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狂鼓史》中被誉为“神来之笔”的“乌悲词”可以说是“曼倩诙谐不是耍”的重要表现。《狂鼓史》中三段“乌悲词”,其“曼倩诙谐”是表,其“不是耍”的真意是里。通过对“乌悲词”在戏剧结构、情节内容和思想内涵上的作用,展现出徐渭在戏曲创作上的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2.
1928年,在刘半农指导下由青年学者常惠整理完成的《北京小曲百种》,保存了清末民初流行于北京地区的一百首民歌俗曲,语言学家罗常培并据以撰成《北京俗曲百种摘韵》.这些民歌俗曲,牌调众多,内容丰富,为研究北京民歌史、清末民初社会史以及不同区域间的民歌互动情况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是了解刘半农俗曲思想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3.
《说文》:",陈乐立而上见也,从中从豆"。"鼓,击鼓也,从支从亦声"。"鼓,郭也,春分之音,万物郭皮甲而出,故谓之鼓。从,支象其手击之也。《周礼》:'六鼓:雷鼓八面,灵鼓六面,路鼓四面,鼓、鼓、晋鼓皆两面'。籀文鼓从古声。"此、鼓、鼓三篆于古本为一字。其本字为,象形,名词。孳乳为鼓,从支从,会意,动词。甲、金文中、鼓通用,动名不分。《说文》分之为三字,是否重复累赘?所训是否合理?有无可取之处?兹辨析如下:鼓字商代铜器铭文作(鼓蝉),甲骨文作(乙6111,一期),(甲2288,三期),(甲1164,三期),(佚106,…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唐修《晋书》的特点与其所载"秀支替戾冈,仆谷劬秃当"的内容以及西匈奴的问题等三方面,对宋博年《西域音乐史》、《丝绸之路音乐研究》和冯光钰主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三部论著中所提"房玄龄《晋书》中所载‘秀支替疾风,仆谷秃勾当’为匈奴民歌,"的观点进行系统地分析,认为《晋书》所载"秀支替戾冈,仆谷劬秃当"并非西匈奴民歌。  相似文献   

5.
《左传》、《国语》、《史记》是我们了解古代历史的重要文本。在对一些史事细节处理上,三本史书多有不同,反映了三本书不同的思想内涵。文章撷取三本书中与晋国史事相关的部分,通过对"骊姬之乱"中骊姬形象不同的比较分析,探究三本史书不同的创作观以及作者主观情感对书写记录的影响,从中反映三本史书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徐渭的《狂鼓史》《玉禅师》篇幅不长,文本简略,却体制奇巧,构想独到,处处隐含其文人性情,在戏曲语境中尽显其文本特质。二剧皆与宗教相干,可是宗教意味却寡淡,具体呈现形式丰赡。浸润于中晚明尘寰的徐渭,在简短的文本中,有意或无意地淡化其戏曲文本的宗教意味,蕴含主观劝善意识淡化、儒家观念先入之见、宗教符号内蕴丰赡三部分具化的书写尝试,效果鲜明,思维开新,处处可见他对人生意义的哲学省思。  相似文献   

7.
徐渭的《狂鼓史渔阳三弄》取材于《后汉书》的《祢衡传》,但作者采用发掘历史事实与发展历史精神相统一;“出之贵实”与“用之贵虚”相结合;“睛节结构”和“情感结构”相交融等艺术手法,对作品的情节进行了重构。作品在折射理想道德的光华,实现人物新的艺术价值,反映民众理想愿望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审美高度。  相似文献   

8.
《十和谐》是明清时调俗曲中的一支曲牌名,流传不广。目前能见到的,仅有明醉月子辑《新镌雅俗同观挂枝儿》、清《万花小曲》、清讷音居士《三续金瓶梅》等收录的几首。关于《十和谐》的来源、形式、流传等内容,学术界更是少有研究,本文拟就《万花小曲》中两首《十和谐》作品同与之同源的其他曲调作参照研究,对《十和谐》的源流、形式以及其在明清民歌史上的意义作一简要概括。  相似文献   

9.
《张协状元》是宋末元初的重要南戏作品,它的曲韵韵部系统对于廓清近代汉语语音史的问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张协状元》全剧韵脚字进行勾稽系联、归纳韵部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灰皆通押""支鱼通押"和"阳声韵韵尾混并"三个非常独特的现象,详尽展示了《张协状元》曲韵系统背后蕴含的丰富语音史信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作家、作品、世界三个角度列举了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图文"意识,展开空间思维的三个实例:其一,以图出史,追踪作家人生行迹;借助唐宋文学编年地图从宏观上追踪苏轼一生行迹,考证苏轼自密赴徐"有旨不入国门"一说。其二,以图佐文,揭示作品空间线索,以《红楼梦》"遗失"情节为例,借由《大观园平面示意图》中遗失情节的地理分布来探究其分布特点及原因。其三,图史互动,突显地域文化特征,以《左传》为例,从文学地理角度在讲授时将各主要诸侯国分为齐鲁派、郑晋派、秦楚派三种文学分区,从而探讨各诸侯国的地域文化特征。以此三例说明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张开空间之眼的重要性,并以实际教学案例展现在教学中应该如何融入"图文"意识。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凤阳花鼓做出新解:凤阳花鼓原为"三花",因历史发展与区划变迁,现仅存一花——"双条鼓";凤阳花鼓与《茉莉花》的源流之争,为地方利益驱动,而非学术课题;《凤阳歌》长盛不衰,奥秘在歌曲的情绪和风格以及节奏上的快慢之分。  相似文献   

12.
豉,本作①,②(Sho)就是“豆”,所以①就写成了“鼓”。今有“豆鼓”一词。鼓,古文字作③,《说文》:“击鼓也。”《段往》:“④,鼓之省。”本是动词,但右边的⑤(Po)却写成了“支”。例如《曹别论战》:“齐人三鼓。”就用的本义。在“击鼓”的基础上,引申为弹奏。例如将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就有“鼓瑟希”的句于;又引申为振动,例如《石钟山记》中的“微风鼓浪”句;又引申为振奋,如俗语“气可鼓而不可泄”,现代汉语中的鼓舞、鼓励等。由于“鼓”取代了④,就同时取得了名词属性,例如帼殇》中的“援玉拖兮击吗…  相似文献   

13.
《四声猿》杂剧是明代杰出的史学家、艺术家兼戏剧家徐渭(1521—1593年)的作品,它是由四部不同折数、曲调不一的杂剧,即《雌木兰》(北二折)、《狂鼓史》(北一折)、《翠乡梦》(南北二折)、《女状元》(南北五折)组成。《四声猿》不但在体制、曲调上对传统的北杂剧进行有意识的改造,为后来的南杂剧兴起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在艺术上突出了徐渭出“奇”的创作风格,体现了作者桀骜不驯,敢于嘲弄封建礼教的思想品格,是明代杂剧中有影响的作品。《四声猿》虽在故事本源上,都是对前人或民间流传的文艺作品进行改造和加工,然这种  相似文献   

14.
<正>似曾记得,2003年一部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令人忍俊不禁的《漫画世界系列丛书》(《漫画英国》、《漫画法国》、《漫画荷兰》、《漫画意大利》、《漫画韩国》等)在韩国狂销400万册后迅速抢占中国市场。作者李元馥(韩国著名漫画家和设计师)以漫画说史的幽默方式,"只讲故事,而不评价"的态度,"用超脱外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社会",力求在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的基础上,"对自己与外国的社会进行客观的比较和检讨"。去年十月,一部由中  相似文献   

15.
秋秋战国时期,记载古代或当时历史的有两种史官,即"太史"与"瞽朦","太史"用文字写史;"瞽朦"双目失明,善于记诵,以传诵说史或持鼓歌唱史诗.《周礼·春宫》:瞽朦掌"讽诵诗,世奠系".大意是说:瞽朦背诵诗歌,讲述世本、帝系,因此,瞽朦又称瞽史.《国语·楚语》所说的"史不失书,朦不失诵"也是这个意思.瞽史后来逐渐成为普及历史知识的民间艺人.瞽系形声字,象持鼓的盲人.本期封面所介绍的东汉击鼓说书陶诵,就是当时的民间艺人俑,通高66.5厘米,1970年四川郫县东汉砖石基出土.俑身用灰陶雕塑,表面被浸染成绛黄色,中空,上身、下身分截合成,表现老翁持  相似文献   

16.
清同治年间,江苏巡抚丁日昌与戏剧家余治,以通饬令和倡议书的形式,提请禁绝"淫词小说"。二人分别撰有"小本唱片目",作为各地查禁、销毁小说戏曲与民歌俗曲的参考。"小本唱片目"亦同时成为文学史、戏曲史、民歌史研究的重要材料。依据近年来陆续面世的海内外唱本文献,仔细梳理、讨论"小本唱片目"罗列的民歌俗曲的内容及流变情况,有着学术与现实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7.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所记载晋国铸刑鼎事件,"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中"一鼓铁"一语不易理解,而历代注家又给出了三种截然不同的解释。"鼓"字或以"鼓铸"解,或释为量名、衡名,另有改"一鼓铁"为"一鼓钟"者。从考古发现上看,铸刑鼎所在的春秋晚期,铁器应用并不广泛,以铁铸鼎或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综合多方资料,释"鼓"为鼓铸较合理。  相似文献   

18.
刘知栽在《史通》中经常提到“三史”,周一良先生认为这“三史”是指“旧三史”(《史记》、《汉书》、《东观汉记》)而非“新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他说:“徐坚《初学记》卷二一《文部·史传二》云:‘世以《史记》、班固《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矣。’知开元中犹承六代旧习,目此三者为三史。刘子玄之作《史通》,其心目中三史亦指此三书也。”(《敦煌写本杂钞考》)并以《史通》中《叙事》篇“《晋》、《宋》杀青,又三史之不若”与《书事》篇“王隐、何法盛之徒所撰《晋史》,……异乎三史之所书,五经之所载也。范晔博采众书,  相似文献   

19.
1962年2月19日至26日,根据教育部指示,上海市高教局在衡山宾馆召开"外国史学史"与"近代现代资产阶级史学流派资料选辑"讨论会。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杭州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以及上海师院等9个高校的20余位学者与会。周谷城主持会议,翦伯赞到会发言。上海档案馆藏有此次会议档案(档案号:B243-2-951)。包括《文科教材编选工作汇报(27)——"外国史学史"与"近代现代资产阶级史学流派资料选辑"讨论会情况》《编写外国史学史的任务安排》《翦伯赞同志在"外国史学史"讨论会上的发言(摘要)》以及《近现代资产阶级史学流派资料选辑"选目"》等。其中,《翦伯赞同志在"外国史学史"讨论会上的发言(摘要)》的部分内容,张传玺、张怡青、张海青据1962年4月10日《文科教材编选工作、通讯》第11期所刊载的记录稿摘要编辑、校订,以"在《外国史学史》讨论会上的发言"为题,收录于《翦伯赞全集》第5卷《历史问题论丛续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兹选辑公布,期冀为学界了解建国初期的西方史学史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向导》周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政治机关报,是研究中共早期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在华传播史、共产国际与国共关系史以及第一次国共合作史的重要资料。本文试图从一个大事件,即五卅运动为切入点,通过对《向导》和同时期其他著名报刊进行对比考察,探究《向导》之独特风格与所起到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