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领悟当代基础教育转型性变革内涵的基础上,将教师教学之外的岗位建设定位为学校转型性变革的重要构成。这类岗位建设是基于学校日常生活,基于对不同发展状态教师成长内在机理的领悟,基于对教师"成事成人",生命价值实现的理解与尊重。岗位建设是促进教师主动健康充分发展的新路径,也是提升"教师领导力","把学校还给教师",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2.
教师是学校知识的传播主体,教师的知识管理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动力,决定着学校的竞争力和未来的发展。教师在认知上能掌握知识管理的理论知识和了解其目的,在技能上能熟练地去获取、转化、运用和保护知识,这是提升教师知识管理能力的基础。但开放的态度和尊重学术的价值观才是提升教师知识管理能力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是学校创办优质教育最忠实的合作伙伴,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校长应该关注教师,理解教师,善待教师,视教师为自己个人生命和学校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敬业乐教的教师队伍,是校长对待教师的重要态度的表现,也是校长肩负的重要责任和使命。校长不仅要善待教师,还要从精神上尊重教师,从专业上引领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让教师觉得在这样的校长手下做事心情舒畅,工作起来有劲头,前途发展有奔头。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蹲下身子"和学生对话,倡导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现代学校的领导者,对待教师,更应该"蹲下身子",以充分尊重的态度对待教师,营建和谐的学校管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蹲下身子"和学生对话,倡导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现代学校的领导者,对待教师,更应该"蹲下身子",以充分尊重的态度对待教师,营建和谐的学校管理氛围.  相似文献   

6.
绩效工资对教师队伍管理和建设提出了新的、强有力的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促进学校教师管理转型的机遇。对管理本身进行反思,从而改善管理,对绩效工资实施后的教师管理肯定会大有裨益。学校是育人的地方,在教师管理中,必须采取人性化管理的方式,以全体教师发展为抓手,尊重、信任教师,积极营造民主的管理氛围,从而激发教师的潜能,启发教师的道德自觉,释放教师的爱和激情。  相似文献   

7.
李翠 《河北教育》2014,(1):26-27
管理都要以平等的态度尊重每位教师,帮助教师完善自身,构建教师发展的平台,使教师能把学校的发展与自身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一、理解与尊重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学校中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尊重是情感沟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教师的高层次的需要。校领导必须从思想上树立平等的观念、平等待人、以理服人。农村教师特别是老年教师,大多是“民转公”或一、二年进修学习转为公办教师的,家属在农村务农或无工作,家庭条件相对较差,而且往往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较重,加上大多数子女常年不在身边,成为了“空巢老人”,缺少精神支柱。思想上比较保守、固执,对待有些问题比较敏感。但工作态度认真负责,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工作作风,曾为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校领导要尊重他们,并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搞好“青蓝工程”,适当减少他们的工作量,让他们总结经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搭建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有些男教师职前为工匠、农民或艺人,身怀“绝技”,在美育节和科技节中能大显身手;加上大多数教师是学校邻近的村民,对当地情况比较熟悉,家访、社群工作也比较容易。这些固有的优势,使农村老年教师更要得到学校领导的理解和尊重。  相似文献   

9.
当前家校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伦理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焕琦 《中国德育》2006,1(3):44-49
当前家校关系中存在着大量不良交往行为与认识误区。“挑错”模式导致学生并不希望家长和教师保持密切的联系;“家庭教育学校化”使学生的学业压力“雪上加霜”;学校和教师依仗教育权力在态度上对家长缺乏尊重。种种不良交往行为与认识误区已严重影响了家校关系的正常发展及其教育功能的发挥。矫正“家庭教育学校化”的倾向,建立学校与家庭平等合作的伦理关系,培养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态度与能力,坚持充满伦理意蕴的家访以构建和谐的学校和家庭关系。  相似文献   

10.
昝旭娜 《成才之路》2009,(28):20-20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发生了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新课程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中的教师将焕发出新的生命。新课程中出现了新的教学情境,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赏识学生成功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尊重、赏识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这是教师在日常教育生活中对学生应有的最起码的态度行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在平时就要渗透于语言、行为和态度中。《教师报》上曾刊登过这样一篇文章。文章的作者是一名老师,他也曾经是一个差生,而且差到经常逃课。  相似文献   

11.
黄冈师范学院中青年教师职业态度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职业态度直接决定着教师的职业行为,并间接制约着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对黄冈师范学院中青年教师的职业态度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青年教师的职业态度总体上是积极、健康、乐观进取的。他们关注自身的工作成就和发展条件,关注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关注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同时也深感工作压力较大。  相似文献   

12.
正一所理想的学校应该使每个教师在适合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潜能,心情愉悦地工作,享受学校生活,让学校成为教师的精神栖息地和实现生命价值的场所。在长期的学校管理过程中,笔者始终坚持"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的工作态度,倡导"一个人走得更快,一群人走得更远"的团队合作精神,宣扬"让每一位师生都享受成功"的管理理念。尊重教师的个性差异,鼓励教师张扬个性、发挥  相似文献   

13.
威信,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是一种客观的心理现象。我们通常说一个人有威信,是指人们对他持有信赖和尊重的态度。教师的威信则是教师的品格、学识、能力、教育教学艺术等各方面在学生心理上所引起的信服而又尊敬的态度。当一个孩子跨进学校的大门成为学生的时侯,他对老师是非常信任的。起初,这种信任  相似文献   

14.
刘西亚 《文教资料》2009,(25):137-138
关心型师生关系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大意义,它的建立需要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保持乐观的态度,尊重、信任学生;教学生学会关心他人.  相似文献   

15.
教育从尊重开始。尊重学生,是教师从内心深处对学生的发展怀着积极、善良的期待,是为师者灵魂深处对学生关爱与负责的态度。尊重是相互的,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也就会换来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不仅意味对学生的爱、期待,还意味着合理,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正>"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师。"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教育每天都在进行,而家庭培养和学校教育又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和家长沟通十分必要。如何做好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是一线班主任的首要任务。一、尊重是沟通的前提教师要尊重学生家长,摆好摆正自己和家长的位置。切勿以专家自居,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教训家长,不要发号施令似的老是说"必须""应该"怎样,更不能责怪家长,要尊重家长,多倾听家长的话。家长与教师同  相似文献   

17.
尊重式管理既在于学校的管理者尊重教师,也在于教师尊重学生。“馈人玫瑰,手有余香”,尊重给了他,也等于给了自己。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要用赏识的眼光去接纳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8.
一、尊重理解、信任激励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格的尊重是管理的基本特征。充分尊重和发扬人的主体精神,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学校领导对教师人格的尊重,工作成绩的肯定,是沟通彼此心灵的桥梁,是彼此理解信任的基础。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才能使教师的才华得到充分发挥。人们常说:教师的工作是一种良心活。其意在于教师的很多工作是很难量化的,而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则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当一名教师的工作得到领导的肯定,人格得到尊重,他必定受到鼓舞,以更大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工作。相反,如果领导对教师不理解,…  相似文献   

19.
教育从尊重开始.尊重学生.是教师从内心深处对学生的发展怀着积极、善良的期待,是为师者灵魂深处对学生关爱与负责的态度.尊重是相互的,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也就会换来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不仅意味对学生的爱、期待.还意味着合理,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在以往的教师职业口语中,主要强调语言的规范性、教育性、科学性、生动性和可接受性,而随着社会意识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开展,尤其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试行,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幼儿园都要求教师着眼于人格素质,实施尊重教育。《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举止言行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教师对幼儿人格的尊重,不仅体现在教师与幼儿“平起平坐”这一点上,教师在利用语言这一主要工具进行教育和组织活动时,如何选择好合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