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舜封象之有息国,俗称"月象"国,即有象国,与"豫"即"予象"国相类.商时古豫国先后占据河南的天息山至洧水一带.周初古豫国曾先后两次亡国,后南迁成为南淮夷;"宣王中兴"时,东迁进入"豫章"地区;春秋早期再南迁进入湖南中北部;"巴蛇食象"后,又迁零陵、九嶷山.古豫国的迁播实为"永嘉南渡"前早期大规模南迁移民之缩影.  相似文献   

2.
浙江人口自晋朝以来,增长就非常迅猛。永嘉之乱以后,司马氏政权南迁,大量的北方移民随继而来,使浙江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土地偏狭,民多地少”的情况,而宁绍平原更是“亩值一金”,一些居民不得已而向未曾垦殖的东南水网沼泽地区移民。如山阴县即“徙无资之家于余姚、鄞、鄮三县界,垦起湖田”。这是浙江历史上由于人口压力而开垦湖泊之地的最早记载。唐代中期安史之乱,中原劫后荒凉,人口大量南迁,人口重心逐渐由前期的北方向后期的南方转移,并成为以后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3.
<正>以往学者对客家族群及其文化形成的解释,主要是从移民史的角度,认为正是由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才给赣闽粤客家地区带来了丰富的中原文化。于是这些学者十分强调移民人口的身份结构和文化素质,他们以族谱记载为主要资料,提出客家先民大多是来自北方中原的望族,本身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的论点。学者的这种做法,应该是受到了长期以来学界关于客家族源争论的影响。在客家族源的问题上,"客家汉族论"(即认为客家人是来自北方中原的  相似文献   

4.
人口的大规模跨地域流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美国人口流动主要包括大量移民涌入、国内地区间人口大规模横向流动以及社会各阶层成员间纵向流动等三个方面。美国是世界上人口流动最高的国家,人口流动加快了美国城市化的步伐,城市的发展又吸引人口流入城市。美国城市化与流动人口的互动关系,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进而也影响和改变了美国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5.
赣南闽南方言主要分布于赣县、兴国、于都三县的10个乡镇20个行政村。赣南明清时期的闽南移民有政府组织的屯垦移民和民间自发的家族移民两类。赣南闽南方言主要由来自闽南漳州(以南靖县为主)的家族移民入迁定居而形成,呈方言岛状散布于赣南客家方言地区。移民源出地漳州现实生存环境恶化、移民流入地赣南具有地理优势、受赣南地区人口政策的推动是明清时期闽南漳州移民入迁赣南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6.
晋永嘉之乱导致中原人口大量南移。移民的最终定居地 ,有着地域选择的鲜明特点。移民一般选择政治上较为稳定 ,社会、自然地理条件类似甚或优于迁出地的地带居住。移民迁入地接纳移民越多 ,这种倾向越明显。京口、晋陵一带有着与黄河流域相似的自然地理条件 ,复因政治上的种种便利 ,遂成为南迁移民的主要聚居地之一。移民地域选择完成后 ,封建国家面临诸如安置流民、处理土客关系等新问题 ,其诸种政策对此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7.
秦汉江南人口流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时期,江南地区少数民族被政府大量迁到江北,中原地区的人口大量流向江南。流向江南的人口分突发式移民和渐进式移民,突发式移民主要是由政府行为或灾荒所致,渐进式移民则与北方中原地区人口密集而资源相对不足有关,当时江南的滨湖地区地广人稀,是吸纳中原移民的主要地区。中原人口流向江南导致江南人口的增加,从长期趋势看,渐进式移民是江南人口增加的主体部分。中原人口流向江南开始了江南的开发,也使中原文化流向江南  相似文献   

8.
"潇贺古道"是沟通中原、岭南和东南亚地区的海陆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秦汉时期,在政府政策的干预下,中原移民南迁至贺江流域,增加了那里的人口和劳动力,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方式和耕作技术,在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岭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韦浩明 《红领巾》2005,(2):42-45
“潇贺古道“是沟通中原、岭南和东南亚地区的海陆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秦汉时期,在政府政策的干预下,中原移民南迁至贺江流域,增加了那里的人口和劳动力,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方式和耕作技术,在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岭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科尔多瓦(在今西班牙)人口45万。公元1000年时,该市是全世界人口最多、也最繁华的城市。开封(中国)人口40万。  相似文献   

11.
“潇贺古道”是沟通中原、岭南和东南亚地区的海陆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秦汉时期,在政府政策的干预下,中原移民南迁至贺江流域,增加了那里的人口和劳动力,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方式和耕作技术,在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岭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云 《上海教育》2014,(6):46-46
德国下萨克森州大汉诺威新城职业学校有学生4000名,在德国属较大规模的职业学校,学生主要为移民子女。该地区人口主要为外来移民,移民子女的学习和就业关系到地区的经济发展、企业新生代员工的素质、地区的社会稳定、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该校根据地区实际和学校特点,首创了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新模式——新城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人的铁骑攻陷开封,北宋覆亡,翌年春,徽宗、钦宗被俘北上。随从徽、钦父子北迁的除后妃、宗室外,还有中原的工匠、医官、乐工、妓女、内侍等约10万人(一说20万),这是北宋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不久,高宗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金兵继续牧马南寇,高宗无力回天,抵挡不住金人的凌厉攻势,只得退往江南。随高宗南迁的中原士民亦有10万之众,这批移民对江南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岭南文化中特有的兼容性特征对岭南文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是魅力岭南的生命之源。本文试图从先秦时期岭南地区的文化、四次有影响的中原移民南迁运动、海洋文明的性格属性三个方面,阐述岭南文化的兼容性特征的形成原因和衍生过程。  相似文献   

15.
安史乱起,中原沦为战场,北方人民为避战乱,纷纷南迁,所谓“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北人南去雪纷纷”,“避地衣冠尽向南”,便是这种情况的写照。自安史之乱始的这次北人南迁主要集中在南方哪些区域?对南北人口比重的改变究竟有多大影响?对唐后期江南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作用?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加以具体分析和研究的。本文试拟就唐后期的人口南迁与长江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作一些考察。  相似文献   

16.
北宋是河洛地区一个重要的外来人口的迁入时期。河洛地区的移民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周边国家的降民;因自然灾害自发移民或由政府安置在当地的外乡人;移居当地的士大夫或致仕官员。地广人稀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人文环境是移民迁入河洛地区的重要原因。移民的到来一方面促进了当地人口的显著增长、农田的大力开发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河洛地区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7.
二战后,美国人口大量从"寒霜地带"向"阳光地带"迁移,使美国南部和西部人口数量激增,消费市场扩大,对战后美国南部和西部经济的崛起起了重要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南部和西部人口的增长使得联邦政府对这两个地区的财政开支增加;老年人口南迁西移带去了积蓄和消费力;南部和西部人口增长的同时使人均收入增长。南部和西部经济的发展,缩短了这两个地区与东北部和中北部之间的差距,有利于美国地区经济均衡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非法移民给其输入国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对人口安全及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未能得到学界足够重视.非法移民对人口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口无序增长、人口素质下降两个方面.云南边境民族地区的非法移民,以同一跨境民族的非法通婚类型为主,他们对本民族具有的民族认同感是促成非法移民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民族认同感与国家认同感之间并不是一种相互制约、此消彼长的冲突关系,对国家认同感的淡化、模糊并非由于民族认同感的增强,而往往来源于非法移民及其家人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某些不满.  相似文献   

19.
永嘉乱后,关中郡姓较为集中、较成规模、影响较大的迁移有四个阶段。他们南迁北归,往返不同政权的移民行为,对家族发展和区域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家族而言,不同时期的迁移是维系家族生存、保持家族地位的重要手段,但辗转往复的迁徙行为削弱了他们在地方的宗族基础,挫伤了持续强劲的生长力。同时濡染异地文化,移民家族的家学门风也有所改变。对区域社会而言,关中郡姓南迁减少故乡汉族人口,强化了胡汉人口比例中胡族的优势,造成本土文化衰退。但长远来看,他们腾出空间,又为民族融合创造了环境和条件。南迁又北归的家族成为沟通南北文化的使者,既促进了南方地域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也促进了南方文化的北传。  相似文献   

20.
楚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部族.商末开始南迁,历经80余年的时间,先后消灭了十堰境内诸蛮国,并对十堰地区进行了一定规模的移民.这些移民的到来,客观上促进了十堰地区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