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字》中的"森林"意象,从四个方面反映了霍桑对人性本质的认同及他对人性解放的探索性的思考:1.森林是爱的方舟,生命的源泉;2.森林给主人公提供了展示原我的舞台;3.森林为主人公提供了反思和成长的空间;4.森林体现了一种乌托邦式的自由,因而这一意象具有多种艺术功用。  相似文献   

2.
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小说创作深受苏菲神秘主义思想影响,他以"双重真理说""人主同一""纯粹之爱"为价值准则建构笔下人物的精神生活和行为规范,塑造出了理性与宗教的结合者、遁世的"自我"沉思者及出世的"恋之奴仆"等一系列的"完人"形象.在主人公超脱俗世的修行中,帕慕克实践着作为一个苏菲修道者的"文化杂合".  相似文献   

3.
一朵凋落的带刺玫瑰——试论《红字》中的海丝特·白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字》中的女主人公海丝特美丽、善良而又坚强,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极力压抑自己的个性与情感,忍受着社会对她的歧视与惩罚,默默承受上帝赐予她的赎罪使命,最终达到了性格的"完善",获得了人们的敬重。同时也使之在性格上沉沦。  相似文献   

4.
笛卡尔哲学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他确立的主体性原则高扬人性,使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中解放出来.以往学界对笛卡尔哲学的研究只是从他的怀疑方法以及"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中探讨其认识论及方法论的意义.而对笛卡尔哲学中关于"上帝"的思想没有给予充分关注.实际上,"上帝"在笛卡尔哲学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他联系了"心灵"和"物体",并且是使人能够在思维--存在的框架下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桥梁和保证.笛卡尔对"上帝"的处理方式直接改变了中世纪神学中上帝的地位,开启了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红字>是美国杰出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它叙述了发生在17世纪北美殖民地的一个爱情悲剧.本文从霍桑在<红字>中所塑造的男性形象来看他对传统男权社会中所标榜的"男子汉"的否定.霍桑运用了象征、对比、反衬及心理描写的艺术手法.对小说中女主人公海斯特的刻画流露出他那复杂而充满矛盾性的思想中女性主义的光辉.  相似文献   

6.
试析《红字》中爱的独特的体现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字>中,男女主人公用独特的爱的体现方式去显示自己对对方的爱,如:超越现实的爱的体现方式,与道义作斗争的爱的体现方式.探讨主人公独特的爱的体现方式,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这部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论《荆棘鸟》中戴恩之死的宗教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荆棘鸟》中具有惊人天赋兼美貌的戴恩,才26岁就被上帝召回天堂去了。他以生命为代价换取了上帝的原谅,也就是《圣经》所说的"上帝的献祭"。他的死,一方面是在赎罪,为他父母所犯的原罪赎罪,为宗教界里一些贪婪的、堕落的神职人员赎罪,为得到众人和上帝之爱而产生负疚感的自己赎罪;另一方面是在拯救堕落的世界,拯救尘世间人类的信仰危机。这正是作者考林·麦卡洛对正统基督教人性观、道德观的一种呼唤和倡导,她力图重建宗教道德和伦理规范,使人类和上帝达成某种和解。  相似文献   

8.
张燕 《唐山学院学报》2007,20(3):56-59,66
19世纪纳撒尼尔.霍桑的名著《红字》与20世纪考琳.麦卡洛的畅销小说《荆棘鸟》描写的都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爱情,那欲爱而不得的爱情都是在荒野中产生的。荒野不仅是罪恶与危险的渊薮,也是爱欲的伊甸园,那里绽开着文明之花。受到宗教禁锢的主人公海丝特和梅吉在荒野中思索而奋起反抗,并由她们的女儿实现荒野中的梦想。她们的女儿珠儿和朱丝婷是两位作家在现实世界的荒野中的希望之光。  相似文献   

9.
<儿子与情人>的主人公保罗·莫瑞尔徘徊在母亲格特鲁德·莫瑞尔夫人、女友米丽艾姆和情人克拉拉三个女性之间,其情感世界在母爱、米丽艾姆的精神之爱和克拉拉情欲之爱的多重作用下呈现出异化.随着对世俗社会的解读和性格上的日趋成熟,他渐渐认识到自己只是米丽艾姆的精神依靠;克拉拉只是自己情欲的寄托.母亲的死使他摆脱了畸形母爱的束缚.痛定思痛,他最终迈出了走向新生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序曲》是华兹华斯倾尽毕生心血完成的巨作,涵盖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现实的敏锐观察,被广泛认为是华兹华斯复杂哲学思想的精华和最为重要的一部长篇诗集。文章主要从自然之爱.上帝之爱和世人之爱这三个方面对《序曲》进行宗教哲学方面的研究,探讨《序曲》中自然之爱背后的上帝之爱,以及诗人如何从自然之爱过渡到世人之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