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代历史文化认同意识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对汉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积极推进作用。其中,体现在史学家历史撰述与经学家历史理论中的政治统绪认同意识,与汉政权合法性的论证紧密相连;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和以神化君权、强化纲纪为思想内容的社会等级制度之汉代国家制度认同意识,蕴含于汉代维护封建制度理论的构建之中;继承并且发展了先秦儒家以礼义文化分辨夷夏的汉代夷夏之辨,表现出了浓厚的礼义文化认同意识,体现了汉代民族关系与民族观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云南是我国多民族和谐共生最典型的区域之一。民族之间友好关系的维系与发展,不仅铸就了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光辉历史,而且也是维护中国西南边疆稳定发展和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其中有诸多值得借鉴总结和珍视的历史经验和发展智慧。本文在笔者长期研究积累及方国瑜、林超民、郭家骥等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突破一般事项和单向度看待民族关系的局限,在特殊地域空间尺度与长时段历史进程的交集研究审视中,梳理阐释云南多民族共生格局的基本形貌,并总结提炼其历史形成机理及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秦汉以后的历史,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发端到确立的历史,中华民族的统一性与不可分割性,是在中国形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过程中客观地发展着、巩固着。我们可以从构成国家的基本要素——居民人口(民族)、疆域和制度文化几个方面来进行梳理。一、中国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疆域在不断地拓宽、扩大,最终趋于固定,其中凝结着中华各民族及其先民对祖国的贡献,是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域。中原地区主要是由汉族开拓的。汉族先民在开拓中原地区的同时,从秦汉时期起,就不断向阴山地域、西域及珠…  相似文献   

4.
“和合”概念是中华化的独创,是有中国特色的化概念。本系统地考察了中华和合化思想的萌生及,并分析了中华和合化整体观的理论意义和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6.
我们经常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于这一说法,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大体上是可以接受的,但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却是不完全正确的,应当给予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从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原因,为我们今天实现完全统一提供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8.
【目标导学】本专题有两条学习主线: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在我国历史发展的漫长岁月中,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一直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分久必合与多民族共同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心声。其间虽然出现过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和唐末以来的长期分裂割据,但也出现了秦朝、两汉、隋唐、元朝  相似文献   

9.
我国很早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对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是我国民族关系中的主要内容。秦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至两汉时期初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隋唐是我国多民族发展的重要阶段,各民族迅速发展,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形成中华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明清时期在统一政权下,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进一步巩固。  相似文献   

10.
高黎贡山中部非主体多民族共生现象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的分析总结,我们认为首先是因为在历史上的民族迁徙中高黎贡山作为迁徙的“走廊”,以及躲避战乱的“世外桃源”和边疆开发的结果,使这里呈现了多民族共生的局面。但不同于云南其它地方的是呈现一种主体民族与多种较少民族共生的格局。高黎贡山中部因为复杂的地形特征和垂直分布的气候带,各民族原有的民族生态属性使他们寻找到了各自独特的生存空间,长期独立共存,并由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小区域族文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一个有确切含义的政治概念,统一相对分散而言,多民族则是该地域内若干不同的民族均隶属于这个国家来管辖,它的形成既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也是曲折的历史过程,而且始终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相互影响和制衡。  相似文献   

12.
本专题有两条学习主线: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在我国历史发展的漫长岁月中,围家统一与民族融合一直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分久必合”与多民族共同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心声。其间虽然出现过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和唐末以来的长期分裂割据,但也出现了秦朝、两汉、隋唐、元朝和明清几个大一统时期,尤其是两宋以后,我国基本上没有出现大的分裂局面。同时,在分裂与统一的斗争中,总是伴随着民族融合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14.
在当代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公共空间问题是一个重要相关变量。多民族国家围绕公共空间进行政策设计时,就产生公共空间政治。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的公共空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公共空间具有民族文化符号承载性和政治社会化功能。由于公共空间在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的重要性日益彰显,越来越多的国家试图通过公共空间的象征符号强化国家身份,或者为公共空间重新命名,让文本、口号和地名的使用占据公共空间的核心,或者通过公共建筑强化国家认同,通过视觉冲击强化政治效忠。由于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的公共空间与传统、认同以及权力有着密切的关联,又有助于政权的稳定性与统治的合法性,因此,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的公共空间政治的特点表现为两种不同的路径:其一是文化民族主义路径;其二是整合主义路径。虽然不同国家对于公共空间政治的路径选择不同,但实现国家认同是他们共同的目标。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也可以在本国历史与传统的基础上,重视"符号"以及由符号建构而成的意义,借鉴他国的公共空间政治社会化模式,在"差异性"与"统合性"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与缓解机制。  相似文献   

15.
16.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在国家发展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力量。基于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新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宏观与微观等多个层面认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化格局,深刻感受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推动了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基于此,作为一线高中历史教师,应对"中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有着独到的见解与充分的认知。  相似文献   

17.
《中学文科》2007,(1):11-17
【重点点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包括中华民族形成、民族融合过程,民族政策,民族经济文化发展,近现代中华民族反抗外来民族压迫斗争以及新中国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等内容。这是近年高考考查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国家的本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手段和工具。民族与国家相伴而生,相依而存,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多民族国家内民族与国家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存在着龟诸多矛盾。  相似文献   

19.
【专题导读】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各国纷争,周边地区少数民族袭扰中原,各民族不断融合,逐步形成了统一趋势。秦朝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两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发展;边疆各民族发展较快,并和中原联系加强;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但友好交往是主流。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相似文献   

20.
赵竹红 《新高考》2006,(5):68-73
[学法点津] 1.了解本专题包括的主要内容:少数民族政权;各族自身的发展概况;中央政府和汉族与各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密切联系与交往;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突出的少数民族首领。明确本专题重点:三次民族大融合高潮史实及其影响;历代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问题的处理方式;历代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尤其是对当今的热点地区如新疆(西部大开发和反恐问题)、西藏(宗教、历史文化遗产问题或反“藏独”分裂势力问题)、台湾(祖国统一问题)、东北(振兴国家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问题)的有效管辖;明精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难点:民族融合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