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殷商时代已产生了吉祥意识。此后吉祥文化不断摭拾包括宗教在 内的各种思想逐渐形成完备的吉祥思想体系,在科技昌明的现代仍 有其发育的土壤。吉祥文化的基本主题是对幸福、富贵、长寿、祥和的 期盼。吉祥文化追求的目标是有世俗性和民间性吉祥文化有安抚和 劝慰的功能。它既整合了社会,又粉饰了社会;既挑逗了社会欲望,又 麻木了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
浅谈现代艺术设计与中国吉祥文化内蕴的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吉祥文化内涵深厚、历史悠久,贮存了可贵的知识、情感,蕴涵了我们古老民族创造和审美最本原的精神.有着鲜明的民族特征。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融入吉祥文化,能将现代的设计赋予较深的文化内涵,打造出符合新时代的民族形式,找到属于我们本民族的、又能够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的现代设计精神。  相似文献   

3.
吉祥合体字是一种组合文字,即民间常见的,将一些带有吉祥含义的词语或词组如"双喜"、"日日有才见"、"吉祥如意"、"日进斗金"等,利用汉字笔画间架重新组合而成的合成字。它是一种特殊的汉字形式,相对于规范汉字而言,随意性较强,在笔画、部首等形体上常有自己的变化,具有图形化、装饰化的趋向性。吉祥合体字是现代汉字的独特组成部分,研究吉祥合体字,对现阶段的汉字文化及审美价值研究有一定的补充作用。如果应用得当,吉祥合体字的文化涵义及审美价值可以运用在设计艺术的多个领域。本文将结合吉祥合体字的文化寓意及其特征,对吉祥合体字的美学价值进行探究,研究吉祥合体字在多个领域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吉祥文化是人类向往和追求吉庆祥瑞观念的反映,它源起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并随着人类生存空间的拓展、创造手段的丰富及生命意识的增强而越来越曲奇庞杂.吉祥文化不仅是一种物承的文化,更有精神或信仰的成分.传统吉祥文化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反映了吾国吾民的追求和向往,折射出民族的精神风貌,浓缩着难以割舍的乡土情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吉祥文化的内涵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分为四个层面,即物体吉祥、行为吉祥、语言吉祥、数字吉祥;就其生成的方式而言,则主要有谐音法、寓意法、附会法等.吉祥文化的生成是十分复杂的,往往是取其所需、任意自为、以自我为中心的.今天,吉祥文化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领域,并越来越显示出其诱人的魅力,体现了无限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藏族的传统吉祥字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民族祖祖辈辈崇尚吉祥,追求吉祥,创造了许多的吉祥字符;这些字符被普遍运用在藏民族衣、食、住、行中的方方面面,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本文对藏族常用的吉祥字符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民居是中国古人生活与社会活动及精神世界的展现,是人、居和环境和谐统一思想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吉祥文化和各种吉祥物的体现。笔者以山西民居为例,通过分析影壁、门枕、墙、门等建筑体上的吉祥文化,阐释了古典民居与吉祥文化的巧妙结合,并通过对吉祥文化的研究深入挖掘古建民居中的文化旅游资源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图案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中国的传统图案皆具有其独特的含义,吉祥是中国传统图案的主题之一,即“是图必有意,是意必吉祥”。本文从吉祥图案产生的历史原因,吉祥图案的表现形式,人们对吉祥图案的热爱,实质上是对生命生存的要求,即要求长寿、多子、富贵等以及吉祥图案是形式美和内容的结合等方面进行了小议。  相似文献   

8.
地方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德镇陶瓷吉祥文化饱含着鲜明的道德体系性质和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与德育有着高度的协同性和耦合性。景德镇陶瓷吉祥文化体现出影响心灵和心性的品格关怀,以及追求个人与社会融合的社会关怀。因而,本研究认为,挖掘和弘扬景德镇陶瓷吉祥文化中的精华对于创新德育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吉祥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历史悠久,成了当下中国人雅俗共赏的文化。很多精明的商家为了增强广告对受众的影响力,巧妙借助吉祥文化来为自己的企业和品牌做宣传。许多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广告活动也采取了借力吉祥文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儒家创始人孔子在《易传》中把婚姻描述为人伦之首,婚姻的缔结被称为人生大事。婚礼作为人类缔结婚姻关系的一种文化现象,其习俗展现出了民族群体的社会生活风貌、审美标准和价值观念。婚俗文化是人类民俗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其中吉祥文化作为一个分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植根于整个婚俗文化之中。吉祥文化用最通俗的语言和最质朴的形式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祝福、希望、颂扬等美好心愿和趋吉心理。本文通过探寻中西不同的婚俗规约,涉猎中西婚礼流程设计,对比中西趋吉做法差异,探析中西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吉祥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对现代吉祥物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从立意、造型、用色、取名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吉祥文化在现代吉祥物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张子源 《运城学院学报》2006,24(4):21-21,23
道教是发源于中国本地的宗教源远流长,其被后人奉为神仙祭拜者,多有其人其事,考其事迹,实已臻圣贤之境。神仙圣贤诗文多者,唯吕祖长歌短咏,天籁自鸣,虽无意为诗而成诗,道充于其中,不觉而吟哦发之,所以产生度化,应化众生之极大效果。《吕帝心经》末句点出:“帝故说经,欲治人心,人心得治,天地清宁”。接着偈曰:“一切惟心心最危,范天围地发光辉,天心即在人心见,人合天心天弗违”。已经点出心为主宰,人性从善恶,皆在于心,故吕祖规劝世人:“有过之人当速改,圣人未敢言无过,过勿惮改算为人”“缺德之人求忏悔,如改前非亦准行”,又强调:“时时刻刻知改过,青天不加悔罪人。改却前非便无过,无过之人吉祥增,再加修福功完满,善功完满乐天伦,乐尽天伦灾消灭,灾消福集道德存,道德长存定太平,国泰民安天赐福”。以上是从人性面渡化众生,劝人忏悔改过,修福完功,重建道德社会,则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相似文献   

13.
吉祥符号指纪录那些表达吉祥幸福的纹样、图案。其应用开拓了设计领域的新思路,提供了亲切的视觉语言。要创造有独特经营理念和个性的品牌形象,必须以本土文化作为设计的基石,使用吉祥符号时要把握其精神实质,适应国际化设计语言。  相似文献   

14.
藏族传统绘画中表现吉庆祥瑞题材的图案颇丰,可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文化审美意识已深入到藏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藏族民间不但有喜闻乐见的吉祥八宝图,而且还有吉祥八物图。藏族传统吉祥八物图和其它藏族传统的吉祥图案一样,也是在藏族文献经典及民间僧俗百姓中喜闻乐见的一种吉祥图案。藏族传统吉祥图案中,有的是动植物,有的是自然物,有的是人工制造物。不管是动植物、自然物或是人工制造物都有其内涵及其象征。佛教认为:吉祥八物献给佛祖,被佛祖释迦牟尼加持而成为僧俗百姓的吉祥之物,并从此流传于世。吉祥八物图常见于藏族的壁画、建筑装饰纹样,以及经典著作之中。藏族民间僧俗百姓认为,供吉祥八物,能消除一切恶业,兴旺佛之四业,获一切吉祥之无比功德。因此,吉祥八物在圣殿内成为所有供品之王,统称吉祥八物。  相似文献   

15.
向杰 《华章》2012,(31)
民间建筑反映民间文化,它是民间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共同体现,既离不开对物质条件的依托,更离不开思想观念的指导,又是人们追求理想生活、讲究好尚、遵守禁忌等精神意识的体现.本文以相关的文献为理论依据,经过实地考察,从艺术的、人文的角度探讨了在大理白族民居建筑中充分体现了吉祥文化的风水文化、宗教文化、礼教文化等等.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吉祥文化之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祥文化的形成,足长期文化积淀的结果,也是约定俗成的结果:它反映了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轨迹,也体现出一个民族文化心理特点,更是这个民族政治经济和民风民俗的载体通过这个载体可以考察出其民族文化的来龙去脉,开掘民族文化的根源(包括优劣两部分)文化的开掘较有形的建设更具有长远的利益,这种开掘对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剪纸中的吉祥纹样"一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欣赏各种不同风格的吉祥纹样,了解吉祥纹样所代表的吉祥寓意,并学习吉祥纹样的表现形式,学会用剪纸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进一步了解中国吉祥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吉祥纹样是我国古老的装饰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就表现手法而言,有汉字的直接应用,对动植物生态属性借喻吉祥寓意,以及汉语言的谐音应用三大类。开封山陕甘会馆内的吉祥纹样,以动植物生态属性借喻吉祥寓意和以汉语言的谐音应用为多。以动植物生态属性借喻吉祥寓意,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9.
《邢台学院学报》2017,(1):162-164
文章从趋吉避凶的心理需求、祈求生命延续、希望婚姻美满幸福、追求富贵的心理等四方面概述了传统吉祥文化的内涵、分析了陶瓷中常见的吉祥符号及其视觉呈现、从造型、纹饰、色彩、审美性、实用性、文化价值、创作理念等七个方面阐述了传统吉祥文化在现代陶艺设计中的物化体现。  相似文献   

20.
在东南亚华学中,泰国华学的本土性较强。泰国的华作家在融合了中国传统化与泰国化的基础上,创造了泰华学。泰华学与泰国的国教——佛教以及泰国的社会政治有很大的关系,泰华学既不同于中国化,又区别于泰国化,是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有着独特化内涵和化取向的学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