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人才报创办伊始就实行全面聘用制,直接进入市场运转。如何使管理工作适应新体制,经过近五年的探索实践,从这样五个方面实施动态平衡管理原则确是行之有效的。 平衡管理原则 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说明一种规律性,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处于矛盾运动之中,都在矛盾的不平衡之中寻求新的相对平衡。出现差距,就产生运动,寻求新的平衡。报社刚成立时需要选聘人员,我们认为,既然办的是人才报,那么办报人员就得先是人才。于是,就在自治区大分办等候,想从内地名牌大学毕业生中选人,结果等了一个多月也难觅得新闻专业的毕业生。于是把目光转向自治区的几所高校,经过一番  相似文献   

2.
“人往高处走,如果你的报社仅仅是一个在这里呆5年后可以找到新机会的地方,人们当然会另谋高就。”《底特律自由新闻》招聘与发展版面的编辑乔·格瑞姆说。在小规模报纸开始新闻职业生涯的新闻专业毕业生往往受到工作环境的局限而很难找到发展的机会。夜里加班,周末工作,一  相似文献   

3.
加强新闻言论,是地市党报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一般说来,地市报的新闻言论需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提高。从量上讲,地市报大部分是在“文革”后才复刊和创刊,不少报社因人员不足,都没设专职评论员,新闻言论要么是等待自然来稿,要么临时指定人去写,不少报纸三、五期难以看到一篇言论。有些报社即使设有专职评论员,不过一、二人,孤军作战。言论在整个新闻报道中的比重显得微乎其微。从质上讲,言论写作局限于少数人,评论员常出现“无米下锅”或“无的放矢”,无形中影响了言论的整体质量。《闽西报》在1987年复刊时也遇到了上述问题,怎么办?我们除了成立由总编挂帅的评论小组,负责撰写社论、评论员文章外,要求各版都要开设一至二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大多数中等城市依托当地报社(地市报)建成了新闻网站.地市新闻网站已成为中等城市网民阅读新闻的重要渠道,成为当地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市党报发展到今天,大多已经形成了“一社两报”的新格局,即一家地市党报社有两种报纸,一种是作为地市党委机关报的日报,一种是作为地市党报子报的晚报。地市党报社“一社两报”格局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地市报要有所作为,必须在报道内容、形式以及理念上不断地改进和创新。从鹤壁日报这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来看,地市报只有不断增强贴近性,才能不断地增强新闻宣传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也才能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赢得更多的读者,争得更大的市场。联系鹤壁日报的实际,我们体会到,地市报增强贴近性,必须要在“快、短、多、特、活”五个字上下工夫。新闻要“快”先睹为快,这是人们的普遍心理,在现代社会更是如此,从报纸发行区域特点来看,地市报更要“快”。所谓“快”,即新闻采访快、新闻编发快和报纸…  相似文献   

7.
顾振华  达人 《新闻界》2000,(2):47-48
西方经济学中有一个观点 ,“百分之八十的财富是由百分之二十的关键人创造的。”在许多地市报中 ,人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 ,一家报纸大多数的获奖作品是由一部分骨干编辑、记者拿到的 ,大多数的广告创收是由一部分尖子人才完成的 ,这些骨干编辑、记者 ,这些尖子人才就是新闻单位的“关键人”。襄樊日报在努力创办一流报纸的过程中 ,创造性地采取激活“关键人”的办法推动报社的发展 ,进而造成全员竞争的氛围 ,以好的机制搅活“满池水” ,激发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着力造就一支跨世纪的高素质新闻队伍 ,为新闻事业的发展不断注入着强…  相似文献   

8.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确切地说,火车运行的速度主要取决于气缸压力的大小,加压大,则跑的快,加压小,则跑的慢。我们仅借“加压”这一道理,谈谈县市报总编辑的自我“加压”,以求教于同仁。三省吾身决心“加压”一省:县市报自身的客观劣势。县市报作为一张基层党报,具有许多特定的优势,这是主流。但在办报实践中,也反映出不少劣势:一是刊期长,容量小,时效差,水平低。其指导性不如上级党报,时效性不如日报,知识性不如专业报,趣味性不如晚报。二是“科班”出身的人少。据对11家县市报社的了解,242名编采人员中学过新闻专业的只6人,过去办过报纸的也仅有17人。三是不少报社经济困难,办报条件简陋,摄影、采访手段落后。据对85家报社统计,就有59家没有自己的印刷厂,有的要到100公里以外去印报。  相似文献   

9.
核心提示: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的“走、转、改”活动中,地市报积极响应,有的记者成了驻村干部的一员,有的走进了西藏、新疆,成了援藏、援疆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走、转、改”。郑睦华,江西鹰潭日报社副社长,作为江西省第七批援疆干部,担任克孜勒苏报社副总编辑,他将在这里开展为期三年的援疆工作。以下是本刊约请他撰写的文章。借班机会...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地市报的服务意识增强了,对服务性新闻的报道量增加了,质也有所提高。但很多地市报的服务性新闻报道流于表面、做得不深不透的现象是大量存在的。究其原因,一是对服务性新闻报道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二是报道手法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认为,地市报应该把服务性新闻做深做透、做到极致作为提高竞争力的利器来看待,把“彻底服务”上升到事关报社生存和发展的理念来实施。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上各种腐败案件频发、部分新闻单位领导中途倒马、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如何做好新时期地市报的纪检监察工作,保持队伍的纯洁,保障报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2009年4月20—25日,在由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主办、三峡日报社承办的全国“地市报纪检监察工作论坛”上,与会代表们讨论十分热烈。以下是部分代表发言选登。  相似文献   

12.
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作为在省级和县级传媒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地市报社,要在事业上有大的发展,必须在办报理念、采编手段、报业经营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优势。而加速提升地市报人的整体素质,营造一支拉得出,打得响的报业人才队伍,则是最为紧迫的先决条件。为什么要把提升人员整体素质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 第一,一般来说,地市报社现有人员的各项素质虽然比较匀称,但与省报相比,“尖子”型人才相对较少,而且这类人才往往容易往规模更大、条件更好的报社流动,或被当地党政机关“相中”而跳槽,流  相似文献   

13.
中央、省级报业集团一个个崛起,形成中国报业一颗颗引人注目的新星。 中国地市报(主要指中等城市报纸)面对强大的挑战,如何在新的世纪之初有新的建树,是地市报人共同关心和思索的问题。 地市报的优势和劣势 地市报的优势是“多”而“广”。 全国地市报共300多家,绝大多数都是中等城市报纸。省会城市、经济单列市、沿海发达城市,虽然为省辖城市,但这些城市党报的实力有的已超过了省级报社,有的已率先建立了报业集团。这部分报社已进入了中国报业的“第一方阵”,在规模和实力上已不再属于“地市报”的范畴,因此不在我们讨论的范…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世纪到来之前,县市报面对的新闻竞争,从来没有眼下这么激烈。但是新闻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县市报在新世纪的征途中,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培养高素质的新闻人才。依笔者之见,可以采取这样几条措施:眼睛向“外”,引进高素质的新闻人才第一,省、地市报纸经过一段时间的扩军、扩版后,版面相对稳定,人员基本饱和,严格控制进入。第二,国内大专院校因新闻专业人才吃香而不断增加招生名额,省市新闻媒体对新闻本科生的需求量相对饱和,这些毕业生择业的目光从省、地市报开始投向新闻人才奇缺的县市报。这是一个难…  相似文献   

15.
西方经济学中有一个观点,“百分之八十的财富是由百分之二十的关键人创造的。”在许多地市报中,人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家报纸大多数的获奖作品是由一部分骨干编辑、记者拿到的,大多数的广告创收是由一部分尖子人才完成的,这些骨干编辑、记者,这些尖子人才就是新闻单位的“关键人”。襄樊日报在努力创办一流报纸的进程中,创造性地采取激活“关键人”的办法推动报社的发展,进而造成全员竞争的氛围,以好的机制揽活“满池水”,激发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激活“关纪人”打开局面1994年,襄樊日报社一度陷入困境,由于机制…  相似文献   

16.
参加’94全省地市州报好新闻评选,兄弟报社的同仁、专家,对我们报社以及报社选送的作品,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鄂西报》抓点子出色.”从大的方面看,各报都办得很活跃,都动了不少脑筋,也抓了不少好点子,做了不少好文章,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把我们报纸再提高一步.主要经验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7.
朱尖 《新闻三昧》2005,(9):40-41
企业报是属于企业党政管理下的行业报,在一般读的心目中,这种报纸是“宣传报”,是“件转发报”。《江汉石油报》虽然是江汉油田湖北管理局的机关报,但如果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看,它是一份地地道道的报纸。近年来,它多次荣获优秀企业报的称号,并得到读的认可。为何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想关键在于报社在办报的过程中具有新闻的理论意识、新闻的人才意识、新闻的创新意识和新闻的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市报人》2006,(6):11-11
2006年4月18日至21日,地市报视频新闻暨改革发展研讨会在江西鹰潭举行。这次研讨会主要是就江西鹰潭日报社自主创新,率先突破传统新闻网站的传播模式,推出的视频新闻和音频新闻,与会代表进行了现场观摩,并就新的转型时期地市报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探讨。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会长王贵海到会并作了题为“抢占先机迎接挑战报网互动创新经营”的报告,副会长高文举、秘书长邹家福到会,江西省记协、瓶闻出版局及江西鹰潭市的有关领导莅临开幕式。来自21个省、市、自治区的59家报社的101位地市报社社长、总编辑、网站负责人和网络技术人员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9.
1995年7月25日至27日,全国地市报青年记者成材经验交流会在贵州安顺召开,五十多位地市报的总编辑、青年记者、编辑齐聚一堂,就我国地市报的人才培养和使用问题,见仁见智,共商大计,共谋发展。召开全国性的青年记者成材经验交流会,这在中国地市报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中国目前有地市报418家,新闻队伍超过十万之众,年轻的新闻工作者占多数,如何培养一支合格的跨世纪新闻队伍是每一家报社面临的共同问题。 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会长杜祖亮说:“根据世界卫生  相似文献   

20.
当前,科技创新、教育创新、机制创新突飞猛进,中国地市报同样面临着创新问题。可以说,不创新,死路一条;一创新,柳暗花明,生机无限。 然而,创新需要人才。我们需要富有创造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跨世纪人才,也需要追求新知识不断自我更新的人。这是使新闻创新付诸实施的保证。 思考之一,必须正视现实,树立危机意识,地市报才能在未来的新闻竞争中“知彼知己” 纵观地市州报现时的生存环境,看起来“莺歌燕舞”,实则兴盛与危机并存。具体来说,有以下三大挑战: 挑战之一来自同类的印刷媒体。可以用“腹背受敌”来概括地市州党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