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家庭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关系及孤独感和自尊在二者关系间所起的作用,本文采用家庭教养方式量表、小学生学校归属感正式问卷、儿童孤独量表和自尊量表对730名2~6年级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父母情感温暖、父母过度保护与学校归属感呈正相关,父母拒绝与学校归属感呈负相关;(2)孤独感和自尊在家庭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校归属感之间分别起部分中介作用;(3)孤独感和自尊在家庭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校归属感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启示,应该从家校社三个方面协同努力,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在家庭层面,父母应为子女提供积极的教养方式;在学校层面,应通过多种方式发挥育人主导作用;在社会层面,应构建完善的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心理分离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800名大学生实施测量,了解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分离与学校适应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专制型父母教养方式在父亲情感独立与学校适应之间具有调节作用;信任鼓励型父母教养方式和溺爱型父母教养方式、忽视型父母教养方式在父亲功能独立与学校适应之间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考察父亲协同教养与社会适应的关系,以及人际安全感与友谊质量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采用父母协同教养问卷、安全感问卷、友谊质量问卷和青少年社会适应评估问卷,对93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积极协同教养正向预测青少年社会适应(γ=0.15,Z=2.19,p<0.05),而消极协同教养负向预测社会适应(γ=-0.18,Z=-4.83,p<0.001);人际安全感在积极/消极协同教养与社会适应间起中介作用;友谊质量在积极/消极协同教养模型中的前半段和后半段路径均起调节作用。随友谊质量水平逐步提高,积极协同教养、人际安全感均对社会适应的预测作用越强,而消极协同教养对人际安全感的预测作用越弱。  相似文献   

4.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大学新生学校适应量表》,对某幼专249名新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学校适应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幼专新生在总体上感受到较多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教养方式各个维度及总分在生源地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幼专新生的适应情况总体良好,情绪状态适应与交往适应要好于生活适应和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得分最低,学校适应各个维度在生源地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学校适应总体情况及各维度与父亲偏爱被试、母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等消极的教养方式呈显著负相关,与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这一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寻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采用"亲子关系诊断测验(PCRT)"和自编"小学生优势品质问卷"对天津市三所学校的410名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水平尚好;父母教养方式存在一定问题;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亲子关系中的消极拒绝型、溺爱型与不一致型的父母教养方式是小学生多项积极心理品质的有效预测因素。因此,改善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利于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与子女学习成绩的关系.方法应用家庭环境调查问卷对170名汉族小学生和100名维吾尔族小学生家庭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对学习成绩优良和学习成绩不良学生父母的职业、家庭结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庭经济收入,家庭心理气氛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否一致等进行比较.结果(1)汉族(30.1%)和维族(26%)学习成绩不良率没有差别(P=0.083),汉族和维族学习成绩不良小学生性别比例没有差别(P=0.133).(2)汉族小学生学习成绩与小学生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的心理氛围、教育方式是否一致有关,(3)维吾尔族小学生学习成绩与父亲职业、母亲受教育程度、教育方式是否一致有关.结论家庭环境与子女学习成绩密切相关,子女成绩差主要受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的心理氛围、教养方式不一致等几方面因素的影响,应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教育,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高中生家庭教养方式与自卑感的关系,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自卑感量表(FIS)对昆明市某中学303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高中生自卑感在性别、家庭教养方式上有显著差异;自卑感量表中自信维度受父亲文化程度影响;自卑感水平在家庭教养方式上主效应显著,与年级不存在交互作用;相关分析显示,家庭教养方式与自卑感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的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威廉斯创造倾向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安徽35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小学生的4种创造性人格的平均等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好奇心存在显著正相关;母亲拒绝否认好惩罚严厉都与想象力存在显著正相关;父亲教养方式各维度与小学生的创造陛人格各维度及总分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结论: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小学生创造性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5,(92):154-156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大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陕西某高校41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父母教养方式、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存在专业差异(t=0.221,P<0.001;t=0.136,P<0.05);2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存在生源地差异(t=0.308,P<0.001);3父母教养方式、生活满意度存在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差异(t=0.138,P<0.05;t=0.180,P<0.01);4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r=0.216,P<0.01)和心理健康(r=0.386,P<0.01)有很大影响。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32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安全感量表进行调查研究,探究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安全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和安全感得分处于中等水平;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偏爱与人际安全、确定控制感、安全感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而父母惩罚严厉、父母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与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安全感总分有显著负相关;父亲教养方式的6个因子都进入了对安全感总分的回归方程,对安全感的回归作用显著,父亲情感温暖、父偏爱、父亲过度保护对安全感的回归系数显著。母亲教养方式的5个因子都进入了对安全感总分的回归方程,母亲情感温暖、母亲偏爱的回归系数显著。由此得出结论,父母的情感温暖,偏爱和过度保护是影响大学生安全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学生攻击性的特点及其与心理控制源、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350名郑州市的大学生为被试,运用攻击性问卷、心理控制源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其进行测量.结果:父母教养方式、心理控制源与大学生攻击性关系密切.父亲拒绝、否认,有势力他人对大学生的攻击性行为具有重要预测作用(β =0....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父亲教养方式和父亲教养投入与中高年级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关系,以大连市某小学4~6年级学生和他们的父亲为被试,使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修订版、父亲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父亲教养投入问卷施测.结果发现:父亲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理解和惩罚严厉分别与自我意识呈显著正、负相关;父亲教养投入与自我意识不存在相关关系;父亲教养投入在父亲教养方式(情感温暖和严厉惩罚)与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之间起调节作用.当父亲的教养投入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情感温暖、严厉惩罚教养方式分别能正向、负向预测中高年级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本研究结果说明,父亲教养投入和父亲教养方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使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网络成瘾问卷(IAD),对宁夏46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父母教养方式中温暖理解与大学生网络成瘾呈现显著负相关;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偏爱被试与大学生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家庭教养方式中的父亲过分干涉、父亲偏爱被试、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和母亲温暖理解五个变量可以对大学生网络成瘾有预测作用。由此得出结论——家庭因素中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有重要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童星 《少年儿童研究》2022,(9):67-73+80
对1618名高年级小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配对样本T检验和OLS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对高年级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影响,发现高年级小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整体情况较好,在情感温暖、过度保护维度上母亲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父亲的得分,而在拒绝维度上父亲的得分则显著高于母亲的得分。父母的情感温暖能够显著促进高年级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发展,父母拒绝对高年级小学生道德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父母过度保护的作用并不明显。父母教养方式对高年级小学生依然具有重要作用,父母需要充分认识积极教养方式对子女道德行为发展的重要意义,学校和政府应当共同帮助父母优化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15.
采用心理幸福感问卷、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量表对950名城镇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1)父母教养方式与城镇初中生的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2)家庭环境与城镇初中生的幸福感呈显著相关;(3)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家庭组织性、家庭知识性、父亲过分保护和父亲情感温暖理解能联合预测城镇初中生幸福感31.6%的变异量.从而得出,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与城镇初中生的幸福感存在显著的相关,两者能够有效地预测城镇初中生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协同教养指在教养儿童的过程中,家庭中多名承担教养责任的成人相互协作所构成的联盟。在双亲家庭中,第一个孩子降生后,父母子系统从夫妻子系统中分化出来,形成父母协同教养关系。之后随着儿童的不断成熟,父母协同教养关系在婴儿期、学步期、童年期、青少年期虽然表现出不同特点,但对各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均具有独特的贡献,任何年龄阶段的儿童都能从良好的协同教养关系中获益。未来研究可关注协同教养的稳定性、协同教养关系的扩展、协同教养与儿童发展的追踪研究等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影响及自我同一性的中介作用,揭示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影响机制,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自我同一性量表和初中生学校适应问卷,通过随机取样对701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父母拒绝、父母过度保护与初中生自我同一性、学校适应呈显著负相关,父母情感温暖与初中生自我同一性、学校适应呈显著正相关;(2)三种父母教养方式均可以通过自我同一性的中介作用对初中生学校适应产生影响。结论:初中生自我同一性在三种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家庭适应性对青少年交往焦虑的影响及可能的路径关系,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和交往焦虑量表对283名青少年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家庭适应性在父母过度保护对青少年交往焦虑的影响上起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家庭适应性越高,父母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对学生的交往焦虑的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适应的影响机制,考察同伴关系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感知校园氛围的调节作用,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青少年心理适应性量表、特拉华州校园氛围调查量表、同伴关系问卷对1486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积极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适应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消极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适应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2)同伴关系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适应之间起中介作用。(3)积极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适应的直接效应受到感知校园氛围的调节。结论:积极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心理适应有促进作用,且感知校园氛围水平越高,影响越显著。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对校园氛围的看法,若孩子感知的校园氛围水平较低,则家长需要将更多精力放到改善教养方式,促进其同伴关系,从而促进其心理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从I湖北省39个城市445 名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中发现,早期家庭中的父母教养方式与考生的应对高考心态有一定关系。一、高考生对父母教养方式的评价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比较发现,高考生评价父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过分干涉”、“过度保护”,以及母亲的“情感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