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它不仅适应国情、世情、党情的新变化,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概念,还对这一新概念做出了全新的系统概括,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继承了古今中外文化的传统思想,吸收了人类社会建设的有益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升华,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3.
和谐思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维基础,而和谐思维的形成则必须消除长期以来人们对辩证法理论的误读,实现从强调对立斗争的传统辩证思维向突出和谐共生的现代辩证思维的转变,以此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于传统矛盾理论,全盘否定不行,因为它还有价值;全盘维护也不对,因为它确有缺陷。必须对它进行扬弃、创新,使其从平面上升到立体。只有立体矛盾理论,才能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发展、人的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要建设和谐社会,首先应当把握和谐社会的本质。在法学视角中,和谐社会在本质上就是法治社会。具体而言,和谐社会是平等社会、有序社会、宽容社会和协商社会。  相似文献   

6.
法学理论知识向来比较艰深难懂,但它是法律的精髓与灵魂.为了让学生掌握法学理论知识,有必要将法学理论进行浅化处理,使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本文阐述了对法学理论进行浅化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第一,法学理论教育是一门 实残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加强实 践环节。 在我国高师院校存在着教 育实习时间短,阶段实习不落 实,理论联系实际少,实习指导 不到位的现象。我们只有放弃 这种将法学理论知识学习与实 残操作相脱离的传统模式,放弃 教师只是负责将相关的法律 识传授给学生的片面认识,放弃学生在大学里学习了大量的法学理论知识之后,才有有限的机会接触实际,进行实习的模式,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教师。 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强调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倡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做…  相似文献   

8.
在法学视角中,和谐社会在本质上就是法治社会。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当加强立法工作,构建完善的权利体系;注重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提高全社会法制水平和诚信水平;完善各类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调解仲裁作用;完善权利救济机制,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强化依法行政观,建设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加强与创新高校德育工作。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高校德育工作的目标要求,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需要突出的德育内容,倡导大力构建和谐的高校德育工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肖锦龙 《文教资料》2007,23(27):46-4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有其坚实的理论和现实基础,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握其基本特征,遵循正确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新时期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尤其是要加快经济发展、深化体制改革、加强社会管理。与此同时,还必须大力推进公共服务的创新。要真正做到公共服务创新,就需要在公共服务理念、公共服务机制、公共服务方式和公共服务能力等几方面苦练内功。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的新概念提出以来,“以人为本”的思想得到全面贯彻,作为我党优良传统的群众工作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文章从新时期群众工作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意义、加强群众工作的方法、群众工作创新中应注意的问题等若干方面阐述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法学基础理论离不开实践,立法、司法等重要环节也离不开实践。法学实践又是对法学理论的重要检验,有些法学理论的修正也来源于法学实践。只有法学教学与法学实践相结合,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4.
人类在当代社会生活中遭遇到诸多问题,如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与人自身的发展关系问题、全球化问题等等,从理论深层上来看,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社会关系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我国处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矛盾的过程。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既有中国传统的文化资源和马克思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又吸收和借鉴了西方社会的和谐思想,也离不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辛探索。  相似文献   

15.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相联系,论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过程中的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和谐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的思想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关于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最终目标的思想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关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未来和谐社会"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的思想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探讨马克思和谐社会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构建中文化创新的策略就是要把握文化创新的精髓,加强文化创新主体的培育,关注大众文化的创新,提高我国文化自主创新能力,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处于转型时期的各种社会矛盾凸现,要解决这些矛盾,必须采取法治的手段,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才能真正建立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作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历史地解答了社会主义代替或跨越资本主义的问题.但如何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统一起来,仍是当今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所面临的时代课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对这个难题的实践解答和理论发展,它确认了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由和谐经济、和谐政治、和谐文化与和谐人所构成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逐渐成为国人的共识,但对于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们还存在诸多不同的思路与看法.从法学的视角来看,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多元主体之间矛盾与妥协的统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与基础,尊重与保障人权、发展法治基础之上的多元化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