉的《慈云楼藏书志》渊源深厚,周子美认为两者实为"同一书"。该文通过史实辨析,厘正了与《郑堂读书记》有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今春第十九个“世界读书日”前后,徐雁教授先后在浙江宁波大学城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等处作了题为《读书与人生:阅读名人传,汲取“正能量”》的专题讲座。为此,记者在聆听了讲座之后,对他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3.
许广平同志说过:鲁迅“勇于学习,好学不倦”,“因之他的脑子就是万有文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欣慰的纪念》)而这些知识的得来,是同他一生与图书馆结下不解之缘密切相关的。一九○九年,鲁迅回国后,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校与绍兴府中学堂教书。为了辑录《会嵇郡故书杂集》和《古小说钩沉》,就埋头披览古说,遍寻野史笔记,曾多次前往浙江图书馆和府中学堂图书馆借阅古籍,即所谓“翻类书,荟集古逸书”云云。鲁迅在图书馆里研读很认真,常常是边读书边记  相似文献   

14.
舒新城,许多人知道他主编过《辞海》,但不知道他当过图书馆馆长,其实,他在图书馆事业上的贡献也是不小的。舒新城,湖南溆浦人。一八九三年七月出生于一佃农家庭。家境贫寒。但其父母望子成龙,希望他能通过读书摆脱其穷困的生活境地,遂积蓄微薄之资,送他入乡村私垫读书。大凡出身清苦的农村青年,一旦有了读书良机,其勤奋努力远胜那帮公子哥儿。舒新城也不例外,加  相似文献   

15.
周作人读书既多又杂,通过他在《自编文集》中引用之书的考察,略可梳理出较为清晰的轮廓。周作人逐渐亲近传统文化,并致力于对其进行独具特色的创造性转化,对他所读古书从传统四部角度进行概括描述,有助于进一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第三种读书》是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读书小品丛书” 中的一种,作者董鼎山是纽约文化协会理事,纽约市立大学图书馆研究室教授。本书选收了作者对文学、电影、社会、政治诸方面的关心的文章。其中多半文章是作者读书后的杂感杂记,并融入了作者在美国长期生活的感受。董鼎山在该书后记中谈到,他青年时的写作以散文、诗、小说开始。上了年纪后深感时间的短促,便把写作的兴趣转移到书评及作家杂论方面。  相似文献   

17.
坚守文化使命,源自对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关于范用 2013年9月14日是范用先生去世一周年。范先生在世时最爱的是书。人称他为"书痴",他很高兴。他曾说:"我是为了读书才选择了出版这一行的。"他又说:"我最大的乐趣就是把人家的稿子编成一本很漂亮的书。"关于范先生编辑出版《傅雷家书》《随想录》以及《读书》和《新华文摘》的故事,早已为大家耳熟能详。这里再讲讲其他两本书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正> 十一月三日上午,宁波大学举行《国外大学图书馆概况介绍》学术报告会,报告会由美国纽约市市立大学董鼎山教授主讲。董教授四十年代中叶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他当过记者,曾任美国三家杂志编辑,荣获过新闻与美国文学硕士学位,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科学理科硕士,现任纽约市大学教授,已出版专著4本:《天下真小》、《书、人、事》、《西边叶拾》、《西窗拾叶》。董教授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知名度高。这次回国专程到宁波大学,讲授“美国文学、美国社会文化概况、英语写作、英语翻译、美国文学以及美国几所大学图书馆概况。在报告中他具体介绍了美国几所大学图书馆藏书、管理工作。在报告中他强调了大学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工作人员的高度责任心。他说:“大学图书馆是研究性图书馆,在国外,它同公共图书馆一样被十分重视。”他还说:“大学图书馆员不仅要熟悉自己的业  相似文献   

19.
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和学者。顾炎武从小酷爱读书,七岁进私塾时,每天能记几十个字。十来岁跟着祖父读《资治通鉴》及《孙子》、《吴子》等兵书。他从少到老,几乎没有一天不读书。《诗》、  相似文献   

20.
李一氓读书万卷。他读书运用了目录学、版本学知识 ,致使所写的题跋犹如画龙点睛 ,相得益彰 ,更上层楼。鉴于长期对图书馆功能的认识 ,他提出了纪念馆内应设立图书馆的卓见。他向图书馆员建议 ,愿意一起参加编制馆藏分类目录李一氓早年参加创造社 ,尔后又投笔从戎 ,但他很爱读书 ,读书成为他一生的习惯。因为爱读书 ,他也关切图书馆的藏书、用书建设。 1 92 6年 ,年仅 2 3岁的李一氓在国民革命军南昌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期间 ,尽管当时北伐战争戎马倥偬 ,他仍然不忘找书读 ,由此引起了他对目录学的兴趣。当时 ,南昌有一家清光绪“百日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