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脊椎动物骨骼标本制作白银市实验中学高旭脊椎动物骨骼标本是观察与研究脊椎动物形态的重要材料。本文以蟾蜍为例,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脊椎动物骨骼标本的制作方法。一、制作骨骼将蟾蜍置于密封的标本瓶中,用乙醚麻醉致死。将其置于解剖盘中,用剪刀剪开腹面皮肤和肌肉,...  相似文献   

2.
蟾蜍、兔子和鸽子等脊椎动物的骨骼标本,是中学动物学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具。按照传统方法制作的骨骼标本,多数骨块间互相脱落,最后安装造型时,需将已脱离的骨块互相穿起来,非常费工费时。 经过多年的试验,我们采用下述方法制作的骨骼标本,骨块间能够保持自然连接,操作过程简单,又保证了标本的完整性。下面以蟾蜍自然联接骨骼标本的制作为例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教学的基本思路 自然课中教学生认识六类动物,前五类是脊椎动物,最后一类是昆虫。两栖动物的认识居五类脊椎动物之末,因此有条件把这一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成为类似科学家发现新物种的过程,让学生处在探索的情境下学习。基本思路: ● “青蛙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 “什么动物和青蛙相似?”找青蛙的同类——蟾蜍。 “这两种动物有什么共同点?” ● “这两种动物同属于哪一类动物?”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比较,与前四类动物都不同。  相似文献   

4.
1782年4月,巴黎近郊一位打石工人从地下4.5米深处的石灰岩层中开采出一块巨大的石头。将石头劈开以后,意外地发现石头内藏有4只活的蟾蜍。这4只蟾蜍并非在一起,各有各的窝。窝比蟾蜍大一点,窝的表面还有一层松软的黄土。蟾蜍从石头内出来后,还能在地上活动。石灰岩层经科学家测定,证实它形成于100万年前。就是说,这4只蟾蜍在岩石内已生存了100万年之久。  相似文献   

5.
皮肤腺是指由上皮细胞形成的有分泌功能的腺体。在脊椎动物中,皮肤腺来源于表皮的生发层,可陷入真皮层。不同生物的皮肤腺有所不同,圆口纲和鱼纲的皮肤腺主要是单细胞的粘液腺;两栖类的皮肤腺为多细胞的粘液腺及毒腺(蟾蜍的耳后腺);爬行类也有各种腺体,如蛇口腔中的毒腺、泄殖腔处的味腺,雄  相似文献   

6.
肖沛然 《初中生》2010,(3):91-91
1782年4月,巴黎近郊一位打石工人从地下4.5米深处的石灰岩层中开采出一块巨大的石头。将石头劈开以后,意外地发现石头内藏有4只活的蟾蜍。这4只蟾蜍并非在一起,各有各的窝。窝比蟾蜍大一点,窝的表面还有一层松软的黄土。蟾蜍从石头内出来后,还能在地上活动。石灰岩层经科学家测定,证实它形成于100万年前。  相似文献   

7.
杨玲 《生物学教学》2007,32(7):63-64
1活动背景2005年9月以来,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组织开展了以“让蟾蜍远离餐桌”为主题的生态道德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从科学调查走向大众宣传,在青浦区50多所中小学校和全市150多所学校及科普机构中进行宣传和推广,倡导全社会共同保护野生蟾蜍。1.1蟾蜍(Bufo bufo)为两栖纲蟾蜍  相似文献   

8.
观察青蛙或蟾蜍蝌蚪的发育成长,是培养学生系统观察自然事物的一种极好的活动。小学生很喜欢饲养蝌蚪。笔者通过几年来在与学生一起饲养蝌蚪、观察蝌蚪生长发育的全过程中(卵—蝌蚪—蟾蜍—青蛙),发现小学生对青蛙蝌蚪和蟾蜍蝌蚪这两种不同的蝌蚪认识是十分混淆的。因此,深感在教《养蝌蚪》一课时,还需要充实更多的内容。让学生在饲养过程中就知道  相似文献   

9.
杜诗与端阳习俗李秉河北冀县一带端阳节有一种奇特的风俗。端午日,不少人家都从田间捕得蟾蜍,用一块墨自其嘴塞进肚内,然后悬挂于门楣上,若干天后从蟾蜍腹内取出墨。这种蟾蜍墨用来治疗疮疥、赘疣一类皮肤病。其方法是用墨在砚中浸水研磨,再用笔蘸墨汁在患处涂抹;...  相似文献   

10.
四种实验动物血液有形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鲤鱼、花背蟾蜍、家鸡、家兔 4种实验动物的血细胞形态进行了显微观察并对其血细胞数量、红细胞、血小板大小进行了测量 .结果表明 :随着脊椎动物由低等向高等的进化 ,红细胞的形态由长椭圆形、椭圆盘形、双凹椭圆形到双凹圆盘形 ,细胞的数量由少增多 ,细胞体积由大变小 ,由有核到无核 ,细胞分化程度愈高 ;白细胞的种类和血小板的数量增多 ;血红蛋白含量呈上升趋势 .鱼类与陆生脊椎动物变化趋势不同 ,血红蛋白相对较高 .血液有形成分的这些变化与动物的进化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蟾蜍常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笨拙丑陋、行动缓慢的小动物。但在蟾蜍的避敌探秘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意外的发现:蟾液不小心染到手上可使真菌性皮肤病痊愈,蟾蜍吞食蟾液会死亡,蟾液可使蚂蚁、蜘蛛、蟑螂等致死,从这里我们获得了蟾液杀虫杀菌的粗浅认识。于是,我们将之应用于实践,进行创  相似文献   

12.
利用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在频率1.5 Hz、强度1 V、波宽2 ms、延时1 ms的连续电刺激下,测出蟾蜍和蛙的腓肠肌单收缩并进行比较分析。蛙和蟾蜍的潜伏期、收缩期及舒张期存在明显差异,蛙和蟾蜍的单收缩性是不同的,可能与两者在不同环境下的活动能力及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3.
从发生上讲.脊椎动物眼球的主要部分都是由间脑两侧外突而形成的,所以脊椎动物一般都具有发达的双眼,而且眼的构造基本上没有什么重大变化。其实.不论是鱼蛙龟蛇.还是飞禽走兽.甚至人类的相先.都曾有过第三只眼。只是随着生物的进化.器官用进废退,这第三只眼的作用逐渐的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4.
观察青蛙或蟾蜍蝌蚪的发育成长,是培养学生系统观察自然事物的一种极好的活动.小学生很喜欢饲养蝌蚪.笔者通过儿年来在与学生一起饲养蝌蚪、观察蝌蚪生长发育的全过程中(卵-蝌蚪-蟾蜍-青蛙),发现小学生对青蛙蝌蚪和蟾蜍蝌蚪这两种不同的蝌蚪认识是十分混淆的.因此,深感在教<养蝌蚪>一课时,还需要充实更多的内容.让学生在饲养过程中就知道自己究竟养的是哪一种蝌蚪,使学生们对两种蝌蚪不再产生混淆.  相似文献   

15.
1761年,一位法国内科医生请一位石匠为他剖开一个大石块。石块剖开后,他发现石块中间有一只很大的蟾蜍。那只蟾蜍活生生的,眼睛明亮,获取自由后显得异常活跃。1865年,英国某报报道说,英国一采矿工人,在地下7米深的地方发现了一块石头中藏着的一只蟾蜍,获得自由后的蟾蜍也显得异常活跃,还能从喉咙里发出一种怪声。  相似文献   

16.
自然第二册《青蛙和蟾蜍》是一篇培养儿童系统观察生物发育过程的极好教材。这课以观察蛙类的外形和发育史为重点。课文最后一段里提到要求同学们继续观察青蛙和蟾蜍的变化。蟾蜍和青蛙一样,一生中虽然也要经过卵、蝌蚪和成蛙三个阶段,可是,它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三复习生理卫生的实验时,有四个实验要用蟾蜍。按常规每个实验两人一组用一只蟾蜍,我校五个高三班,完成这些实验需要蟾蜍五百多只,这样做不仅捕捉困难,而且大量捕捉,对生态平衡将造成一定破坏因,青蛙和蟾蜍都是有益小动物,为此,我县有不少学校过去没有上好高三生理卫生实验复习课,为学生学习带来了困难。我校从八二年起,把这些实验排成一定顺序,用一只蟾蜍复习了课本上规定的四个实验,还增做了有关的两个重要实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水合氯醛对蟾蜍离体腓肠肌收缩性的影响。方法:把剥制好的离体腓肠肌标本先浸泡在任氏液中,用BL-410生物技能实验系统记录最适刺激下的单收缩曲线;然后换上不同浓度的水合氯醛浸泡8min,记录单收缩曲线。分别测定单收缩的最大收缩力、收缩速率、舒张速率、抑制率。结果表明,三种不同浓度的水合氯醛对蟾蜍离体腓肠肌的收缩能力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且水合氯醛对蟾蜍离体腓肠肌收缩能力的抑制作用具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即高浓度水合氯醛的抑制作用最大,中浓度的次之,低浓度的抑制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19.
自然的启迪     
于伟伟 《高中生》2009,(21):57-58
素材故事当鳄鱼遇到甘蔗蟾蜍文/佚名1935年,澳大利亚政府从海外将百余只甘蔗蟾蜍引入昆士兰州,用来对付吃甘蔗的昆虫。然而未曾想到,这些甘蔗蟾蜍繁殖速度极快。用它们消灭害虫的目的非但没有达到,反而演变成一场生态灾难。现在,科学家发现,这些甘蔗  相似文献   

20.
2015年6-7月份,在忻州市采集花背蟾蜍60只,(19♀、41♂),分别对其体长、头长、足长、上眼睑宽等14项形态指标进行测量。统计结果表明,从t检验得出,花背蟾蜍的体长、体重与性别差异不明显;从以体长为协变量的协方差分析得出,花背蟾蜍的前臂长、眼间距、胫长、后肢全长、足长与性别显著相关,均是雄性大于雌性,表明雄性的四肢更为发达;一元线性回归得出,蟾蜍的前臂长、后肢全长、足长随体长的增长速率两性差异不明显,花背蟾蜍的胫长、眼间距随体长的增长速率雄性大于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