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浅析《奥瑟罗》的种族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瑟罗是莎士比亚悲剧《奥瑟罗》的主人公。莎士比亚在剧中通过描写奥瑟罗与苔丝狄蒙娜的爱情悲剧,表现了种族歧视的主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白种威尼斯人对奥瑟罗的歧视和奥瑟罗对自己身为黑皮肤摩尔人的轻视和否定,从种族歧视的角度探讨奥瑟罗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奥瑟罗》创作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奥瑟罗与苔丝狄蒙娜充满着人文主义的理想。为了追求幸福的婚姻,他们冲破了封建家庭的阻拦。然而,在新旧交替的社会现实中,他们的单纯浪漫无疑要遭到强大的黑暗势力的摧残,这是他们命运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3.
《奥瑟罗》悲剧冲突及其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瑟罗》是莎士比亚创作于 16 0 4年的一部悲剧。多数人认为这部悲剧的根源是奥瑟罗性格中的嫉妒 (性格因素 )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我们在看到性格因素的同时 ,不应忽视了种族歧视这一主要因素。正是因为种族的不同 ,奥瑟罗不堪心灵的重负 ,从自豪到自卑 ,从自信到自疑 ,最终杀人与自戕。因此奥瑟罗悲剧的主要根源应是种族歧视  相似文献   

4.
威尔第歌剧<奥瑟罗>取材于莎士比亚同名悲剧<奥瑟罗>.本文从人物刻划、戏剧结构与冲突处理、戏剧性、抒情性与悲剧性的综合、现实性和审美风格等五个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作者认为:二者处理的素材基本相同,但体裁形式相异,故二者在艺术特点上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众多不同,因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奥瑟罗的心理分析阐释期悲剧的主要原因。自卑是他内心世界的实质,嫉妒和轻信是表现形式,维护自尊和荣誉只是借口和掩饰行为。奥瑟罗既是悲剧的受害者,又是悲剧的制造者。莎士比严在剧中探讨了罪恶的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6.
奥瑟罗中了伊阿古的圈套,疑心妻子不贞,并在猜忌中性情大变,和以前判若两人。导致奥瑟罗轻信的主要原因是欠缺分辨力,民族自卑心理,落后的夫权意识与非爱即憎的极端性格等,这使其最终成为种族歧视社会牺牲品。  相似文献   

7.
黄华 《文教资料》2011,(2):22-24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以莎士比亚的悲剧《奥瑟罗》为背景,审视其喜剧作品《无事生非》,展示女性的悲剧命运,以男权社会中女性天生低贱这一前提为出发点,分析女性的悲剧性身份与地位,揭示了女性的线性生存模式:低贱的性别身份→物化的社会地位→悲剧的宿命结局。  相似文献   

8.
孙路平 《现代语文》2009,(12):119-122
《奥瑟罗》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悲剧之一,在阅读或是观看《奥瑟罗》时,人们情不自禁的沉浸于一种审美快感中。本文主要从美学批评角度对其进行解构剖析,试图发掘《奥瑟罗》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莎士比亚处理的是从本质上完全区别于荷马的母题:英雄时代走向未落,人类明有了完全不同的课题;“英雄”从童年,少年走向青年,成年时期,在成熟以前,他必须经过一个复杂的成人仪式,“战神”奥瑟罗是“荷马式英雄”的精神后代,在剧中经历的就是这么一个成人仪式,这是人类必须经历的成人仪式,人类在这种残酷的成人仪式中生存了下来,但并非完全“无恙”。  相似文献   

10.
自莎士比亚的《奥瑟罗》登上中国戏剧、戏曲舞台以来就不断在中国舞台上演绎着悲欢离合、情愁爱恨、生离死别的悲剧。在《奥瑟罗》传入中国的100年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戏剧家将其改编为话剧、京剧和越剧.在其改编的过程中。溶入了中国导演、演员对莎士比亚《奥瑟罗》的独特理解。《奥瑟罗》中的悲剧主人公在中国舞台上不断变脸,其中既有中国政治的影响.又有现实的、现代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奥塞罗爱妻子但却残忍地扼死了妻子并终于自杀。他的妒忌仅是一种表层的理诱因,更深层的原因乃在于他内心根深蒂固的偶像崇拜意识。一方面,他将自己打扮成令妻子崇拜的偶像;另一方面,又将妻子视为敬拜他的信徒。一量妻子被疑为“不忠”,偶像崇拜、唯我独尊的罪性便必使其杀妻,并以自杀维护自身偶像的尊严。  相似文献   

12.
焦仲卿、刘兰芝的悲剧,根本上是由于封建礼教以及家长制的迫害而致,这是目前学术界的共识,但其具体原因尚可探讨。社会转型期新旧价值观的激烈冲突与东汉末年的经济状况以及由这种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是造成焦刘悲剧的社会原因;深刻烙在焦刘二人身上的封建文化以及焦刘二人的性格亦是造成他们悲剧的重要原因。社会、文化和性格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把焦刘二人一步步推上了绝望的道路。焦刘二人的悲剧有其深刻的思想意义、美学意义、题材意义和现实意义,至今仍给世人以莫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雅典人民以“不敬神”和“腐蚀青年”两项罪名对苏格拉底提出控拆并最终判处其死刑,完成了古希腊最后一出悲剧。悲剧的背后有着对立双方的剧烈冲突。如果说为证实神谕而得罪雅典一大批政界及文化界的名人及法庭上故意激怒陪审团是这出悲剧的导火索,那么苏格拉底与雅典人民在政制形式和精神原则两方面的冲突则是导致悲剧发生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哈代《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性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剧的爱情是托马斯·哈代的"性格和环境"小说《德伯家的苔丝》的主旋律,悲剧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苔丝个人的性格与命运、环境、社会的冲突,从而造成了个性的毁灭。  相似文献   

15.
克莱特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德莱塞的小说《美国的悲剧》中的主人公,他为了追求美国的生活方式,从一个普通的天真少年,逐步走向堕落,犯罪和毁灭,通过分析克莱特短暂人生的悲剧性变化,总结造成其悲剧的原因,揭示出克莱特的悲剧根源就是美国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6.
造成窦娥悲剧的原因,不仅在于社会的黑暗,更主要的是受到封建礼教的迫害。剧本明写窦娥受恶势力的迫害而死于冤狱,暗写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明暗两条线索相交织,更突出了主人公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7.
关于爱米丽悲剧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自问世以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学者们纷纷对该篇小说从各种角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观点,焦点集中在爱米丽的悲剧成因上.本文以对文本谨慎忠实的解读为依据,针对其中一些学者的观点展开商榷,认为爱米丽的悲惨命运是由女性和作为贵族小姐的冲突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