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总结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实验研究中使用的执行功能测试方法、形式和特征,为未来的研究。并对检索到的文献中体力活动对儿童青少年执行功能和相关人生益处影响的研究进展做出综述。【方法】检索4个数据库(Pubmed数据库、EBSCOhost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时间为2021年12月。符合以下标准的研究有资格入选:实验研究设计:5-18岁的健康儿童青少年;利用体力活动;使用基于表现的执行功能测试。抽取执行功能测试的报告、操作特点、实验设计的特点。【结果】纳入的研究(n=21),在纳入的21项研究中,采用了32项独特的认知测试。有11项研究(52.3%)采用了运动干预时间周期超过一周以上的纵向体育运动计划,另外10项(47.7%)则采用了一次性的且运动总时间不超过3小时的急性运动干预。60.0%的急性研究对被试的运动干预内容采取了单独进行的形式,而91.0%的纵向研究却采取了小组形式的运动干预。共报告了61项测试。81.0%的测试是通过计算机实施的;干预变量的为运动类型7项(33.3%),运动剂量14项(66.6%)。【结论】文章纳入研究对执行测试过程时间的控制是主要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力活动(PA)不足和久坐行为(SB)与糖代谢异常检出率的关系。方法:对30~69岁具有至少3项DM危险因素者进行糖耐量筛查,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SF)调查PA水平和SB,并利用加速度计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结果:研究纳入195人,平均年龄(51.92±10.64)岁。糖代谢异常检出率为67.18%,检出率随DM危险因素数量的增多而升高。IPAQ-SF中MPA、MVPA以及SB时间与加速度计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35、0.37和0.43。受试者中75.9%属于PA不足,同时具有"PA不足+(年龄≥ 40岁)+超重/肥胖"三项的受试者最多(48.21%)。在调整了混杂因素之后,与SB ≤ 6h/d组相比,SB>6h/d组受试者的糖耐量异常检出率更高(OR=2.37,95% CI:1.12~5.02)。结论:多种DM危险因素聚集者中糖代谢异常检出率较高,PA不足者较多,SB增加糖代谢异常风险,IPAQ-SF适用于对该人群进行PA评价。建议对糖尿病多危险因素聚集者,尤其是PA不足、SB较多、超重/肥胖者及时筛查并重点关注,降低糖代谢异常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鉴于户外运动对青少年教育和发展的重要性,提高青少年户外运动的坚持性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自行编制的[青少年户外运动动机量表]、[青少年户外运动氛围量表]和[青少年户外运动坚持性量表]进行严格的信、效度检验,然后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对运动动机、运动氛围和运动坚持性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3个量表都具有可靠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青少年户外运动动机、运动氛围和运动坚持性的有效工具;青少年户外运动氛围(人际关联、自然关联和信息获取)在运动动机(自我突破、能力、自主选择和个人投入)对运动坚持性的预测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湖北体育科技》2020,(7):615-620
目的探讨国外社区建成环境对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影响,以求对国内社区建成环境的完善提供借鉴,为国内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方法采用系统文献综述法,在Spriner Link、 PubMed和Web of science等电子文献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出14篇关于社区建成环境和身体活动的相关文献开展综述研究。结果社区建成环境特征中,土地混合利用、街道连通性、街道大小、交通安全、目的地可及性对促进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有积极影响;而安全(照明差、路面裂痕)、景观性(社区美学,卫生问题)与交通环境(减速带少、车流量大)等则对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有阻碍作用。结论不同国家所具备的研究背景、研究设计和测量工具等的多样性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研究结果出现差异。这项研究发现可以为实践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使他们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对促进或阻碍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的社区建成因素做出合理的决定。  相似文献   

5.
问卷调查法是当前体育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问卷效度是评价调查问卷可靠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指标。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0—2020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的9本体育类期刊中采用问卷调查法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问卷调查法效度检验现状。结果显示:在1 375篇使用问卷调查法的文献中,有701篇文献(51%)进行了效度检验,其余674篇(49%)未对调查问卷的效度进行报告或说明;对问卷效度测评类型明确说明的文献有547篇(39.8%),无明确说明的有828篇(60.2%);存在结构效度检验缺乏规范性、内容效度检验缺乏严谨性、误用引入问卷的效度等问题。提出问卷调查法中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检验的优化建议与应用流程,以提升问卷调查法在体育科学研究中应用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国内外经检验的球类运动灵敏测试方法的设计结构、信度和效度进行系统综述,为球类运动灵敏素质的评价提供更科学的测试方法。方法:通过数据库对相关关键词进行检索并搜集符合标准的文献,运用PE-Dro评分系统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结果:共纳入33篇文献,质量评价平均得分15分,得分范围13~17分。所有搜集文献共包含59种测试方法,37种为改变方向速度测试(CODT),22种为反应灵敏测试(RAT)。结果:CODT设计的移动距离相对更长,改变方向的次数相对更多,两类测试方法的变向角度主要采用45°、90°和180° ;CODT的组内相关系数(ICC)范围为0.5~0.99,RAT的ICC为0.33~0.99,3篇文献发现较低的信度且均为RAT ;效度检验主要通过区分运动员水平、比赛位置以及年龄段来实现。结论:球类项目灵敏素质评价主要应用CODT与RAT两类测试方法。由于设计结构的差异,两类方法在信度和效度上各有优劣。CODT具有相对更高的信度,RAT则具有相对更高的效度。认知与决策能力作为高水平球类运动员的关键指标,建议未来在球类项目灵敏素质测量评价中加入刺激源组件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运动员体育道德结构及相关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我国青少年运动员体育道德的结构及相关特征,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多维体育道德取向量表的扩展版”进行信效度检验,对411名青少年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运动员体育道德结构是由社会规范、规则裁判、尊敬对手和工具性攻击4个因素构成;青少年运动员体育道德存在显著的年龄、性别、项目、运动等级和训练年限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SCT)模型为视角,对青少年体力活动影响因素的文献进行系统性综述和元分析。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纳入符合要求的18篇文献,采用Stata 15.0软件合并效应量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①SCT模型总体能中等程度预测体力活动(R2=17%,P<0.01,z=7.59);②对包含自我效能、障碍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和社会状态因素在内的文献进行的元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因素与体力活动显著相关(N≥75%);③受不同地域、性别和统计方法的影响,研究结果间存在异质性。结论 SCT模型能中等程度预测青少年体力活动;自我效能、障碍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社会状态是预测体力活动的关键指标;受不同地域、性别和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SCT模型对青少年体力活动的预测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9.
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社会支持是影响锻炼行为的重要相关因素。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编制和检验锻炼社会支持量表。通过结合现有研究文献和质性研究,确立了初测量表,并通过两轮定量研究,应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信度分析以及校标效度检验对该量表进行了标准化的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锻炼社会支持量表由4个因子构成,即情感性支持、信息性支持、工具性支持、同伴性支持,共24个条目。统计分析显示,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和校标效度。锻炼社会支持量表符合我国文化背景,可以作为在中国人群中进行锻炼社会支持测量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编制青少年体育核心价值观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根据前期扎根理论成果,结合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法形成初始问卷,以初测对象306名青少年对初始问卷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以复测对象260名青少年对复测问卷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信效度检验后形成正式问卷。结果:青少年体育核心价值观问卷共包含35个条目,分属健康、道德、能力、安全、交往、竞争、精神、终身价值观8个维度,共解释总变异的67.357%;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问卷拟合指数良好(χ2/df=1.98,GFI=0.89,CFI=0.95,IFI=0.96,NNFI=0.93,RMSEA=0.056);总问卷内部一致性达0.95,各维度α系数介于0.77-0.954,重测信度介于0.763-0.938;效度分析各维度之间以及分维度与总问卷之间相关性显著。结论:本探究所编青少年体育核心价值观问卷具有良好的通俗性、区分度、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我国青少年体育核心价值观的测评工具。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元分析的方法检验复合式训练对青少年下肢爆发力影响的干预效果,检验并提出最优的运动干预方案。方法:运用STATA 15.1和Review Manager 5.3对纳入的10篇文献和301名被试者通过设置抗阻类型、抗阻强度、间歇时间、训练频率和训练周期等5个调节变量进行亚组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整体效应、异质性、发表偏倚性检验。结果:(1)复合式训练对跳跃类运动表现的影响效应量d0.36,对短跑类运动表现的影响效应量d-0.51,两者达到中等效应且具有统计学意义;(2)本研究纳入的10篇文献异质性较低,间歇时间、训练频率和训练周期的对跳跃类和短跑类运动表现影响的效应量有一定差别。结论:(1)复合式训练能够显著提升青少年跳跃类和短跑类运动表现;(2)抗阻训练选择等张收缩、强度70%1RM以下、小于3分钟的间歇时间、在4~8周内选择每周1-2次的复合式训练能够对青少年运动表现有较好的提升;(3)围绕青少年人群开展的复合式训练较为缺乏,后续研究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元分析的方法检验复合式训练对青少年下肢爆发力影响的干预效果,检验并提出最优的运动干预方案。方法:运用STATA 15.1和Review Manager 5.3对纳入的10篇文献和301名被试者通过设置抗阻类型、抗阻强度、间歇时间、训练频率和训练周期等5个调节变量进行亚组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整体效应、异质性、发表偏倚性检验。结果:(1)复合式训练对跳跃类运动表现的影响效应量d0.36,对短跑类运动表现的影响效应量d-0.51,两者达到中等效应且具有统计学意义;(2)本研究纳入的10篇文献异质性较低,间歇时间、训练频率和训练周期的对跳跃类和短跑类运动表现影响的效应量有一定差别。结论:(1)复合式训练能够显著提升青少年跳跃类和短跑类运动表现;(2)抗阻训练选择等张收缩、强度70%1RM以下、小于3分钟的间歇时间、在4~8周内选择每周1-2次的复合式训练能够对青少年运动表现有较好的提升;(3)围绕青少年人群开展的复合式训练较为缺乏,后续研究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5~18岁学龄期儿童青少年的24 h活动研究进行系统综述,总结并归纳现有文献报道的研究特征、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通过系统检索,共有20篇文献纳入本综述,结果发现,平均30.84%、41.32%、45.04%的儿童青少年分别达到了身体活动、屏幕时间、睡眠时长3项指标推荐量,17.56%、46.16%、35.06%、6.85%的儿童青少年分别达到了0、1、2、3项24 h活动指标推荐量。男生的身体活动达标率优于女生,但男生屏幕时间指标达标率普遍低于女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屏幕时间的达标率显著降低。父母教育程度越高,其子女的24 h达标条数越多。并且,纳入的研究一致发现24 h活动的指标多项达标可以改善儿童青少年不同的健康指标,包括体重状况、心血管健康、心理状况、认知发展、生活质量以及饮食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5~18岁学龄期儿童青少年的24 h活动研究进行系统综述,总结并归纳现有文献报道的研究特征、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通过系统检索,共有20篇文献纳入本综述,结果发现,平均30.84%、41.32%、45.04%的儿童青少年分别达到了身体活动、屏幕时间、睡眠时长3项指标推荐量,17.56%、46.16%、35.06%、6.85%的儿童青少年分别达到了0、1、2、3项24 h活动指标推荐量。男生的身体活动达标率优于女生,但男生屏幕时间指标达标率普遍低于女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屏幕时间的达标率显著降低。父母教育程度越高,其子女的24 h达标条数越多。并且,纳入的研究一致发现24 h活动的指标多项达标可以改善儿童青少年不同的健康指标,包括体重状况、心血管健康、心理状况、认知发展、生活质量以及饮食模式。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运动员应激源量表的编制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心理辅导实践为基础,编制了青少年运动员应激源量表。以169名青少年运动员为调查对象,采用因素分析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量表由33个条目组成,包含7个因子,是测量青少年运动员应激源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6.
技术能力是决定足球胜负的关键。拉夫堡足球传球测试(LSPT)作为评价足球运动员传球、带球、控球和决策能力的综合技能测试方法,因其具有较高信效度而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得以凸显。基于筛选所得的40篇实验性研究,从研发历史、测试方法和研究现状对LSPT进行综述,并对其细节和机制进行解读,最后从信效度提升和应用2个方面对LSPT进行展望。LSPT的信效度检验以及其在训练/心理因素对足球运动员综合技能的干预效果评价中的应用是目前LSPT研究的重点。未来的研究方向可集中在:(1)改良方法以进一步提升LSPT的信效度;(2)探究LSPT的结果与长期比赛表现的相关性;(3)建立更大年龄和运动水平跨度的评价标准;(4)探究身体和心理因素对LSPT表现的影响;(5)探究LSPT用于诱导运动性心理疲劳或作为综合技能训练方法的可能性。研究认为我国现有的各层级足球选材和能力测试中的技能测试方法可借鉴LSPT。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中国的青少年运动员群体中检验简式毅力问卷(Grit-S)的信度以及效度。150名青年运动员完成了包含Grit-S、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版(CBF-PI-B)责任心分量表、13条目的自我控制问卷、8条目心理韧性问卷以及第三人称版的简式毅力问卷(Grit-S)。验证性因素分析支持了相关联的Duckworth的毅力两因素模型,并得到了可接受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研究结果证明了Grit-S在中国青少年运动员群体中的有效性,Grit-S与CBFPI-B责任心量表等4份效标问卷均有显著相关。总之,中文版Grit-S可以被看作用于评估中国青少年运动员毅力水平的一个有效和可靠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8.
张萌  符琼  周晟  谈强  蔡赓 《体育科研》2022,(1):55-64
目的:就体育活动对儿童青少年裸眼远视力、动态视力、眼轴长度(AL)和等效球镜度数(SER)变化的影响进行Meta分析,为今后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健康和体育活动参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PubMed等数据库中,检索有关体育活动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的中英文干预研究。采用Stata15.1和Revman5.4软件对纳入的结局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6篇文献,其中19篇含随机干预对照实验研究,9篇含前后测实验研究,共9526名儿童青少年。Meta分析结果显示,体育活动能够有效改善儿童青少年动态视力、提高裸眼远视力、延缓AL变化、抑制SER发展。结论:经常参与体育活动能够有效延缓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对动态视力、裸眼远视力、AL和SER都有较为显著的作用。今后应纳入广泛的、高质量研究,进一步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运动员运动表象的测量与SIQ的初步修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适合我国运动员运动表象应用情况的测量工具,在系统分析运动员SIQ测量文献的基础上,以我国部分大学运动员为个案,对《运动表象问卷》在我国大学生运动员中进行了试用与修订。首先,选取了160名大学生田径运动员对SIQ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初步检验;其次,依据SIQ在大学生田径运动员中的信效度检验情况和对部分大学生运动员访谈的结果修订了SIQ。然后,选取了349名大学生运动员对修订后的SIQ进行了信效度的检验。研究表明:1)SIQ运用于大学生田径运动员时,其构想效度不太理想,造成这一结果原因可能在于被试对象的"体教结合"环境、价值取向等方面差异的影响;2)修订后的SIQ由22个条目5个维度构成,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该量表是从表象对运动员在行为过程中调节作用的视角下编制而成,可以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大学生运动员运动表象应用的测量工具,也可以尝试性地推广到我国职业运动员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运动方式影响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相对效果,为制定有效的运动处方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进行检索,筛检运动干预儿童青少年的随机对照实验相关文献,最终纳入56篇文献,包含5种运动形式;基于Cochrane 5.3系统评价手册,运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运用R-Studio软件和Addis 1.16.6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运动方式选择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提升存在差异性,具体表现为:儿童期,提高坐位体前屈成绩最佳的运动方式为力量练习(resistance training,RT);立定跳远为多元动作中低强度组合类运动(medium-lowintensity multi-motion training,MT)、RT、运动时间延长(prolonged time of exercise,PTE);仰卧起坐为有氧运动(aerobic exercise,AE)。青少年期,提高20 m递进式有氧心血管耐力穿梭跑成绩最佳的运动方式为PTE;坐位体前屈为RT;立定跳远为MT、RT;仰卧起坐为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