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9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关体育强国、三全育人和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给我国当前的大学体育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选项+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内涵及“选项+俱乐部”教学模式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价值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选项+俱乐部”教学模式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建议:提升大学体育教师思政育人的政治素养;深挖“专项+俱乐部”教学中课程思政育人元素;建立和完善“专项+俱乐部”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这对于我国高校更好地利用“选项+俱乐部”教学载体,开展思想政治育人工作,为祖国培养人格健全,品德高尚,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青年大学生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价值论的相关理论解释体育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学理逻辑,分析体育课程思政在运行中存在的价值冲突,探索体育课程思政在实践过程中育人机制的三维构建体系。研究认为: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是指以体育课程为主线,将思政元素渗透于体育教学全过程,对学生主体的需要和发展具有积极性意义;从导向基础、价值本源和学科优势3个方面阐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逻辑;从文化原点中实用主义思维的价值冲突、传统体制禁锢下的价值冲突与认知思维惯性下的价值冲突3个方面揭示价值冲突的原因;探索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育人机制的三维实践路向,即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从顶层引领、评价机制中激发意识,消解原点认知,从体育课程体系与教师培养体系中强化正向认知,从学科融合与体育课程创新中探索育人新机制,增强说服力和解释力,从而实现体育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3.
徐健 《体育科技》2022,(6):162-164
高校作为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推行课程思政的重要主体,应充分发挥自身育人之使命,利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体育课程思政是学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的基础工程,推动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深度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思政元素,探索有效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的路径:提出文化传承与立德树人互融互促的教学理念、构建“文化引领+隐性教学”模式、建立科学多元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体育重要论述对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推进与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指导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和比较分析法,系统探讨将习近平总书记体育重要论述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价值定位、内容布局和路径设计。将习近平总书记体育重要论述有机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全程,对于满足体育课程建设的理论、素材、内容和资源方面的独特需要具有重要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国”“健康第一”“全民健身”“中华体育精神”“体教融合”方面的重要论述蕴含着丰富且全面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元素,经过教学化设计可以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进行对接。通过系统化、常态化、动态化、结构化和制度化的路径设计,使习近平总书记体育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理念与实践紧密结合,进而推动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在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中发挥出高质量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实践困境与纾解路径进行深入剖析。研究认为,加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践有助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优化高校体育课程结构以及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指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实践存在制度保障尚未健全、基本理念定位不准、教学目标设置模糊、教学资源整合不够、过程性评价缺失等方面问题。研究提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加强顶层设计,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坚持文化润人,深挖民族传统体育特色文化;坚守体育本色,明晰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把握主导力量,提升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关注育人过程,做实做常体育教学动态评价。  相似文献   

6.
陈立春 《体育科技》2023,(4):114-116
电影《夺冠》呈现了不同时期的中国女排,讲述了中国故事和集体记忆;以真人原型为基础,找寻国家、集体和个体的精神轨迹,挖掘“女排精神”“体育精神”的价值所求,为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育人路径创新探索提供了思路。通过对体育课程思政育人基本内涵的探析,认为:体育课程思政育人要坚持立德树人为中心,坚守体育课堂,明确体育教学目标价值导向,以体育知识、技术等为载体不断挖掘体育课程思政重要内容资源构建课程育人体系;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融入“思政元素”形成协同效应,聚焦体育项目教育、行业育人,深化体育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建设,引领人才培养、服务健康中国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7.
朱娜  陈林 《体育风尚》2024,(1):155-157
本文运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搜集相关高校体育俱乐部和课程思政相融合的资料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现状进行研究,期望探索可行的新的实施路径,更好的将思政理念全面融入体育俱乐部教学中,渗透到每个环节,达到课程思政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8.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而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方法,从三个向度:顺应国家教育政策建设要求的客观要求、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现实要求、推动高校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系统分析其价值意蕴。从三个维度:体育课程思政理论体系尚未建立健全、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有机融合深度不足、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创新步履艰难,深入探究其问题聚焦。在此基础上,提出从三个角度:建构长效机制,发挥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引领性;掌握融合方法,增强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性;创新育人模式,强化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指向性,深刻探讨其破解路径。  相似文献   

9.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重心不仅聚焦在体育学科所直面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层面,而且直击如何将思政教育元素适时融入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实施的全过程。文章以寓德于体理念为指导,剖析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路径抉择。研究认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对落实高校立德树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推进学校三全育人具有重要意义。在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出现了资源挖掘不足、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教师教学能力有限、评价体系失衡等问题。提出:深挖体育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发挥价值引领功能;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打造体育课程德育共同体;提升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及素养;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激发教师课程思政育人动力等决策。  相似文献   

10.
《体育师友》2021,(4):51-53
课程思政在全国高校的普遍实施,对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能完善高校体育专业课程,健全体育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等价值意蕴,却面临着教师思政能力不足、思政元素和技能教学难以融合等问题,据此提出课程思政融入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应从教师队伍建设、挖掘思政元素、教学目标制定和教学评价体系的同向育人策略。  相似文献   

11.
王锦丹 《当代体育科技》2023,(36):119-121+125
在“三全育人”背景下,探索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课程思政与体育课程具有共同的旨趣。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可从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体育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探索,也可从课外活动中的体育社团、运动训练、竞赛活动等方面进行挖掘。只有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发挥教师纽带的作用;探索和优化体育课程教材,着力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探索教师评价标准,完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才能发挥体育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前,学校体育中对体育课程思政的重视度普遍较低,难以践行体育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在体育课堂上频繁出现如“身体锻炼与思政教育脱节”以及“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统筹联动错率低”等问题,且日趋白热化。体育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是如何进行自身定位,如何与体育学科建设同向同行,如何与学校体育保障机制形成联系,如何与体育思政课程方骖并路。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从体育知识功能间进行多维转化,彰显出体育思政育人的民族精神;从体育育人主体间加强协作创新,凸显体育思政育人的竞争意识;从体育教育风向标引领开展强国思想,体现体育思政育人的爱国主义。分层有序的引导学生通过体育来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张开臂膀”且“脚踏实地”向社会主义建设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构建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教材体系,已成为教育领域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审思高校体育专业教材设计,当前仍存在思政理念渗透不够深入、思政元素融合不够紧密、思政内涵挖掘不够全面、思政特色彰显不够鲜明等问题。未来体育专业教材建设应围绕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的新使命新要求,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坚守教材育人初心,以坚持学生中心为前提提高教材育人自觉,以彰显专业特色为旨要提升教材育人品质;同时,要坚持思想性与学理性相结合、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结合、通识性与特色性相结合、专业性与规范性相结合的设计原则,在设计理念中鲜明树立思政标准以提升教材政治高度,在教学目标中准确彰显思政价值以明确教材育人角度,在教学内容中多维融入思政元素以丰富教材育人维度,在教学思考中深入拓展思政内涵以保障教材育人效度。  相似文献   

14.
红色精神代表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力量来源,也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精神。红色精神与大学生的体育品德和体育精神有着天然的联系,都强调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团结协作和自我超越。因此,进一步探究了红色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路径。研究发现:红色精神引领体育思政建设的价值方向;提供体育思政内容的文化支撑;丰富体育思政教学的资源内容。在红色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内容选择方面,需要注重坚定理想信念的内容摘选;爱国情怀的内容编排;彰显时代价值的内容融入。在现实需求方面,需要规范目标导向;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方式;凸显合力效应。鉴于此,提出红色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注重红色精神融入体育思政教学中的价值引导;注重红色精神在体育思政教学中的深度内化;凸显红色精神在体育思政教学中的资源优势;将红色精神转化为体育思政建设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15.
该文对新时代大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以“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4个问题为逻辑主线,厘清了新时代大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发展的思路,并对一体化建设发展的具体路径进行了剖析,明确了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总目标、价值意蕴,打造了一体化的内容供给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框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进历程中形成了具有独特历史底蕴和时代价值的红色精神,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逻辑演绎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通过使用课程与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深入发掘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的时代意蕴,可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必要的价值方向和精神动力,强化文化支持和拓展资源载体。在对党的百年红色精神进行课程化塑造之后,使之与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要求结合起来,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学思结合,知行结合,提高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质量。从推进路径的设计出发,以学生发展为导向,以课程改革为载体,以教育教学为手段,以运动实践为桥梁,可使红色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落地环节能够更加符合体育课程与教学的现实需要。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将会为全面推进党的百年红色精神在体育课程与教学中延续和传递创造丰富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全媒体在深度挖掘和精准凝练体育课程思政元素、实现思政元素全方位融入课程教学及优化思政教学模式方面有着独特的技术优势。运用文献资料、辩证分析及逻辑推理等方法,对全媒体时代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全媒体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表现出具象流变的育人话语、立体多维的内容传播模式、科技加持的育人方式、多方联动的育人主体等时代特征。针对信息技术迅速发展造成的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理念不成熟、育人内容传播碎片化、全媒体支撑要素不健全、体育教师媒介思政素养不足等推行阻碍,从顶层设计、理念更新、资源整合、科技加持、能力提升5个方面勾画全媒体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设计蓝图,完善“全媒体+”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横向互联、纵向贯通的育人内容体系,深化全媒体技术,助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效度,全方位提升体育教师思政媒介素养等创新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8.
杜新星 《体育风尚》2023,(11):92-94
自提出课程思政理念后,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与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深入挖掘各专业课程潜藏的思政元素,和思政课程同向而行,以期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体育类课程是高校教育体系极为重要的组成内容,体育教师需转变体育课即传授技术、锻炼身体的落后观念,也应积极挖掘课程包含的思政元素,将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思想价值引领紧密结合,将体育具有的育人功能最大限度发挥出来。本文主要对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关系进行探析,并阐述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的必要性,同时提出课程思政背景下两者的协同推进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建设体育强国和推进全民健身的需求。文章在分析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价值的基础上,分析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提出发展路径。认为:(1)开展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可帮助大学生强自身体质,修思想品德;锤意志品质,助品格内化;塑健全人格,享人生乐趣;(2)目前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存在体育教师思政素养与思政导入能力不强、体育课程思政内容体系不完善、体育课程思政实施方法和路径单一、体育课程思政评价与反馈机制有待完善的困境;(3)推进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一要强化主力军,提升体育教师思政素养;二要优化主战场,完善体育课程思政内容建设;三要拓宽主渠道,丰富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路径;四要校准评价尺,推动多元主体参与。  相似文献   

20.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体育课程也需顺应大趋势,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在具体教学工作中渗透丰富的思政元素,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以体育人的效果。近些年已有众多高校引入操武类课程,从实施的状况来看,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操武类课程兼具体育锻炼和文化特性,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将其放在重要位置,可更好地保障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提供良好助力。本文主要通过操武类课程实施问题进行总结,并对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操武类课程思政建设价值进行探析,同时提出具体的建设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