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要以生为本,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要充分体现化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创造新生活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3.
当代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教育即生活”,这也是现代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然而由于聋生听力的缺失,造成他们的感知活动和学习语言的活动有一定的障碍,因此,聋校课堂教学必须注重由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从生活实际出发。贴近聋生的生活,才能引起聋生的情感共鸣。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教育要与生活相连,注重知识内容与学生经验的整合。  相似文献   

4.
化学是来源于生活的自然基础学科,人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知识,再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生活”,这是学习化学的目的。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笔者十分重视把化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身边的物质。在教学中有案例很能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从书本到人生的,从狭隘到广阔的……”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性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的学科,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由于数学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要想使学生学好数学,必须让抽象的数学具体化、让枯燥的数学形象化,因此,数学课堂数学更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数学课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思想政治课本身的性质和任务也决定了要把课本知识引入生活、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7.
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教育要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历史与社会》课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教学往往容易脱离学生生活的现状,就必须让课堂教学重新回归生活,要让我们的《历史与社会》教学从学生生活中来,到学生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8.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思维就蕴含在生活的底色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还原数学课堂的生活本色,追寻数学原味,借助生活元素,让学生探寻数学概念,发展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9.
化学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寻根求源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选择题,不难发现大部分是来源于课本但高于课本,所以为了顺利地解决这些高于课本的选择题,我们常常要先找到它们的根源.下面举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11.
寻根求源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选择题,不难发现大部分是来源于课本但高于课本,所以为了顺利地解决这些高于课本的选择题,我们常常要先找到它们的根源.下面举例说明之. 例1直线l过点P(1,2)与x轴、y轴分别交A、B两点,若△AOB的面积等于3,则直线l的条数为( ). A.1 B.2 C.3 D.4  相似文献   

12.
化学课堂教学应融入学生的现实生活,以"课堂导入—实验探究—课堂练习—课后延伸"的生活化教学策略,使课堂、学生、教师都"活"起来,让化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在于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是教师永恒的追求。教师只有灵活选择教学策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根据教学策略的要素,我尝试了以"重组"为本,以"整合"为径,以"操练"为策的英语教学策略。下面,我以7BUnit3为例进行案例分析。一、背景情况本节课采用的是7BUnit3的内容,是一节以听说为主的课。本节课是一段关于"问路与指路"的对话。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一定兴趣,比较喜欢听说的课型,  相似文献   

14.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数学教学也是如此。当打开一扇新的知识大门,或遇到一个新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顺其自然尽快地投入其中,创设好的问题情境尤为重要,这也是许多教师关注的话题。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也可以促使知识自然生成,但不仅仅如此。好的问题情境还应当是进门的钥匙、研究的动力,同时又  相似文献   

15.
16.
写作是一种思想和情感的表达途径.新课标要求在高中作文教学中,要激发和推进学生关注自然、社会与人生的意识,能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积极思考、感悟与体验,写出内容详实、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的作文.生活是学习的源泉,是写作的源头;只有让学生在生活感悟与体验中表现所思所想,才能写出个性的、新颖的作文.  相似文献   

17.
《课标》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新课标像一股清新的气息吹进了校园,走进了老师们的生活,它猛烈地冲击着我们传统的教法,呼唤着充满生命的课堂。《品德与生活》是新课程小学低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把握课程的性质,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关注学生生活实践,让课堂回归生活,让孩子们在这一课程的学习中真正受益。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并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如何让学生在数学应用题教学在生活中感受应用数学知识,我从以下四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品德与生活作为一门生活实践课程,它从生活出发,必须让它回到生活中去,成为其中的一个活性因子,改善生活方式,促使人们过上一种有道德的社会生活。那么,该如何使我们的品德教育从生活中来,真正回到生活中去,切实提升品德教学的有效性,让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真正体现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呢?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有如下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20.
赵国胜 《教师》2014,(35):75-75
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需要将课堂回归生活。政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就是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案例,并能用政治课本知识解答其中的疑惑,课堂教学回归生活,需要教师及时转变角色,改变教学方式,突出课堂的主体,并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政治课堂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