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技术交易的特征与技术市场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对技术交易的六个基本特征信息的非对称性、信息的不完全性、公共物品属性、产权的易逝性、合约的不完全性和高昂的交易成本等进行了分析和概括,并以此为基础对经济学家研究经济主体行为的三种基本理论阿罗-德布罗范式、委托-代理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对研究技术市场运行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最后确认交易成本理论可以作为研究技术市场运行的基本工具.  相似文献   

2.
技术的生态学批判肇始于20世纪50-60年代出现的"全球问题"。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技术批判思潮,它是一种以普世价值原则为基础,侧重于批判技术的社会应用,关注人类生存发展问题,以建构生态文明社会为目标的全球性、革命性、建设性批判。技术生态学批判实现了技术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唤起了人类对其在生态系统中地位的重新认识,导致了一系列生态学理论的诞生,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思想启示和方法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技术机会,作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反映的是实现技术创新的可能性。但是这样的界定并未抓住概念的本质,有必要从哲学视野反思技术机会。首先,技术机会是哲学偶然性范畴的延伸和扩展,是与技术范式和技术轨迹相对应的范畴;其次,技术机会是创新主体认识技术范式和技术轨迹的过程,与创新主体的特征和技术范式、技术轨迹的复杂性密切相关;最后,技术机会也是创新主体能动地建构技术创新可能性的过程,需要发挥创新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把技术创新的技术可能性、经济可能性和管理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  相似文献   

4.
建构性技术评估及其对我国技术政策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邢怀滨 《科学学研究》2003,21(5):487-491
建构性技术评估(CTA)是20世纪80年代首先兴起于西欧的一种技术管理战略和政策分析工具。CTA强调在技术发展的实际过程中调动各类因素,积极对技术进行建构;其特性表现为主体多元性、反身性、动态性和试验性四个方面;技术驱动、战略生境管理和创造连结是其基本的战略模式。CTA对我国的启示,一是要注重对技术发展本身的认识和管理,二是要培养公众对技术发展的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5.
从技术知识视角看,技术情境的生成源于技术知识的嵌入态。技术情境由技术场域中分布的技术共同体、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工具知识、行动知识和技术范式等知识要素建构。技术情境能够塑造技术主体,减小行动和思想的盲目性,具有积聚和传承技术知识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公众参与技术评价的意义和政治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谈毅  仝允桓 《科学学研究》2004,22(4):371-375
技术评价起源于从社会的角度上关注技术发展,通过向决策者提供技术未来可能影响的信息。随着人们对科学技术新发展抱有越来越多的批评和质疑,公众参与技术评价方法被认为是针对现代社会中不确定、不平等问题的一种新的互动式解决途径。本文对这种评价范式的意义和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结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技术实践,深入探讨技术范式的生成与转化境域及对策。从外部而言,技术范式的生成与转化是技术的社会形成,适应技术使用者的大众化和国际化,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需要不断推进技术管理的民主化进程;从内部而言,技术范式的生成与转化是技术知识选择和建构的过程,针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企业技术含量偏低的事实,需要不断加强原创、引进和改进的有效结合。在以上两点基础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过程中需要把中西方技术文化的深度融合嵌入到技术范式的生成与转化过程中,融合技术时空语境,促进港区技术实践迈向新高度。  相似文献   

8.
王京安  牛建  王坤  申赟 《现代情报》2017,37(8):135-141
面对具有非线性、高不确定性等特点的技术范式转换现象的频繁出现,目前基于线性思维的技术预见方法已无法满足现实需要。对此,本文旨在探讨一种科学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范式转换预见方法。阐述技术范式转换的特征及内在动因,通过理解技术范式转换的一般过程,建立技术范式转换理论模型,基于社会网络思维结合专利引文网络构建了技术范式转换预见方法体系,并以液晶材料技术的发展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技术范式转换的理论研究,也为企业提供战略决策以及行业技术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技术演化进程中的技术动荡期,多种不连续性技术同时涌现,但最终只有一种新技术能够成为主导范式,其他技术则自然消亡.以前的研究强调了外部环境和随机事件在技术消亡过程中的角色,如网格外部性、顾客选择、专利施加的障碍和政府管制,等等.然而,这只是对技术消亡的部分解释.本研究对此进行了拓展,将技术消亡归因于企业可控的战略因素,认为不可控的外部因素是企业战略选择的结果,企业可以对技术选择过程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0.
休斯认为技术系统的结构是凌乱的,其划界并不清晰.系统中有两个重要的部件,即人工物品和建造者.休斯的技术系统观与埃吕尔的技术系统观存在着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差别.休斯的技术系统观处于社会建构论和多西的技术范式论两种观点之间,稍偏向社会建构论,是一种弱社会建构理论.对技术系统结构的风格形成,休斯认为是由于技术环境因素-即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所决定.  相似文献   

11.
新技术产业化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技术的评价主要是财务指标导向型的,是主要基于技术本体而开展的评价;而新技术的评价是战略效益导向型的,既有技术本体的评价,也有技术的社会评价.应用DELPHI法以及问卷调查、专家咨询和访谈等方法,确定了新技术的产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应用了配对样本t检验验证了传统技术与新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基于技术生命周期理论,考察技术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技术任务的变化,根据技术管理系统运作过程识别技术管理能力的关键活动,并据此设计技术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选择支持向量机方法构建技术管理能力评价模型,并以A企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技术生命周期阶段,技术管理的重点发生变化,技术管理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同;技术管理能力评价的支持向量机模型能够对技术管理能力进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13.
技术路线图和技术路线图思维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技术路线图作为一种战略决策技术,是用于科学、技术和产品战略性规划的方法。技术路线图过程能加速新产品开发。主要讲述技术路线图的定义,技术路线图过程以及它们对政策的指导意义,对沟通机制的帮助,并说明了技术路线图是公司保持持久优势的思维方法和工具。最后还就培养技术路线图思维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技术预见及其在制定中长期科技规划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军  杨耀武 《软科学》2005,19(1):53-55,63
技术预见在全球的兴起,适应了新时期中长期科技规划制定工作的新形势,促进了中长期科技规划和科技政策的创新和发展。我国技术预见研究工作应与中长期科技规划的制定及其改革紧密结合,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新一轮创业热潮,带来了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增长.但是,只有很少的新技术能够通过新企业创建的方式来进行商业化.即并不是所有的新技术都构成创业机会.一项新技术能否成为创业机会取决于技术属性、产业技术环境以及二者之间的良好匹配.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对技术属性和产业技术环境进行分类,探讨不同的维度对新技术企业创业机会来源的影响.并基于二者的匹配提出新技术企业创业机会的类型.  相似文献   

16.
设备类技术成熟度评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由于传统技术成熟度评价标准规范以航天和武器系统为背景制定,为适应使用范围扩大和技术多样性带来的挑战,需要研究更加通用和易用的评价标准。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成熟度评价研究与实践基础上,面向设备类技术研究更加通用的技术成熟度标准。首先,选取了五个具有代表性的技术成熟度评价标准规范,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了需要研究提高标准通用化的问题。然后,以继承性、通用性和易用性为原则,重点研究提出了技术成熟度相关术语,各级定义、内涵和要求并举例说明。设备类技术成熟度通用评价标准更突出各级核心要求和不同级别的差异,更具有通用性也更容易理解和使用。  相似文献   

17.
技术评估是技术管理的重要方面,在过去的几十年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新技术价值评估作为技术评估的组成部分,是在综合考虑了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的情况下,评价其可能的经济效益.在分析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新技术价值评估的方法和工具进行评述,最后提出了深入研究此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信息技术的发展态势看新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新技术能否形成新动能,新动能能否带动新经济,已成为政府部门、产业界和学术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文章从信息技术发展态势的角度判断新经济的前景和风险,指出信息技术是未来15—20年发展新经济的主要动力;人机物融合的智能技术是最有引领性的新技术;对于培育经济新动能,技术积累与技术创新同等重要。我国工业控制领域技术积累薄弱,国家应增加智能工控领域的科技投入,大力培养工控领域的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9.
随着技术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越来越关键作用,技术危机对企业技术发展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加强对企业技术危机的防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阐述企业技术危机的内涵、破坏形式及其特点的基础上,从构建企业技术交流平台、制定企业技术保护措施、建立企业技术危机预警系统三个方面探讨了企业技术危机管理系统的设计,为企业发展建立可靠的技术支持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针对国内有关专家对科技项目评审公平性的质疑,文章对国外科技项目立项评审模式进行分析,得出了国外科技项目立项评审中为保证公平性的几点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结合我国目前在科技项目立项评审方面的工作现状,提出了完善项目评审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