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中文教材是展现中国形象的重要平台,优塑并传播中文教材的中国形象具有现实意义。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我国中文教材应着力塑造“内刚外柔”的中国形象,即文化自信、科技赋能的“内在刚性”形象与可亲可爱的“外显柔性”形象交融并济,切实提高中文教材国家形象国际传播的效能。教材反映中国语言文化的软实力,教材与科技的融合是国家硬实力的体现,进一步增强教材的“软、硬实力”可实现中国形象的内在刚性表达。中文教材需要凸显“可爱”的叙事特点,讲好可爱的中国故事,塑造可爱的中国人物,采取外国学习者乐于接受和易于理解的话语实践,不断完善中国形象的外显柔性表达。  相似文献   

2.
中文纳入海外各国国民教育体系是提升中文国际地位、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全球化时代,东南亚各国中文教育政策促进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体现了对象国政策所起的关键作用。研究发现,中文教育政策取向影响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向度;多语教育政策影响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广度;中文教育政策落实影响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效度。因此,应顺应中文国际传播发展趋势,遵照对象国政策的指导,协助对象国及时、有效地实施纳入政策,推动中文更深、更广纳入海外各国国民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的国际教学与传播是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中国文化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传播机制等方面的探讨可以进一步厘清内在关系,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历时与共时层面展示中国文化精髓。《参考框架》为文化教学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思路,文化的选择性与拓展性可以得到更好地把握。三种类型的文化教学方式也体现了不同的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辅相成、相向而行,要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语言中的文化。中国文化课也是文化教学传播、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途径,在文化体验和文化应用环节也应重视。中国文化的国际教学与国际传播互相促进,泛在传播共生机制的科学建构将会更好地促进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的国际教学与传播是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中国文化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传播机制等方面的探讨可以进一步厘清内在关系,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历时与共时层面展示中国文化精髓。《参考框架》为文化教学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思路,文化的选择性与拓展性可以得到更好地把握。三种类型的文化教学方式也体现了不同的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辅相成、相向而行,要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语言中的文化。中国文化课也是文化教学传播、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途径,在文化体验和文化应用环节也应重视。中国文化的国际教学与国际传播互相促进,泛在传播共生机制的科学建构将会更好地促进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美国大学生选修中文课的越来越多,教学水平及学生的中文程度均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6.
7.
国际中文教育有两个路向:一是海外华侨华人的母语或祖语传承,一是中文作为外语的国际传播。传承是代际的,纵向的;传播是语际的,横向的。一横一纵,构成国际中文教育的全领域。“中国话”在走出去以及随后的传承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出现了大量的成功范例。国内“对外汉语教学”之外,中文国际传播多体现为在地传播。回顾“中国话”走出去的历史,有助于认识华人祖语传承的“人为性”,挖掘华语传承的历史经验,给中文在地传播提供一定的启示。多年来,海外华语传承和中文在地化传播被看作两个各自独立平行的路向,近年来则又有人主张国际中文教育合流。事实上,二者应相辅相成,协同发展。华语传承协同国际中文在地化传播会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8.
以竞争激烈的中国高校招生现状与以平面设计为主要宣传的招生方式为背景,探讨高校形象宣传片在高校软实力传播中的作用、常见表现方式、传播特点及创作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宣传片将成为高校形象软实力传播的主力军,其传播范围可以延伸至全世界。  相似文献   

9.
国民经济信息化问题已摆在了一个重要的战略高度。我省各地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不平衡 ,通过互联网信息传播已明显地反映出来。通过对湖南省各地网络传播情况的比较分析 ,总结出全省各地信息化程度从中文网络信息传播的角度看达到什么水平 ;总结出一个完整的全省中文网络传播实力排行榜 ;了解全省各地中文网络传播的地域分布特点 ,提供各区域网络传播实力分布的可供参考的图景。  相似文献   

10.
在政府、市场和社会的模式中,任何一部分的崛起都会引起国家形象塑造策略的转型。随着跨国公司的崛起,国家形象的塑造越来越表现出商业化的局势。同时,现代电子大众媒体的发展,使国际传播越来越表现出复杂的态势。传播主体逐渐表现出多元化,政府、公司、非政府组织、个体等传播能力此消彼长,而网络更使国际传播中的主体表现出便利和难以有效控制的局势。因此,传统的通过对传播主体和传播工具的有效控制来塑造国家形象的策略,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国际传播中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的国际教学与传播是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中国文化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传播机制等方面的探讨可以进一步厘清内在关系,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历时与共时层面展示中国文化精髓。《参考框架》为文化教学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思路,文化的选择性与拓展性可以得到更好地把握。三种类型的文化教学方式也体现了不同的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辅相成、相向而行,要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语言中的文化。中国文化课也是文化教学传播、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途径,在文化体验和文化应用环节也应重视。中国文化的国际教学与国际传播互相促进,泛在传播共生机制的科学建构将会更好地促进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以2022年上榜《财富》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为对象,选取这些企业官方网站和社会责任报告作为语料,运用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方法,从高频名词和动词以及相关索引行等角度进行分析,调查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形象国际传播现状。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外语网站建设有待拓展,可持续发展专栏仍存在改进空间。社会责任报告体现了绿色、可持续、负责、以人为本、科技创新的中国企业形象。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中国形象的研究已成为对外汉语界关注的重要课题,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探讨中国形象在来华留学生中的影响力。以国家形象理论、构建理论为基础,结合来华留学生对中国形象认知的访谈结果,立足新时代视角,对中国形象认知优化与传播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中国国家形象的议题传播模式出发,主张对内应以复合主体为引导,通过以政府为核心、以媒体为主线、以公众为辅线的复合主体模式共建共构中国国家形象的议题传播;对外应以公关策略为推力,柔性引导、影响外国媒体传播关于中国国家形象的良性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中国元素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参与到世界文化的融合中。但遗憾的是,中国元素在国际传播中存在众多误区,不利于中国元素在国际上的传播。这赋予了我国媒体新的使命,即在新的媒体语境下,找到中国元素在国际文化传播中的新策略,重构中国元素在国际传播中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学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各国如何传播,这些东南亚国家选择了哪些中国文学作品,是本文探讨的两个问题。从时间角度来看,中国文学在越南、泰国、新马和菲律宾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译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学还通过华校、报刊、社团等渠道传播中国旧文学,通过华侨社会、报刊、南渡文人三种途径传播五四新文学。从传播方向来看,除了从中国到东南亚这个方向传播中国文学外,东南亚各国的华人还通过翻译传播中国文学,并用中国文学形式进行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关于国家形象传播的文章日益增多,但大多数是通过对媒体新闻报道的探讨来考察传播效果,对中国媒体为何传而不通、西方媒体为何负面报道中国、我国如何争取国际传播话语权等问题没有进行清晰的学理分析,而宣传特性更是国家形象传播中的最大困境.本文把既定的媒体传播政策、国际传播规则及国家形象建构结合起来,认为国家行为是国家形象的根本,媒体是操纵者建构的产物,媒体的公信力及媒介建构十分重要,媒体对事实的报道与传播影响着人们对国家形象的认知.  相似文献   

19.
文化带的建设模式为我国整合资源、协同推动区域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场域内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带建设的核心无形资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文化带优秀传统文旅在新时代下实现资产增值、增强溢价能力的必然选择。同时,从游客视角来看,扩大品牌形象的认知、增强品牌形象吸引力和影响力,促进其在全球文化交流互鉴背景下国际化传播,是文化带传统文旅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客观品牌形象塑造的视角来看,文化带传统优秀文旅品牌重塑的基本要求,一要科学凝练文化元素,唤醒传统文化之魅,又赋予其现代化之魂;二要形塑受众易感知的文化品牌形象符号,将艺术审美价值与品牌市场战略深度结合;三要重视品牌生命周期,其品牌理念应与时俱进,同时要有精准的受众定位。从受众主观感知视角来看,文化带传统文旅品牌需加强国际传播,其立足点是挖掘文化内涵,促进传统文旅品牌的价值传播,其突破点在于保持主体自觉性,利用好亲缘文化圈,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关于国家形象传播的文章日益增多,但大多数是通过对媒体新闻报道的探讨来考察传播效果,对中国媒体为何传而不通、西方媒体为何负面报道中国、我国如何争取国际传播话语权等问题没有进行清晰的学理分析,而宣传特性更是国家形象传播中的最大困境。本文把既定的媒体传播政策、国际传播规则及国家形象建构结合起来,认为国家行为是国家形象的根本,媒体是操纵者建构的产物,媒体的公信力及媒介建构十分重要,媒体对事实的报道与传播影响着人们对国家形象的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