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野仙踪》从儒家文化的本源上映照出现实的荒谬 ,从其思想核心、思想基础、政治理想三个层面暴露了儒家文化的变异衰微 ,已失去其原有的治世活力。小说写到部分儒士的暂时成功是在修道成仙者冷于冰的帮助下获得的 ,揭示了儒家文化的理想已彻底失落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从儒家文化在中国现代文学三个不同时期的影响,多方面地阐述儒家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的联系,描述儒家文化在这个时期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3.
埃兹拉·庞德是二十世纪英美诗歌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诗人,对中国儒家文化情有独钟。他的代表作《诗章》,时常引用自己儒学翻译作品的片段,列举中国古代儒家圣人君子典范,使用具有儒家文化意蕴的汉字,表达了他对中国儒家文化的独特理解。在《诗章》中,庞德结合自身对儒家思想的理解与阐释,将中国儒家文化视觉化地呈现了出来,充分体现了其希冀以中国儒家文化医治西方社会弊端的社会理想。《诗章》中儒家文化的视觉化,由表及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利用汉字的图像结构与画面效果及其表意功能,实现儒家思想的表征;二是提炼中国古典诗歌语法结构,从英语诗体格上对儒家文化进行视觉审美处理;三是儒家文化视觉场景与视觉事件的并置与展示,呈现视觉化的儒家文化情景。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先贤提出了大量文化教育方面的思想,其中儒家文化教育思想对于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现代化教育具有极为深刻与广泛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从儒家文化教育中的仁爱思想、孝悌思想、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探讨了传统儒家文化教育的现代化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荣辱观的中国化。但这种中国化的荣辱观也考虑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态,即在中国儒家文化精神与价值观浸染下形成的民族心理。从道德完善、价值次序、普遍和谐三个视角,可以窥见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儒家文化精神和价值观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儒家文化传统中许多观念、思想具有现代性,有其特有的人文价值。今天,我们应该研究、借鉴其中的精粹,更好地发挥其在现代化文明进程中的积极作用。本文从儒家文化重视人的尊严、强调万物和谐、倡导自强不息三个方面来探讨儒家文化的具有生命力的先进思想,这在大力提倡“以人为本”、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今天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以及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阐述,建设和谐社会成为当代中国的一个重要政治任务。高校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建设也是构成和谐社会体系的一部分。本文从儒家文化对和谐社会思想的描述出发,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与儒家文化的和谐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并从儒家文化对个人道德修养的阐述、儒家"孝"思想、儒家"诚信"理念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儒家文化对和谐校园建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作为儒家的集大成者,其治家思想集中体现了儒家文化内涵,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仁爱胸怀;二.中庸之道;三.自强精神。  相似文献   

9.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中国古代乃至近现代的语文教育关系密切.儒家文化的制度文化、心理文化、物质文化三方面对语文教育都产生了不小的作用和影响,语文教育中对待儒家文化应有正确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应台湾大学哲学系沈清松和傅佩荣两教授之约,为《哲学杂志》第25期“台湾哲学”专辑而撰写的。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当代新儒家代表牟宗三建立其道德理想主义哲学体系的背景、目标以及特点;第二部分论述了牟氏在建立其哲学体系过程中对康德哲学的融摄、即吸取和批评;第三部分评述了牟氏会通中西哲学的导向及其得失,认为由于牟先生的儒家文化中心主义立场,妨碍了他对康德哲学的理解与吸取。因此作者最后提出,新儒家哲学要得到继承发展,只有克服儒家文化中心主义心态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11.
简析外语口语教学中学生不爱开口的三个主要原因:语言焦虑、儒家文化和课堂学练活动。针对上述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口语教学策略:树立正确的口语学习观,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科学合理组织课堂活动。  相似文献   

12.
儒家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儒家文化讲礼教、重人伦的特点,决定了其包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本文从社会教化和个人修养两个层面着手,对儒家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梳理,分析儒家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并挖掘其在当前新形势下所包含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菜根谭》为明人洪应明所著,是一部内容丰富,充满智慧和哲理的经典古籍。作为儒学经典,菜根谭中有大量的儒家文化负载词,而这些负载词在不同译本中却有着不同的翻译。文章通过《菜根谭》原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个词"心""天""君子"为例,考察了蒋坚松译本中儒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菜根谭》为明人洪应明所著,是一部内容丰富,充满智慧和哲理的经典古籍。作为儒学经典,菜根谭中有大量的儒家文化负载词,而这些负载词在不同译本中却有着不同的翻译。文章通过《菜根谭》原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个词"心""天""君子"为例,考察了蒋坚松译本中儒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古典文学领域的研究较以往更为深入。古代文学作为文化的显性代表,尝试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文化体现始终是学术讨论的重点内容。为了深刻理解儒家文化的内涵,理清儒家文化与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及其具体表现,以儒家文化的阶段性特征为研究依据,选取了战国、西汉初期、魏晋时期、明代、清代四个阶段的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明确了儒家文化始终贯穿于古代文学作品之中,并体现儒家文化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西方,但是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近代西方文明的结晶,它与东方文化也存在着深层次的间接联系,特别是中国儒家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形成间接地做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牡丹亭》一剧产生于明代晚期,由于时代和个人原因,使得《牡丹亭》文本上呈现出儒、道、释文化结合的趋势。本文立足于《牡丹亭》文本,从儒家文化即先秦儒家文化、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三个方面来分析其对《牡丹亭》艺术境界的建构。儒家的"尽情至性"观建构了《牡丹亭》"至情"的境界;道教的重生观念,建构了《牡丹亭》人本主义的思想内蕴;佛教的生死轮回观念建构了《牡丹亭》生死转化的艺术情境。  相似文献   

18.
西周礼乐文化是儒家文化产生的土壤,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主流文化一直延续到今天。西周礼乐文化又是三代文化漫长演进的产物,探索早期中国文化首先要梳理“三代”文化的根源。夏、商、周作为三代文化的代表,其文化包容连续性的发展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演进的基本方式,同时三代文化从“尊命”“尊神”“尊礼”的发展,也可以看出早期中国古代文化从巫觋文化、祭祀文化、礼乐文化的漫长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包含着丰富深刻的哲学伦理观念。笔者立足于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这一角度,从儒家的人本思想、利义之道、贵和思想以及其自强不息的精神等四个方面着手,着重阐述了儒家文化在图书馆的服务理念、管理取向、团队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上的渗透与体现。强调在当今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接受并遵循儒家文化的精髓,是图书馆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指导。  相似文献   

20.
作为越南儒家文化的典型,河内国子监文庙是儒家文化在越南传播发展的重要见证,折射出儒家文化对越南政体和治国思想、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儒家文化中的集权制和行仁政思想,契合了越南封建统治者的施政需要,其推崇教育的思想也推进了越南现代化进程。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的中国,应本着开放包容的心态,赋予儒家文化时代内涵,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