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宪法责任是指因违反宪法的规则、原则与精神而承担的否定性法律后果;宪法制裁则是指因违宪所应承担的宪法责任的具体表现形式,宪法责任是宪法制裁的基础与前提.通过对外国宪法文本中责任主体、依据、形式、程序等条款设置的考察,发现我国宪法文本中相关责任条款在责任主体、依据、形式、追究主体与程序机制等方面存在不足.在现行法律体系框架内,认真对待并充分实施宪法功能是通过宪法制裁维护宪法权威的基础,完善宪法责任条款的相关操作程序规则与操作技术是通过宪法制裁维护宪法权威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论宪法制裁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制裁是保证宪法实施的一种制度.宪法制裁是针对违反宪法的行为或者违宪的法律所行使的一种制裁方式,它建立在违宪审查的基础之上,是对违反宪法的法律、法规或行为所采取的宪法惩治和救济措施.宪法制裁具有政治性、最高性和行使主体特殊性等特点.宪法制裁的对象主要包括违宪的法律法规和违宪行为两种.在宪法制裁运行上存在着司法机关模式和宪法法院模式等4种模式.我国宪法司法化和宪法监督实践的滞后,直接影响了宪法制裁的实施.为了实现宪法实施以推进法治建设进程,有必要对宪法制裁制度从理论上加以建构.  相似文献   

3.
自1998年缅甸发生“8888事件”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阵营对缅甸长期实行了不同程度的制裁政策。美国通过实施一系列制裁法案与多种经济制裁手段,不仅对缅甸经济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还损害了缅甸投资贸易合作伙伴的利益。我国企业需要充分了解美国经济制裁对其在缅投资利益的相关风险,采取包括对交易对手进行合规审查、建立制裁风险合规管理体系、运用我国法律法规维权等措施,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或降低制裁带来的伤害,合理合法地维护投资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4.
笔者试图从法理学及立法原则的角度对《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探讨并认为该法部分条款存在着立法上的缺限。其有关条款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发生矛盾。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法条竞合并导致司法实践中适用法律的矛盾。与《行政诉讼法》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对行政机关参予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缺乏相应的司法制裁条款,以行政监督代替司法监督。  相似文献   

5.
童年资讯     
《小学生》2016,(Z1):84-87
家长再也不能打我们了——反家暴法于今年3月1日起实施你身边有没有经常在家里挨打的小朋友?如果有,那么,你可以提醒他——《反家暴法》就要实施了,谁再打他,就让谁受到法律的制裁。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反家庭暴力法》于2016年3月1日起实施。这部法律规定:"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  相似文献   

6.
长臂管辖作为美国霸权体制的法律输出工具,主要通过立法、执法、司法三个方面具体实施。自中美贸易摩擦产生以来,美国对中国实施了无所不用其极的长臂管辖,呈现出制裁对象高精化、制裁手段多样化、制裁模式升级化等特征。基于此,中国可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在区域层面,中国可加强多方经贸协作,利用经贸协定中义务条款化解美方制裁;在国家层面,中国需实施系列反制措施,逐步建立反制裁法律体系;在企业层面,中国企业应建立合规管理体系,以适应全球经贸规则竞争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与台湾关系法》的修订与出笼过程中,国会在维护美国的国家战略利益,阻挠中国的统一,规避国际法的约束和限制方面,起到了白宫无法发挥的特殊重要作用。是对白宫新的对华政策的极大反制和约束,也是对卡特行政当局在美中建交谈判期间以及在白宫向国会提交的《台湾综合法案》中对台湾问题的处理方式强烈不满的反应。  相似文献   

8.
政府对市场竞争实施监督的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对市场实施监督的主要任务是依法制止市场主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和垄断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本探讨了政府对市场竞争实施法律监督的职权范围、职权内容、职权分类等问题,并结合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及我国《反垄断法》的制定,提出了加强和完善政府监督职权的若干思考和构想。  相似文献   

9.
美国《反海外腐败法》对中国治理商业贿赂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反海外腐败法》引入了经济全球化时代治理腐败的全新理念——将贿赂外国官员或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并通过加强公司内部治理尽量避免贿赂行为的发生。经过30年的发展,这种理念逐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接受,并为我国正在开展的商业贿赂专项治理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我们应当借鉴《反海外腐败法》的成功经验,完善相关的贿赂条款、加强公司内部的治理责任,借助多样化制裁方法,科学有效地治理商业贿赂。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外商虚假出资、虚报注册资本、抽逃出资等出资欺诈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了我国引进外资国策的健康实施。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中方企业急于招商引资、信息不灵、追求优惠待遇等,以及相关法律的不完善。建议制定和完善外商投资财产鉴定法律制度,加大对外商出资欺诈行为的刑事制裁。  相似文献   

11.
乌克兰地处欧亚大陆地缘政治最重要和最敏感地区,无论俄罗斯还是西方国家都在乌克兰有着极其重要的地缘政治利益。近一年来由乌克兰危机引发的西方国家与俄罗斯之间的大博弈愈演愈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欲通过低油价和多轮制裁擒服这头强悍的"北极熊"。而俄罗斯面对"跌跌不休"的低油价和西方国家多轮制裁并未"坐以待毙",而是提出多项反制报复美欧的举措,而且近期战略目光"向东向南"看,试图用"亚太攻势"来抗衡西方。  相似文献   

12.
随着伊朗核问题的持续升温,依据《联合国宪章》赋予联合国安理会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重要责任,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多项决议,决议确立的"外交努力与制裁"双轨并行模式有助于协调主要大国立场,敦促伊朗加大核计划透明度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决议制裁色彩的不断加深和国际社会对伊朗核活动性质认知存在差异,安理会决议的不足之处也将不断显现。  相似文献   

13.
醉酒型危险驾驶罪设立十一年来的法律实施效果存在争议。以法律经济学的视角看,单一注重血液中酒精含量的入罪标准可能导致针对醉酒驾驶的法律制裁效果落入非帕累托改进区。破解有关争议的关键不在于法律制裁的严厉程度,而在于其系统性与合理性。醉驾入刑后,我国醉驾制裁体系至少出现了三个问题影响了其系统性与合理性,即严苛的“血液中酒精浓度值”醉驾测试方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与《刑法》的行刑衔接真空,以及醉驾制裁体系内生的隐性制裁打击失当。基于此,时机适当时宜修订关于醉酒型危险驾驶罪的法条规定,构建更为科学的罪状标准;促进《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刑法》在醉驾制裁方面的合理衔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瑞安模式”,尽快增设“前科消灭”制度,实现醉酒型危险驾驶罪的真正微罪化。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建设法治国家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宪法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宪法纠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宪法制裁性不强.宪法应与其他法律一样具有直接制裁力.由于宪法具有不同于其他普通法的根本法特征,宪法制裁的范围、特征、原则等诸多方面均不同于其他法律制裁.  相似文献   

15.
随着2013年新《民事诉讼法》的实施,消费者协会公益诉讼正式有了立法依据.然而民事诉讼法只是概括性地提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提起公益诉讼,没有规定更多的配套法条.因此在立法的新起点下,消费者协会如何突破原有体制困境,真正通过公益诉讼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正当的权益,需要进行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程序性制裁主要包括排除非法证据、撤销原判以及终止诉讼等制度。程序性制裁制度的价值取向有其独特的内涵,具有弥补实体性制裁之不足、凸显程序法之独立、保障权力机构遵守法律以及进行有效的权利救济等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处罚种类条款新增规定了通报批评的一般种类。从实质主义的视角出发,将通报批评理解为可以统括行政法律实践中多种声誉罚的统一制度,更能促使形式多样的声誉类行政处罚规范化,也有利于发挥《行政处罚法》的总则性作用。具体来看,通报批评可以涵摄“通报批评(狭义)”“公开谴责”“行政违法事实公布”“列入违法失信惩戒名单”等表现形式,能够实现对行政相对人进行社会性制裁的法律后果,并且需要受到实体层面和程序层面的多重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8.
第七章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一、学习目的及要求反不正当竞争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宗旨,掌握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判断依据,熟知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列举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基本类型。为了加深对上述问题的理解,还应掌握不正当竞争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掌握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原则。了解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掌握不正当竞争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二、本章的重、难点举要反不正当竞争法是由国家制定的,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护社会主义竞争秩序,制裁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不正当竞争则是指经营者  相似文献   

19.
2015年初,朝鲜半岛南北关系出现缓和,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新年献词中称准备与韩国展开"最高级别会谈"。随后几天,韩国总统朴槿惠表示愿与金正恩无条件举行会谈。在朝鲜、韩国关系缓和之时,美国迫不及待地因索尼黑客事件对朝实施新制裁。本文重在分析朝鲜半岛新态势及中国对朝鲜半岛问题的政策、宗旨、原则和特点。  相似文献   

20.
美国商标反淡化理论有着广泛的影响,美国的司法、立法实践均受到其影响。在大部分州依据商标反淡化理论制定各自的州反淡化法后,美国干1995年制定了《联邦商标反淡化法》,并且先后干1999年和2006年对《联邦商标反淡化法》进行了修正。本文以历史的角度观察美国商标反淡化理论的发展及司法、立法实践,以期为我国完善相关司法、立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